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聽不到的物理傳奇:國中版

《課堂上聽不到的物理傳奇:國中版》是2010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逸廬。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課堂上聽不到的物理傳奇:國中版課堂上聽不到的物理傳奇:國中版
《課堂上聽不到的物理傳奇(國中版)》以現行中學理科教材里的重要知識單元為主線,講述了科學發現過程中許多生動有趣的科學故事,並配以大量珍貴精美的圖片。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科學本身的深厚魅力,提升科學素養,還能從一個側面鞏固其課堂學習成果,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想看、愛看、看了有益”。對於教師來說,這些素材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用來活躍課堂氣氛,深化教學內容;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來說,書中的拓展性內容還可以引導他們作進一步的學習。

內容簡介

《課堂上聽不到的物理傳奇(國中版)》以現行中學理科教材里的重要知識單元為主線,講述了科學發現過程中許多生動有趣的科學故事,並配以大量珍貴精美的圖片。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科學本身的深厚魅力,提升科學素養,還能從一個側面鞏固其課堂學習成果,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想看、愛看、看了有益”。對於教師來說,這些素材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用來活躍課堂氣氛,深化教學內容;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來說,書中的拓展性內容還可以引導他們作進一步的學習。

前言

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青少年。《三國演義》里的三氣周瑜、水淹七軍,《水滸傳》里的智取生辰綱、武松打虎,《西遊記》里的大鬧天空、三打白骨精,這些內容生動、引入入勝的故事,連七八歲的孩童都能說得出來。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有很多東西,就是蘊含在這些故事裡流傳下來的。

其實,不止是文學或者歷史中有故事,科學裡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像阿基米德在洗澡時發現浮力定律、埃拉托色尼用日影測量地球大小,以及拉瓦錫從燃燒現象里發現氧氣,都是精彩曲折、膾炙人口的科學故事。這些科學故事讓我們既能近距離地了解科學家,又能感受他們的科學智慧,領悟基本的科學方法,對於青少年提高科學素養、培養對科學的興趣,更是有著其他手段難以達到的效果。

遺憾的是,這些科學故事在中學的課堂上卻往往很少能夠聽到。現在,這套“Happy Leaming書系”的出版,也許可以稍稍彌補這一缺憾。這套書以現行中學理科教材里的重要知識單元為主線,講述了科學發現過程中許多生動有趣的科學故事,並配以大量珍貴精美的圖片,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科學本身的深厚魅力,提升科學素養,還能從一個側面鞏固其課堂學習成果,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想看、愛看、看了有益”。對於教師來說,這些與課堂知識緊密相關的素材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用來活躍課堂氣氛,深化教學內容。

目錄

1 聲音的秘密

在我們這個綺麗多姿的世界中,聲音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剛剛呱呱墜地的嬰兒,用響亮的啼聲向世界宣告了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在日常交流中,我們使用最多的就是聲音。關於聲音,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2 樂音和噪聲

和諧的聲音讓我們心曠神怡,刺耳的聲音則讓我們煩躁不已。那么,你知道什麼樣的琴弦才能發出最美妙的樂音嗎?為我們揭開這個秘密的,是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的琴弦定律。

3 光的反射和折射

和聲音一樣,光是我們接觸最多的物理現象之一。大家都知道,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可是光在遇到水面、玻璃或者其他物體表面的時候,又會發生什麼情況呢?墨子、亞里士多德、托勒密、克卜勒、笛卡兒……許多科學家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才最終揭開了這個秘密。

4 光的色散的發現

我們看到的太陽光是白色的,但它事實上卻是由很多種不同顏色的光複合而成的。牛頓用自己磨製的三稜鏡完成了一個著名的色散實驗,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光的認識。

5 放大鏡和望遠鏡

為了擴展人眼的觀察能力,科學家們利用透鏡,研製出了各種各樣的光學儀器,不但造出了改善視力的放大鏡,還製造出了能夠放大遙遠物體的望遠鏡,其中的種種故事,可謂妙趣橫生。

6 顯微鏡的歷程

望遠鏡能夠讓人看得很遠,而顯微鏡則能夠讓人看到很小的物體。從光學顯微鏡到電子顯微鏡,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能力也在不斷前進。

7 趣話浮力

我們都聽說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可是為什麼浮力定律的發現者是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呢?阿基米德又是如何在破解金皇冠疑案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定律的呢?

