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蒙

我遠道投奔而來,指望能為國效命。今既人臨敵前,怎能置身於無為之地?

詹蒙(1892—1911),男,漢族。乳名炳昌,字仰高,浙江平和宣平溪口(今屬武義)人。少時與王卓同學,喜聞洪楊故事就讀新民塾,繼入縣立高等國小,轉入浙江陸軍國小。當時讀書人對時政有所議論,常遭捕治。詹對王卓說:“小雅怨誹,不失人民忠厚處,如何反以獲罪?”受同盟會會員王卓等人影響,加入同盟會外圍組織襄義社。畢業回鄉,與潘靜觀在湖山國小增設高小班,擔任義務教員。繼就讀南京陸軍第四中學。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起義,蒙大喜過望,以為壯志可酬,立修家書告以許身革命大義。原擬謀劃光復南京,聞武漢吃緊,即偕數同學同學季亮、陳人偉等奔赴武漢赴援投效,求見軍政府都督黎元洪,懇陳報國志向。黎元洪委其為軍械科科員,拒絕受命,說:“之所以遠道來奔,原欲效命疆場,此職殊非所願。”【“我遠道投奔而來,指望能為國效命。今既人臨敵前,怎能置身於無為之地?”】後江浙同學續至,遂合編為南洋獨立隊,漢口之戰,王卓等先殉國,漢口失守後改編成決勝團學生隊,由詹蒙和陳方棟率領。11月18日,學生隊奉命進防琴斷口,掩護架橋。革命軍剛渡過江,清兵蜂擁而至,蒙率眾奮力反擊,傷亡過重而後援不繼,獨自殿後掩護部隊退守漢水南岸,斷橋阻敵。23日,漢口清兵繞路至上游從蔡甸進犯漢陽,詹蒙領隊前往阻擊。聞三眼橋駐軍通敵失守,遂與戰友伏橫堤後待敵,詹蒙看見敵人逼近,於是高呼殺敵,率先撲向敵陣。一彈擊中左耳,季亮解腿纏為之裹傷,詹拒之,說:“我身手尚在,去一耳何妨!”血濺肩胛,仍躍身向敵猛撲,又一彈擊中頭顱,壯烈犧牲,年僅20歲。中華民國成立後,國民政府在杭州孤山為其建烈士墓,優恤其親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