概況
地名含義
謝厝街,原名登卿。於宋季由謝姓宋尚書字御臨,諱韜公。自泉州金魚巷分來肇基,“登”即登上,“卿”即皇帝對大臣之稱,相傳南宋趙氏皇室南逃,皇帝御駕親臨其府,賜謝韜之字“御臨”,因而得名登卿。至明季隆慶年間,私商海上貿易興隆,我里東有一古巷(與港塔交界)通海,商船靠岸設碼頭,遂建一條古街路,經商貿易繁榮,即改稱謝厝街(今街已廢改建民宅),但仍有“街下路”角落之稱。
歷史沿革
宋屬安仁鄉仁和里,元朝改鄉及里為都,隸屬泉州府晉江縣南門處十一都,明、清沿元制,民國屬金井鄉港垵保。建國後屬晉江縣12區金井鎮,1956年屬金井區,1958年改金井鄉,1958年10月設人民公社,隸屬金井人民公社,1961年晉江由13個公社增至20個公社,增設英林人民公社,後頭、謝厝街、東村、內厝四個自然村合併一個後頭大隊,屬英林公社,1984年改英林鄉後頭村委會,1992年晉江撤縣建市,鎮建制,改為英林鎮後頭村委會謝厝街自然村,1994年從後頭村拆出,成立英林鎮謝厝街村委會,轄謝厝街、東村、內厝三個自然村。
村居與居民
謝厝街村位於金井至東石公路中部北側,龍湖至下伍堡公路南端東側,區域面積1500畝,住宅區面積650畝,屬一個行政村,轄三個自然村(謝厝街、東村、內厝),7個村民小組,截止2008年,全村常住人口1520人,350戶左右,長期外出定居(海內外)約500人,謝厝街村以謝姓村民為主,還有李氏,黃姓村民,謝厝街謝姓535人,李姓250人,黃姓70人,東村謝氏495人,內厝李姓170人,可耕地面積700畝。
歷史人文
謝厝街自宋季由謝姓宋尚書御臨諱韜公肇基以來,已有七百餘年歷史,其子孫有分往深滬鎮畲下村、該鎮東村、東石白沙村、埕邊村及泉州西邊巷。有徙居菲律賓、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及地區各承其祖,宗友藩衍。明季海上貿易經商於此,有李氏遷入,清代有黃氏入遷,三姓和睦共處。
七百餘年的村史、文人、名仕、名宦輩出。清乾隆進士解元謝淑元,官翰林院侍講。清宣武將軍謝世侯,任安溪守備。現代有老幹部謝肇炮、謝景德等,有共產黨優秀幹部謝水龍(副廳)、謝文章(副處)等等,有大學教授、軍中副師級幹部、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等未能一一詳記。
村容村貌
全村有通往鎮區水泥路及通往金井、東石水泥路,新建古建築《謝氏家廟》、村委會辦公樓、老友會會址大樓、公共戲台於里中,民宅大部分二層樓以上,單層石厝及古厝平屋不足三分之一。
教育事業、保健醫療非常薄弱,有待改善,只有一個幼兒班假借於村委會,小學生分別往後頭鳳山國小及三歐達德就讀,無衛生所。
氣候與物產經濟
年平均氣溫20℃至23℃,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以農為主,種植地瓜、花生、蔬菜等農作物。中小型企業約60家,以家庭式為主,主要產業服裝。
交通運輸
截止2008年,全村基本完成水泥路,只有東村至內厝一段約三、四百米尚未鋪水泥,全村各種汽車約120輛,機車家家有,家家電話手機,戶戶有線電視,交通、通訊非常方便。
名勝古蹟
古建史跡,有新重建仿古《謝氏家廟》,清進士翰林院侍講謝淑元故居,稱《解元府》,有登卿謝氏長房《開東公祖宇》,二房《開石公祖宇》,三房《開軒公祖宇》二座、分上、下軒。《街路下祖宇》、《登卿李氏祖宇》、登卿謝氏六房東村《剛毅公祖宇》,有“上帝公宮”,“普庵公宮”(東村)、十一都共有的《米祠》、《大佛寺》,米祠,大佛寺均在內厝,今廢存址待建。
有謝姓肇基始祖宋尚書御臨諱韜謝公墓,清進士謝淑元為其祖立墓道碑一座,解元公返里為鄰里調解械斗民事,其鄰里鄉親為報答其恩而開一“解元池”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