諐諐
直抒己見,從容不迫的樣子。諐,通“ 侃 ”。 明 王廷相 《送半洲蔡先生巡撫山東序》:“論事諐諐,不流不阿,鹹中時措,已知公為用世之賢矣。”
相關詞條
-
諐
諐,讀音qiān,通假字,愆,筆畫數,15
基本釋義 古籍解釋 -
不諐
詞語信息bù qiān ㄅㄨˋ ㄑㄧㄢ 不諐詞語解釋同“ 不愆 ”。 《禮記·緇衣》:“詩曰:‘淑慎爾止,不諐於儀。’” 鄭玄 註:“諐,過也。言善慎女之容止,不可過於禮之威儀也。”《詩·大雅·抑》作...
詞語信息 詞語解釋 -
諐陽
諐陽(諐陽) 陽氣過盛。 ”。
-
諐則
qiān 諐則(諐則) 越軌。
-
諐尤
諐尤 過失;罪過。 《自訟》詩:“擾擾混塵埃,諐尤積已冗。
-
諐失
諐失 過失。 ,嗜酒多諐失。
-
諐儀
ㄧˊ 諐儀(諐儀) 越禮,違失禮儀。
-
貽諐
”。 ”《南齊書·齊竟陵文宣王子良傳》:“夫獄訟惟平,畫一在制,雖恩家得罪,必宜申憲,鼎姓貽諐,最合從網。 義舉但貽愆。
詞語釋義 詞語解釋 -
諐忤
諐忤 錯誤,失誤。 曰:‘此板相乃甚貴,然後使人多諐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