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
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原文作品
郁離子曰:“嗚呼,吾今而後知以訐為直者之為天下後世害不少也。夫天之生人,不恆得堯、舜、禹、湯、文王以為之君,然後及其次焉,豈得已哉?如漢之高祖,唐之太宗,所謂間世之英,不易得也,皆傳數百年,夭下之生賴之以安,民物蕃昌,蠻夷向風,文物典章可觀,其功不細。乃必搜其失,而斥之以自誇大,使後世之人舉以為詞曰:‘若是者亦足以受天命,一九有則不師其長,而效其短,是豈非以訐為直者之流害哉?”或曰:“史直筆也,有其事則直書之,天下之公也,夫奚訐?”郁離子曰:“是儒生之常言,而非孔子之訓也。孔子作春秋,為賢者諱,故齊桓、晉文皆錄其功,非私之也,以其功足以使人慕。錄其功而不揚其罪,慮人之疑之,立教之道也。故詩、書皆孔子所刪,其於商、周之盛王,存其頌美而已矣。”天地之盜
郁離子曰:“人,天地之盜也。天地善生,盜之者無禁,惟聖人為能知盜,執其權,用其力,攘其功,而歸諸己。非徒發其藏,取其物而已也。庶人不知焉,不能執其權,用其力;而遏其機,逆其氣,暴夭其生息,使天地無所施其功。則其出也匱,而盜斯窮矣。故上古之善盜者,莫伏羲、神農氏若也,惇其典,庸其禮,操天地之心以作之君,則既奪其權而執之矣,於是教民以盜其力以為吾用。春而種,秋而收,逐其時而利其生;高而宮,卑而池,水而舟,風而帆,曲取之無遺焉。而天地之愈滋,庶民之用愈足。故曰惟聖人為能知盜,執其權,用其力,非徒取其物,發其藏而已也。惟天地之善生而後能容焉,非聖人之善盜,而各以其所欲取之,則物盡而藏竭,天地亦無如之何矣。是故天地之盜息,而人之盜起,不極不止也。然則何以制之?曰遏其人盜,而通其為天地之盜,斯可矣。”
釋義
【註解】
① 以訐(jie)為直:訐,攻擊別人的短處或揭發別人的陰私。直,公正;公直。
② 蕃昌:繁榮昌盛。
③ 蠻夷向風:蠻夷,邊遠的民族。向風,聞風仰慕。
④ 一九有:九有,九州。一九有,統一九州。
⑤ 直筆:謂據事如實記載。
【譯文】
郁離子說:“唉,我從今以後知道把斥責別人的過失當做正直的做法,給天下後世的危害可不少啊。上天生育人,不能總是得到像堯、舜、禹、湯、文王那樣的人來做人君,而後來的主比他們差一等了。難道就再得不到了嗎?如漢代的高祖,唐代的太宗,這些所說的隔世的英明君主,不易得到啊,這些王朝都相傳了數百年,天下的生靈依賴他們而安定,社會繁榮昌盛,邊遠的民族聞風仰慕,文物典章大有可觀,他們的功績不小。但有人卻一定要搜尋他們的過失,而且斥責他們並把他們的過失誇大,使後世的人列舉出來做證詞說:‘像這樣的人也能夠接受天命,統一天下嗎?’於是人們就不學他們的長處,卻只效法他們的短處,這不正是把攻擊別人的短處當做正直的人所散布的流毒影響嗎?”或許有人要說說:“歷史應據事如實記載,有哪些事就應據實寫出哪些事,這是出自天下的公心啊,那怎么能斥責別人的過失呢?”郁離子說:“這是書生常說的話,而不是孔子的訓教。孔子作《春秋》替聖賢諱飾,所以對齊桓公、晉文公全是記錄他們的功德,這並非是孔子對他們有私心,而是因為他們的功德足以使人敬慕。只記錄他們的功德而不宣揚他們的罪過,是怕人懷疑他們的功德,這是立教的宗旨。所以《詩》、《書》都被孔子所刪改,其中對商、周的盛世君王,只不過是保存了頌揚讚美的言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