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揚洛夫1940年出生於瑞典西部的特羅爾海坦,1959年他來到斯德哥爾摩的國立藝術設計學院。曾製作出演過幽默劇,創作的卡通片《菲利克斯》被譽為瑞典版的《丁丁歷險記》,他還是一位小有名氣的爵士樂手。他十分熱衷於童書創作,其作品在歐美地區廣受好評,暢銷40餘年,曾獲得2011年林格倫文學獎。他的作品情節幽默風趣,情節扣人心弦,總能讓大小讀者回味無窮。他極其注重細節的描繪。會在圖畫和情節中巧妙地在設下一個個線索,讓讀者自己尋著線索慢慢尋找,發現秘密,讓閱讀變得趣味無窮。
編輯推薦
★“細節大師”細說圖畫故事,一個蘋果值得百變回味;
★瑞典著名童書作家、林格倫文學獎、艾莎·貝斯蔻獎獲得者揚洛夫作品;
★歐美家庭暢讀四十年的經典,留給兩代讀者快樂的閱讀體驗;
★睜大眼睛找細節,發現圖畫秘密;用心體驗品故事,感受生活百態;
好玩兒的繪本,讓孩子愛上閱讀:
我們都喜歡好玩兒的事情,不論你是大人還是孩子。只有當你對一件事充滿興趣時,才能全心全意、主動積極地投入去做,發揮自己最大潛能。因此,當孩子對閱讀產生牴觸時,家長最先需要考慮的是你給孩子選的書是否好玩兒。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說過:“給孩子出書,千萬不能功利了。不能所有的書、所有書中的故事都在告訴孩子一個所謂的什麼道理,一定要讓孩子在自主閱讀時發現樂趣,尋找孩子需要的、向上的東西就足夠了。”縱觀眾多大師級的繪本作品,“好玩兒”絕對是他們共通的特點,這也是將孩子吸引到故事中最至關重要的手段。
《誰拿了紅蘋果》一書的作者揚洛夫就是一位擅長迎合孩子喜好,以“好玩兒”至上的作家:孩子都愛拆玩具,他就將一座小鎮的所有“零件”呈現出來,讓孩子從細節中了解生活全景;孩子都喜歡探秘,他就在圖畫的背景中安排許多小線索,如果你很擅長分析,就能提前預測出下一頁的劇情;孩子都喜歡幽默故事,他就從多米諾骨牌效應出發,讓小鎮的居民逐個發生倒霉有趣的事件,讓孩子每翻一頁都被戳中一次笑點。這樣的故事每時每刻都調動起孩子的觀察力、分析力、想像力,以及幽默感,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之中,充分地體驗閱讀的快樂。
用細節品嘗紅蘋果的美味:
在一本圖畫書里,常常隱藏著許多作者在經意或不經意之間留下的細節。它們有的與作品的主題無關,只不過是增加一點小噱頭或是出自於作者個人的癖好,但也有的與主題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缺少了這樣一個細節,整個作品就缺少了一種發人深省的力量。
——彭懿《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
一個蘋果,一次小小的惡作劇,竟然在鎮子裡引發了一連串事件——蘋果砸到了老奶奶、派爾受了冤枉、校長開車撞壞了圍欄、商店發生搶劫事件……故事結尾竟然還將塑膠做的青蘋果和美味的紅蘋果掉了個包,讓整人的一方倒了霉,讓被整的一方走了運。在你被一個個出乎意料、幽默風趣的故事逗得捧腹大笑的同時,你有沒有發現那些隱藏在圖畫中的眾多細節?它可能是一個日曆、一顆蘋果、一個廣告牌……被作者精心安排在圖畫中,推動著劇情一步步前進,讓閱讀如同一次奇妙的尋寶之旅。還等什麼?快快翻開書,和孩子一起體驗一場最意想不到的閱讀體驗吧!
媒體評論
來自作者揚洛夫的問候
作為一名童書作者,或者和我的情況一樣,文字和插圖都時由自己來完成的。每次著手創作一本新書時,都會遇到同樣一個問題——故事從何而來?當我絞盡腦汁在自己腦中尋找故事時,總感覺好的故事都已經被講完了。
我依然記得創作《誰拿了紅蘋果》這本書時一開始的狀態:我坐在空白的畫紙前,因為苦苦找不到故事而心煩意亂。但是接下來,我告訴自己:就讓故事自己來創造自己吧——如果前一頁發生了某件事情,就讓讀者在下一頁找到它的答案,用這樣的因果關係一頁接一頁地推進故事發展。這只是一個簡單的點子,但它確實起了作用。最後,我還將故事的結尾和開頭連結了起來,仿佛兜了一個圈回到了原點。這本書就是由此而來的,而這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它居然能在偉大的中國引進出版,真的讓我非常驕傲!
真誠地祝福中國的讀者朋友們。
揚洛夫是一位“細節大師”,他的畫作中,每一塊磚瓦都有清晰的輪廓,每一個零件、每一塊油污,甚至是一個廢料都是可愛的角色,它們的互相影響使作品催生出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