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領
“言為心聲”,不同思想、不同經歷、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語言也是不同的。魯迅曾說過:“如果刪掉了不必要之點,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談話來,我想,就可以使別人從談話里推見每個說話的人物。”能夠讓讀者從“各人有特色的談話”中來“推見每個說話人”,這便是成功的語言描寫。
那么,怎樣才能使人物的語言成為人物形象塑造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呢?
其一,語言要能顯示人物的身份、職業、地位、經歷。
俗話說:“三句話不離本行。”行話運用適當,人物的身份便自然而然得到了介紹。
其二,語言描寫要能夠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是思想的直接體現,讀者應該從人物獨白中清楚地看到人物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行為的動機,追求的目的,行將採取的措施等等。而人物之間的對話,則應該隨著情節的開展逐步表現不同性格的人物不同的感情,顯示人物之間的內心交流。它雖然不如獨白那樣直接、坦露,卻同樣應該使人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的變化,觸摸到人物的心靈深處。
其三,語言描寫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在描摹語態,敘寫對話過程中表現出“這一個”的個性特徵來。諸如阿Q的精神勝利,孔乙己的腐迂,周朴園的虛偽冷酷,吳蓀甫的狡詐恃強,覺新的委曲求全,虎妞的潑辣粗野,三仙姑的裝神弄鬼,李雙雙的熱情爽直等等。做到從“有特色的談話中”來“推見每個說話人”的具體性格。千萬不能把街頭乞丐的語氣寫得趾高氣揚;又或是把老人的語言寫得太過“兒童化”。
其四,語言描寫還套用來預示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或通過語言描寫介紹環境或時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議論以深化主題,使語言描寫成為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
最後,語言描寫要生動、簡潔,力忌八股調、學生腔。
片段
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在《多收了三五斗》中,寫農民大清早到河埠頭後、急切詢問米價,同米行先生進行了這樣的對話:
“糙米五塊:谷三塊。”米行里的先生有氣無力地回答他們。
“什麼!”舊氈帽朋友幾乎不相信他們的耳朵,美滿的希望突地一沉,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們不是賣十三塊嗎?”
“十五塊也賣過,不要說十三塊。”
“哪裡有跌得這樣厲害的?”
“現在是什麼時候,你們不知道嗎?各處的米像潮水一樣湧來,隔幾天還要跌呢!”
“還是不要糶的好。我們搖回去放在家裡吧!”從簡單的心裡噴出了這樣激憤的話。
“嗤,”先生冷笑著,“你們不糶,人家就餓死了嗎?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頭幾批還沒吃完,外洋大輪船又有幾批運來”。
這段人物對話,十分生動、傳神、精煉。先生們冷笑著說,有氣沒力地回答,對農民的責問熱諷,顯得傲慢而有恃無恐,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人物特點形象鮮明。農民呢,聽到米價大跌,“幾乎不相信他們的耳朵”,“都呆了”,只好噴出憤激的話。“我們搖回去放在家裡吧”。他們詢問米價、急不可耐;聽到“大跌”訊息,吃驚發獃;爭議米價,顯得焦急迫切而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