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調整法

認知調整法

認知調整法是一種心理學治療方法。認知心理學是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二十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

主流

以信息加工觀點研究認知過程是現代認知心理學的主流,可以說認知心理學相當於信息加工心理學。它將人看作是一個信息加工的系統,認為認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覺輸入的變換、簡約、加工、存儲和使用的全過程。按照這一觀點,認知可以分解為一系列階段,每個階段是一個對輸入的信息進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單元,而反應則是這一系列階段和操作的產物。信息加工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都以某種方式相互聯繫著。

認知心理學家往往把信息加工過程分解為一些階段,這就使他們注意到信息在人體內流動有個過程。他們常用計時研究法。首先要測量出一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並以此來確定這個過程的性質。

假定一個人看螢幕上投射的字母 E,如果投射時間很短,比如一毫秒,那么這個人就不會看到什麼,這說明知覺不是瞬時的;投射時間長一點,比如五毫秒,那么這個人就會看到某種東西,但不知是什麼,這說明知覺產生了,但辨別尚未產生;如果投射時間長度足以使人看出這個字母不是O或Q,但看不出是 E還是 F或 K,那么這個人就產生了部分的辨別。由此人們就可以確定完全辨別、部分辨別或剛剛看出有東西所需的的時間。這一切表明,知覺是累積的,它包括幾個特定的階段。

反應時研究法

反應時研究法也是一種會聚性證明法。認知心理學家使用較多的是選擇反應時,而不是簡單眼應時。因為選擇反應時可以提供更多的有關內部狀態的信息。

計算機模擬和類比是認知心理學家採用的一種特殊方法。要使計算機像人那樣進行思維,計算機的程式就應當符合人類認知活動的機制,即符合某種認知理論或模型。把某種認知理論表現為電腦程式就叫計算機模擬。因此,計算機模擬首先可以用來檢驗某種理論,發現其缺陷,從而加以改進。

計算機模擬所提供的輸出可以與人類行為相比較。如果理論是正確的,那么這個輸出就應當類似於人類解決同樣課題時所給出的輸出;如果程式的輸出與人的不一樣,那么找出差別也就找到了改正理論的依據。計算機模擬還可以預測複雜的行為。雖然我們理解一些概念,並能把它們按步驟變成程式,但是當步驟的系列很長,很複雜,需要大量聯繫時,我們往往不能預測其結果。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模擬有時可得出驚人的結果。

有些認知心理學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圖來描述電腦程式的主要特點。但這種流程圖並不具備計算機實際運算的細節,只為編制電腦程式提供了輪廓,它可以進一步化為電腦程式,而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計算機軟體專家實現的。

口語記錄

口語記錄也是認知心理學家、特別是研究思維的認知心理學家常用的一種方法。這個方法與其他客觀方法相結合,可以產生良好的結果。

認知心理學是心理學發展的結果。它與西方傳統哲學也有一定聯繫。其主要特點是強調知識的作用,認為知識是決定人類行為的主要因素。這個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國的經驗主義哲學家如培根、洛克等人。笛卡爾強調演繹法的作用,認知心理學重視假設演繹法。康德的圖式概念已成為認知心理學的一個主要概念。

認知心理學也繼承了早期實驗心理學的傳統。19世紀赫爾姆霍茨和東德斯提出的反應時研究法,今天是認知心理學家廣泛採用的方法,並已有了新的發展。

控制論、資訊理論、計算機科學對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產生了一門邊緣學科人工智慧。人工智慧與認知心理學關係極為密切,計算機的出現使人們找到了分析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和狀態的新途徑。

早期實驗心理學的心理主義方向被行為主義切斷了將近半個世紀之久,今天,認知心理學延續了這一方向,同時又保持了新行為主義的嚴格的假設演繹法,增加了機器模擬法。這就在認識過程的分析方面擴大了研究課題。

圖靈機

圖靈於30年代發表後來稱為“圖靈機”的數學系統,對心理學也發生了影響。數量邏輯和圖靈機使人們想到,人類的認知系統也可以視為符號運用系統。人類的某些觀念可以用符號來代表,而且這些符號可以通過確定的符號運算過程加以變換。這些思想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具體研究上對認知心理學都有重要的作用。

認知心理學的一個基本觀點是可以用計算機來類比人的內部心理過程。計算機接受符號輸入,進行編碼,對編碼輸入加以決策、存儲、並給出符號輸出。這可以類比於人如何接受信息,如何編碼和記憶,如何決策,如何變換內部認知狀態,如何把這種狀態編譯成行為輸出。計算機與認知過程的這種類比,只是一種水平上的類比,即在電腦程式水平上描述內部心理過程,它主要涉及的是人和計算機的邏輯能力,而不是計算機硬體和人腦的類比。

認知心理學的興起是西方心理學發展中的一個巨大變化。有些人說它是一個新學派,有些人說它是一個新方向,更多的人則贊同庫恩的觀點,說它是一個新“範式”。庫恩把科學中新舊範式的更替稱為科學革命。一些美國心理學家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認為,認知心理學的出現是美國心理學發展中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行為主義的興起)

認知心理學的出現表明,美國心理學家對心理學的對象和方法這樣的基本問題的看法已經發生了變化。行為主義統治美國心理學長達四十年之久,其影響是根深蒂固的,而認知心理學則反對行為主義的基本觀點。

在心理學研究對象上,行為主義主張研究外顯的、可觀察的行為,而不管內部的心理過程;認知心理學則把研究重點轉移到了內部心理過程。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強調嚴格的實驗室方法,排斥一切主觀經驗的報告;認知心理學則既重視實驗室實驗,也重視主觀經驗的報告。對於認知心理學家來說,改變外部條件並不是目的,它只是揭示知識結構的輔助手段。

認知心理學企圖把全部認知過程統一起來 ,它認為注意、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現象是交織在一起的,對於一組現象的了解有助於說明另一組現象。由於它們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很可能會發現人類認知過程的統一加工模式。

認知心理學不僅要把認識過程統一起來,而且要把普通心理學各個領域統一起來,也就是要用認知觀點研究和說明情緒、動機、個性等方面。認知心理學的觀點還進一步擴展到了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工程心理學等領域。

認知心理學重視心理學研究中的綜合的觀點,強調各種心理過程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制約認知心理學在具體問題的研究方面,在擴大心理學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貢獻。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對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也有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