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用學十二講

語用學十二講

《語用學十二講》,作者李捷、何自然、霍永壽,2011年4月1日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內容新穎、深入淺出,匯聚了語用學新的、較重要的研究課題和成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語用學十二講》共12講,內容新穎、深入淺出,匯聚了語用學新的、較重要的研究課題和成果。每講圍繞一個課題展開論述.由導讀、主要內容、練習題(配參考答案)、文獻選讀等部分構成。涵蓋了指示語、合作原則、言語行為、禮貌與語用、關聯理論、順應論、模因論語用與翻譯、跨文化語用學、會話分析實驗語用學等課題,涉及語言與社會、文化

、心理和認知方面的知識,內容豐富、系統全面。尤其是書中突出介紹了一些前沿課題,如實驗語用學,將有助於推進關聯論、順應論、模因論等語用學理論的研究。《語用學十二講》可作為語言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語用學研究者參考。

目錄

前 言... vii

第一講 語用學概述... 1

1.1 引言... 1

1.2 什麼是語用學... 2

1.2.1 分相論與綜觀論... 2

1.2.2 語用學的定義... 4

1.2.3 語用學的研究面... 6

1.2.4 語用學的研究方法... 7

1.3 語用學的學科淵源... 8

1.3.1 語用學與哲學、邏輯學... 8

1.3.2 語用學與符號學... 9

1.3.3 語用學與社會學... 9

1.3.4 語用學與認知語言學、心理學... 10

1.3.5 語用學和語義學... 10

1.4 語用學的研究分支... 12

1.4.1語用語言學... 12

1.4.2社會語用學... 12

1.4.3認知語用學... 13

1.4.4語際語用學... 13

1.4.5跨文化語用學... 14

1.4.6計算語用學... 14

1.4.7實驗語用學... 14

1.5 語用學的熱點議題... 15

1.5.1辭彙語用學... 15

1.5.2法律語言的語用分析... 15

1.5.3語用意義的自動識別... 16

1.5.4 語言模因現象的語用研究... 16

1.5.5 語法-語用界面研究... 17

1.5.6 語用與語境研究... 19

練習題 21

文獻選讀 21

第二講 指示語... 23

2.1引言... 23

2.2 人稱指示... 25

2.2.1 第一人稱指示... 26

2.2.2 第二人稱指示... 27

2.2.3 第三人稱指示... 28

2.3 時間指示... 29

2.3.1 時間指示語的語境性... 31

2.3.2 時間指示語的語法機制... 31

2.4 地點指示... 33

2.5 指示語的語用功能... 36

2.5.1禮貌 36

2.5.2語用移情與離情... 37

練習題 38

文獻選讀 40

第三講 言語行為理論... 43

3.1 引言... 43

3.2 Austin的言語行為理論... 44

3.2.1 表述句與施為句... 44

3.2.2 言語行為三分說... 45

3.2.3 言語行為的類別... 46

3.3 Searle的言語行為理論... 47

3.3.1 言語行為的重新分類... 47

3.3.2間接言語行為理論... 49

3.4 言語行為的語境考察... 52

3.4.1 言語行為的施為性... 52

3.4.2 言語行為與禮貌... 54

3.4.3顯性施為句與隱性施為句的語境對比... 55

練習題 56

文獻選讀 57

第四講 會話含意理論... 59

4.1 引言... 59

4.2 合作原則... 60

4.2.1 合作原則的四準則... 60

4.2.2 會話準則的違反... 62

4.3 會話含意... 66

4.3.1 會話含意的種類... 67

4.3.2 會話含意的特點... 69

4.3.3 基於合作原則的會話含意推導... 72

4.3.4 會話準則的違反與幽默... 73

4.4 合作原則的不足... 74

4.4.1 Horn的會話含意兩原則簡介... 74

4.4.2 Levinson的會話含意三原則簡介... 76

練習題... 78

文獻選讀... 79

第五講 禮貌與語用... 81

5.1 引言... 81

5.2 Lakoff的禮貌規則... 83

5.3 Leech的禮貌原則... 84

5.3.1 禮貌原則概要... 84

5.3.2 禮貌原則新修... 87

5.4 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論... 88

5.4.1面子論簡述... 88

5.4.2 面子威脅行為... 90

5.4.3禮貌調控策略... 92

5.5禮貌研究批評... 94

5.5.1 禮貌原則本體屬性剖析... 94

5.5.2 禮貌原則與合作原則之間的關係... 98

練習題... 100

文獻選讀... 101

六講 關聯理論... 104

6.1 引言... 104

6.2 關聯理論概要... 105

6.2.1 關聯理論核心內容... 106

6.2.2關聯理論與會話含意理論... 107

6.3關聯與交際模式... 109

