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人為本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面對一切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學生的成長,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成,是“以人為本”這一教學理念的具體要求。不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常常不知所措,只有唉聲嘆氣,認為理念與實踐的差距太大,無法實施。其實,這只是因為探索與實踐還不夠深入。1、 讓課本活動起來
對於新教材內容的取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加取捨,每篇必讀,每課必講,如果不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對新教材進行組合,將會出現與“以人為本”的理念貌合神離的現象。如果每篇課文都在教師的指導下去閱讀,且不說耗費大量的時間,也會因為閱讀方法大致相同,學生學起來乏味,興趣不高,往往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教師可以每單元選一兩篇進行堂上教學,剩下的課文由學生根據個人的情況自由閱讀,教師只要少加檢查即可以了。讓課本活動起來,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也可以發揮個人的特長,寫出其他文學體裁的文章,真正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2、熱愛學生 激發興趣
熱愛學生是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理解、信任、期待以及承擔責任的美好感情。愛是尊重,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與學生平等交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理解和尊重。寬容學生,對過失學生的寬容更能體現老師撥打慈愛的胸懷。對於愛上網,經常打架鬥毆的學生更要給與幾倍的關心和愛護。對於學習上、生活上、心理上確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貼近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對你感興趣,對你所教的語文感興趣。二、 自主互助合作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中要落實好這一理念,可以從可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 給學生時間
一節課要給學生一半以上的時間去讀、去思、去說、去寫,讓所有的學生都充分活動起來。不要把學生的讀書活動省略,也不能以尖子生的讀書速度來安排讀書時間,有較充分的時間讓所有的學生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獨立讀書學習。例如在《孔乙己》這一課,先讓學生自己處理生字詞,再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找出對孔乙己的語言、外貌、動作、神態描寫,從而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徵。最後請學生加以分析。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通過自讀、自想、自說,加深對人物形象的印象。使學生對作者的寫作矛頭有直接的感受。學習新的課文時,既心中有數,又可化難為易的分析小說人物和中心思想。2、 要敢於放手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非常必要的,效果也是明顯的。然而我認為既然是主體,那么課堂就交給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髮揮其主體作用來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其中起主導作用。但是教師不能連必要的講解都省略,教師是課堂閱讀的組織者,和促進者。教師既要及時放手發給學生,給予學生以時間、空間、讓學生養成探究式學習方式。教師做到正確導向、精要點評、高效對話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作文課上,讓學生自己根據給出的文題找出裡面所蘊藏的信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我選擇文體和主題。3、給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相信學生,相信他們有學習的能力,創造的能力。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要善於把探究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體驗自己學習的樂趣。讓學生自由選擇合作對象,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他可以讓學生有了更多的思維空間,個性得以發展設課堂變得更加靈活開放。例如在學習文言文時,我會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根據平時的積累自己先翻譯,也可以與其他同學相互幫助來解決翻譯難題,如有實在不能解決的可以請教其他同學或者老師。讓所有的學生從中體驗平等、尊重和成功的快樂。4、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自主互助、合作探究”是一種學習模式,學生要形成一種學習模式,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引導與訓練,才能夠讓學生持之以恆。如合作學習方式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基本方式。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培養,教師必須靈活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斌把這樣的小組在一定的時間固定下來。讓學生之間有較長時間互相了解、互相溝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達到了和諧後,合作學習的習慣才可以生成,合作學習的效果才能夠凸現。
一種學習方式的形成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更需要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有了良好的習慣,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互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會水到渠成地成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
教與學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只有教師民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讚賞每一個學生,才能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只有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加強開放式的互助、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與時俱進,與新課程改革共同發展,才能構建和諧課堂,體現時代特色。這還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從思想上、觀念上、去革新、去改變,去重新的審視和認識新課程改革。
課改新理念
身處於課程改革的浪尖,我深深的認為理念的轉變對於一線教師至關重要!!! 那么,新課改有哪些新理念呢?這很值得我們思考。
以下是筆者學習和工作中的點滴感悟,與同行商榷。
(一) 教育目的新理念:
在新世紀,教育的本質在於:拓展人的價值,弘揚人的主體精神、煥發人的生命活力;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具有生存智慧的,自主發展的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人;
教育的價值在於: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獨特的個性,獨創的品質;
教育的宗旨在於:開啟人的生存智慧。
《學習的革命》有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
(二) 教師角色新理念。
傳統的教師角色:知識的權威者、傳遞者,真理的擁有者。
新世紀的教師觀是: 學生學習的①指導者、②幫助者和③促進者; 教師由“傳話筒”轉變為課程的④設計者和⑤開發者;
教師不再是教書匠,而是⑥研究者和⑦創造者。
正如錢偉長先生說:“你不上課,就不是老師;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師,科研反映你對本學科清不清楚,教學沒有科研作底子,就是一個沒有觀點的教育,沒有靈魂的教育。” 我本人覺得還得加上一句:教師不進行充分的學習,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學校發展關鍵靠質量, 質量的提升關鍵在科研,科研的關鍵靠學習,學習是科研的前提,也是基礎,離開學習,科研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離開學習,科研不可能得到落實。科研不是目的,科研是手段,是一種促進一個人或一個團體更深入地學習、思考,從而提高個人或團體水平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師更是一個⑧學習者。 現在,已開發國家的終身學習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學習化社會已經逐步建立。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報告所指出:教育越來越成為學習,教育就是學習。
2004年3月30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的我國《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畫》,亦將“終身學習”和“創建學習型組織”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 關於學生的新理念
作為教師要堅信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多種發展的潛在可能性(樹立多元智慧型理念);
承認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承認他們每個人都是唯一的一個,相互之間存在差異,因為每個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可能用同樣的速度沿著唯一的途徑,達到相同的終點。
(四) 教學活動新理念
教師要多創設問題情景和融洽的氣氛,在師生、生生之間多邊互動,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共同研究和探索知識的意義和問題的解決辦法,共同分享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也共同體驗探索的艱辛和挫折的滋味,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間經驗的共享、情感的共鳴、心靈的融和和生命與人格升華的過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
(五) 師生關係新理念
①師生的相互尊重。②師生的相互理解。③師生的互動作用。
按合作學習的原則要求:首先是真誠,然後是理解,最後接受。師生之間的感情要至純至真,要以高於“母愛”的“教育愛”來善待、關愛學生。學生由於教師的真情感化而努力上進,愈是感受到這份真情,學生就愈加信任教師,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當學生病了,你摸摸他的額頭,買好藥送他回家,學生冒雨來學校,衣褲都濕透了,你給他找套乾衣服換換,給他倒杯熱開水;學生開展活動的時候,老師也是平等的身份參與其中,共同體驗成功帶來的歡樂與挫折、帶來的痛苦。當學生一旦發現老師愛和關懷他們時,他們不僅會感到親切、溫暖,受到鼓舞,而且對前途會更加充滿信心。
相反,如果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採取“以毒攻毒”、“精神虐待”等粗暴的方法就會傷害學生的心靈,心理學家愛基蘭德曾主持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經常遭受心靈施暴可以將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毀滅。馬洛斯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安全、隸屬、尊重、自我實現。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是人和人心靈最微妙的相互接觸。”不管用何種方式,教師要有一顆真心(情感育人)、一顆愛心(以愛育人)及時表揚(激勵教育)、及時批評(懲罰或挫折教育),肯定優點、指出缺點,讓學生在教育中領悟愛的真諦,不斷成長,只有這樣才是人性的教育、符合學生髮展規律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