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苑立節

《說苑立節》是一篇文言文,講述曾子不接受魯國國君的賞賜,以此來保全節操的故事。

原文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於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君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

譯文

曾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送給他一大片土地,說:“請先生用封地內的財富來買一些好衣服吧。”曾子堅決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來,曾子還是不接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給你的,你為什麼不接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慢。那國君賞賜了我土地,而不對我驕慢,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曾子最終還是沒有接受。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嘆說:“曾參的話,足夠用來保全他的節操的。”

注釋

①邑:這裡指封邑。

②修衣:添置衣服。

③奚:什麼,疑問詞。

④不我驕也:不對我驕慢。

⑤敝:破舊的。

⑥以:用來。

⑦全:保全。

⑧縱:即使。

⑨致:送。

曾子

曾子,即曾參。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齊國欲聘之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辭而不就。曾提出“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虔誠地追念祖先),民德歸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養)”的主張。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即“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