6.3.1代碼模式... 109

6.3.2推理模式... 111

6.4關聯理論研究現狀... 114

6.4.1關聯—順應論... 114

6.4.2關聯—優選論... 115

6.4.3關聯——心理空間論... 116

6.5 關聯理論評析... 117

6.5.1 關聯理論與哲學... 117

6.5.2 關聯理論與社交文化... 118

6.5.3 關聯理論與實驗研究... 118

練習題... 119

文獻選讀... 120

第七講 語言的順應... 122

7.1 順應論簡述... 122

7.1.1 順應論的緣由... 122

7.1.2 順應論的理論來源... 123

7.2 順應論的核心概念... 125

7.2.1做出選擇... 125

7.2.2變異性、協商性和順應性... 126

7.2.3 四個研究視角... 127

7.3 語言與順應... 128

7.3.1 語境因素的順應... 128

7.3.2 語言結構選擇的順應... 130

7.3.3 順應的動態過程... 132

7.3.4 順應過程的意識突顯程度... 133

7.4 順應論的套用研究... 133

7.4.1 順應論與語法研究... 134

7.4.2 順應論與語言教學... 135

7.5 順應論簡評... 135

練習題... 136

文獻選讀... 137

第八講 語言中的模因... 139

8.1模因與語言... 139

8.1.1 語言模因... 140

8.1.2成功語言模因的類型... 141

8.2 語言模因的複製和傳播... 143

8.2.1 模因基因型傳播... 143

8.2.2模因表現型傳播... 143

8.3模因的語用效應... 145

8.3.1語言模因變形傳播的語用效應... 145

8.3.2語言模因合併傳播的語用效應... 148

8.4 研究語言模因的意義... 149

8.4.1 模因與翻譯... 149

8.4.2 模因與交際... 150

8.4.3 模因與語言教學... 152

練習題... 153

文獻選讀... 154

第九講 語用翻譯... 156

9.1引言... 156

9.2基於語用分相的翻譯研究... 156

9.2.1國外基於語用分相的翻譯研究... 156

9.2.2國內基於語用分相的翻譯研究... 157

9.3 關聯論與翻譯研究... 158

9.3.1國外基於關聯論的翻譯研究... 159

9.3.2國內基於關聯論的翻譯研究... 159

9.4 順應論與翻譯... 163

9.4.1語境關係順應... 163

9.4.2語言結構順應... 164

9.4.3順應的動態性... 164

9.4.4順應意識凸顯... 165

9.5關聯-順應論與翻譯研究... 166

9.5.1作者與譯者間的關聯... 166

9.5.2信息/交際意圖的翻譯... 167

9.6 語用翻譯研究前景與展望... 169

練習題... 169

文獻選讀... 170

第十講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問題... 171

10.1 引言... 171

10.2 跨文化語用學的研究視角... 172

10.2.1 跨文化語用學研究綜述... 172

10.2.2 跨文化語用研究的語用原則普遍性與相對性... 173

10.2.3 語用原則與文化因素互動分析... 174

10.3 語際語用學... 177

10.3.1語際語用學概述... 177

10.3.2 語際語言的理解與表達... 178

10.3.3語用失誤和語用遷移... 180

練習題... 183

文獻選讀... 183

第十一講 會話分析... 185

11.1導言... 185

11.2會話分析的基本單位... 186

11.2.1話輪186

11.2.2語對 187

11.2.3語列 188

11.3話輪的轉換、維持與提供... 190

11.3.1轉換關聯位置... 190

11.3.2話輪的轉換... 191

11.3.3話輪的提供... 192

11.3.4話輪的維持... 193

11.4會話的開始、結束與話題轉換... 194

11.4.1會話的開始... 194

11.4.2會話的結束... 195

11.4.3話題的轉換... 195

11.5會話調整... 198

11.5.1會話修正... 198

11.5.2會話重述... 199

11.4.3會話增量... 200

11.6聽者反應... 200

11.6.1最小反饋... 201

11.6.2重疊 202

11.6.3沉默 202

11.7話語標記語... 203

11.7語碼轉換... 205

練習題 206

文獻選讀 208

第十二講 實驗語用學... 210

12.1 引言... 210

12.2實驗語用學的學科基礎... 211

12.2.1 實驗語用學與實證哲學... 211

12.2.2 實驗語用學與心理學... 213

12.2.3 實驗語用學與統計學... 214

12.3 實驗語用學的研究方法... 214

12.3.1定量研究與語用學研究... 215

12.3.2調查研究法... 216

12.3.3 實驗研究法... 218

12.4實驗語用學的研究課題... 221

12.4.1等級會話含意的實驗研究... 221

12.4.2言語行為的實驗研究... 223