8 大氣和液體的壓強

我們周圍的大氣會對處於其中的物體產生壓強,液體則能夠把加在它上面的壓強傳播出去。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和帕斯卡桶實驗,向我們揭示了壓強的奧秘。

9 槓桿的妙用

人是萬物之靈。在歷史學家看來,人和動物最根本的區別之一,就是人能夠有意識地製造和使用工具。後來,工具又慢慢演變成了機械。槓桿是一種最簡單的機械,但它的用處卻非常大。發現槓桿原理的阿基米德就曾自豪地說:“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

10 長度與時間的測量

有人說:“測量是科學的基礎。”沒有測量得到的數據,現代科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所有的測量中,對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11 牛頓第一定律

我們都知道,物體在運動時會由於受到摩擦力的影響而最終停下來。可是,如果沒有摩擦力,情況會如何呢?從亞里士多德到牛頓,許多學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最終導致了牛頓第一定律的發現。

12 重力和彈力

在形形色色的力中,重力和彈力是最常見的兩種力,那么,重力的起源是什麼?彈力的大小又跟什麼因素有關係呢?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它們的故事。

13 物質的狀態

人類對物質狀態的認識有著漫長的歷史,關於固態、液態、氣態之間的狀態變化,科學家都做了深入的研究,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14 溫度計的演變

從300多年前伽利略發明世界上第一支溫度計到現在,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溫度計,它們的原理、測量範圍和特點都各不相同,但它們都為我們了解周圍的世界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15 溫標的變遷

要測量溫度,首先要確定一個標準。可是,世界上現在居然有3種不同的標準在同時使用,有意思吧?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篇小說,將不同溫標帶給一個小孩子的困惑刻畫得非常生動。

16 分子運動的奧秘

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會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從而呈現出一種奇特的布朗運動。布朗運動曾經讓許多著名科學家困惑不已。1905年,在著名的“奇蹟年”里,愛因斯坦為大家揭開了謎底。

17 熱機的發展

人類的現代生活離不開各種熱機。事實上,蒸汽機的出現是工業革命最大的推動力。法國科學家卡諾提出的卡諾原理是熱機理論的基礎。瓦特改進蒸汽機、奧托發明汽油機、狄塞耳發明柴油機……他們的功績都將永載史冊。

18 電和電流

人類從琥珀生電等現象中認識了電,但直到幾千年後,富蘭克林才用風箏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和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伏打電堆的發明,則讓電走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19 磁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吸鐵石之所以能夠吸鐵,是因為它有磁性。那么,磁究竟是什麼?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科學家們卻研究了上千年。利用磁現象,我國古人發明了指南針,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0 歐姆定律的提出

歐姆定律是電學的基本定律之一。它的表達式非常簡單,但為了發現它,德國科學家歐姆費了很多心思,發明了不少新儀器。而且,這條定律是他在擔任中學物理教師期間發現的!

21 直流電和交流電

大家都知道,我們家裡所使用的電流都是交流電。可是,在19世紀末,人們使用的卻是直流電。著名發明家愛迪生和電機工程師特斯拉關於直流電和交流電的爭論,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22 電話、電視和電腦

從能夠傳播聲音的電話、能夠傳播圖像的電視到可以傳播各種信息的電腦,電的出現使人類的信息交流發生了質的飛躍。在當今的信息社會,它們的重要性無論怎么形容都不過分。

精彩書摘

在小提琴、吉他等弦樂器上,我們都會發現一個“空肚皮”,這就是共鳴箱。它能夠使琴弦的振動引起盒內空氣的共鳴,這樣就把聲音“放大”了。 所謂共鳴,在物理學上叫做共振。人們很早就發現,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當一個振動時,往往會引起另一個物體振動,這就叫共振。在聲學上,如兩個頻率相同的樂器靠在一起,其中一個振動發聲時,另一個也會因共振而發聲,這就是共鳴。 我們先來講一個故事: 唐朝開元年問,洛陽某寺有一個姓劉的僧人,很喜歡敲磬(磬是中國古代一種石制的打擊樂器,懸掛在架上,用小槌敲擊時可以發出動聽的聲音)。可是後來,這位僧人發現,他房內的磬經常莫名其妙地自動鳴響,因此驚恐成疾。他的一位好朋友曹紹夔是宮廷的樂令,彈得一手好琵琶,而且精通音律,聞訊前來探望。得知原委後,曹紹夔仔細觀察四周,發現每當寺院裡的鐘響起來時,僧人房裡的磬也跟著響了。於是,他就對僧人說,你的病我可以治好,因為我找到你的病根了。只見他拿出刀來在磬上銼磨了幾下,果然,磬從此以後便再也不會自鳴了,於是,僧人的病也就從此痊癒了。

在這個故事裡,磬隨著寺院裡的鐘而自動鳴響,說明它和鍾產生了“共鳴”,換句話說,磬的音律(在物理上叫做固有頻率)正好和鐘的音律完全一致。曹紹夔將磬磨去幾處,改變了它的音律,就不會引起共鳴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