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之謎

論語之謎

《論語之謎》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殿元、楊梅。

基本信息

簡介
《論語》一書幾乎盡人皆知,但有趣的是,它為什麼叫“論語”?書名由何而來?千百年來卻一直是個謎。先秦諸子散文,多以姓命名,如《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等等,《論語》卻是例外。 歷代許多研究者都想解開這個謎團,說法不一。著名學者、復旦大學教授蔡尚思先生在《論語導讀》(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8年1月北京第一版)一書中,總結了班固、袁枚、章太炎等人共七種說法,其中第七種說法是:“朋星根據《詩》毛傳與許慎《說文解字》所說‘論難曰語’而說:‘《論語》多記錄孔子與弟子或他人的論難,所以秦漢儒士將其定名為《論語》。’” 蔡先生引用的我寫的這段文字,最初發表於《孔子研究》1989年第1期。我覺得解開《論語》書名的謎團,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論語》一書何時才定名的?戰國時期尚無此名,《孟子》《荀子》多有引文,但都沒有提名“論語”。書名最早見於秦漢之際的《禮記·坊記》;東漢趙岐在《孟子提詞》中說,孝文皇帝置《論語》博士。由此可以推定:書名是由後儒取定的,最遲在秦漢之間已被稱呼使用。 基於上述鑑別,我提出了一種古人從未注意到的假說。毛傳《詩·大雅·公劉》將“言”、“語”分開來解釋,即“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許慎《說文解字》說解“言”字時,也說“有言曰言,論難曰語”。據此可見,“論難曰語”的說法在秦漢之間相當流行。《論語》多記錄孔子與弟子或他人的論難,所以秦漢儒士將其定名為《論語》。我以為可以如此簡單理解,不必搞得過於神秘、偏遠、煩瑣,否則就會像漢儒用幾萬字解釋一個“曰”字那樣,真的成為“章句小儒,破碎大道”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