12.4.3轉喻認知的實驗研究... 224

12.5實驗語用學技術簡介... 226

12.5.1 心理實驗軟體... 227

12.5.2 相關心理實驗技術... 229

練習題 232

文獻選讀 232

參考文獻... 234

附錄1 參考答案... 242附錄2 人名對照表... 250

附錄3 語用學常用術語對照表... 253

I.漢—英術語對照表... 253

II.英—漢術語對照表 260

前言

我國自第一本語用學專著[1]於1988年出版至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在這段時間裡,語用學作為語言學中的一個獨立研究分支,受到我國學界的歡迎,而且與國際同行保持密切的聯繫,學術上取得飛躍的發展。語用學一般看作是語言學中的一個新興學科。它研究面廣,涉及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認知科學等多門學科,因而也被看作是一門綜觀性學科,但凡涉及人們對自然語言的運用和理解,涉及語言在社會交際中的使用和認知,都是語用學的研究範圍。正因為這門學科的領域廣闊而實用,能有效地指導我們日常語言運作,因而引起我國語言學工作者的極大興趣,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同行投身到這個領域從事研究與教學.發表大量的論文,出版了多種有關語用學的專著和教材。種種跡象表明,語用學已經成為一門顯學,這是我們當初所沒有預料到的。

語用學作為一個熱門學科,相關教材及論著層出不窮。既然有如此豐富的教材,我們為什麼還要出版《語用學十二講》呢?我們以這本教材的幾個顯著特點來回答這個問題:

1. 語用學的論著雖多,但涉及語言使用與理解的綜觀性教材尚不多見,要求深入淺出、適合語言專業本科生使用的教科書更付闕如,而《語用學12 講》正是以此為主要目的而編寫的一本內容新穎、反映當代語用學重要課題最新成果的教科書。

2. 隨著語用學學科的普及和進步,從事這個學科研究和教學的學者也須不斷得到充實,而像《語用學十二講》這樣一本緊跟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能為他們節省更多的時間和提供更多的新信息,讓他們更有信心跟上時代,取得更大發展。

3. 本教材特別凸顯了多個語用學研究的前沿課題。例如,本書介紹了實驗語用學,它將有助於推進關聯論、順應論、模因論等語用學理論的研究。在嚴格的實驗模式下,這些抽象的理論、概念、定義將被轉換成一個個具有操作性的實驗量,容易為教師和學生所接受,同時也能鍛鍊學生的動手動腦、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增強學習興趣。實驗語用學在國內外都算得上是本學科的前沿研究。我們希望這本教材能提供一個與廣大同行進行交流的機會,共同推進中國語用學的發展。

4. 本教材的參編人員均來自教學一線,具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保證了本教材的實用性。在何自然教授帶領下,參與編寫工作的人員多為語用學界嶄露頭角的年輕學者、教授、博士,他們正在第一線從事語用學教學和科研工作。他們大多是我們自己培養出來的博士,承傳了我國老一代學者優良嚴謹的治學傳統,也是語用學研究新領域的開拓者,他們自身的學術研究正處於學科前沿。

鑒於這些原因,在眾多的語用學論著里再增添這樣的一本具有上述鮮明特點的、由青年學者掌舵的《語用學十二講》就顯得不是多餘的了。

本書作為一本匯聚最新研究成果的普通語用學教材, 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可作為英語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為專門從事語用學研究的專業人士的參考書,還可作為公選課教學用書,讓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含研究生)了解語用學,培養他們良好的語言習慣和言語修養,提高他們使用語言與人溝通的能力。

本書編排新穎、實用。全書分十二講,每一講圍繞一個課題展開論述,由導讀、主要內容、練習題(配參考答案)、文獻選讀、人名對照表、術語索引等部分構成,讀者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術基礎合理使用本書的不同部分:“導讀”將本講的核心、重點內容以綱要的形式展現出來, 方便預習和複習;“主要內容”是相關專題的理論介紹及分析套用,是課堂教學、自學的主要內容;“練習題”是對基本理論的鞏固和拓展,培養讀者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演繹歸納的能力,提升理論套用的水平;“參考答案”提供簡單明了的習題答案,方便讀者及時監控自己的學習掌握情況;“文獻選讀”圍繞本講課題選取名家的論著,目的在於培養閱讀相關文獻的能力,為進一步研習有關課題作準備。本書涵蓋了指示語、合作原則、言語行為、禮貌與語用、關聯理論、順應論、模因論、語用與翻譯、跨文化語用學、會話分析、實驗語用學等課題,涉及語言與社會、文化、心理和認知方面的知識,內容豐富、全面。

本書如出現錯誤、紕漏,懇請方家指正。

[1] 《語用學概論》,何自然編著,1988,湖南教育出版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