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店新區

詹店新區

詹店工貿區,一個以武陟縣詹店鎮為主體的工貿區,位於武陟縣東南部的詹店鎮,與省會鄭州隔河相望,處在鄭州、新鄉、焦作三市交界的“金三角”地帶,距離省會鄭州僅15公里。

新區概況

詹店工貿區,一個以武陟縣詹店鎮為主體的工貿區,位於武陟縣東南部的詹店鎮,與省會鄭州隔河相望,處在鄭州、新鄉、焦作三市交界的“金三角”地帶。鄭州的衛星城、焦作對接鄭州的橋頭堡和武陟的副中心進行全新定位。實現與省會鄭州的無縫對接。

布局:打造省會“後花園”

地處“金三角”的詹店鎮,鄭常公路、鄭新公路、京廣鐵路穿境而過,擁有武陟、老田庵兩個火車站,還是即將動工的鄭焦城際鐵路的必經之地。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詹店工貿區發展定位是什麼?

“格局決定布局,布局決定結局。”面對記者的提問,詹店工貿區管委會主任、詹店鎮黨委書記張戊己侃侃而談。該鎮確定了“面向鄭州、服務鄭州,傾力打造鄭州產業轉移承接基地、農副產品供給基地和鄭州市“後花園”的發展思路,強力實施“工業強鎮、農業穩鎮、三產活鎮”戰略。

思路決定出路。為實現與省會鄭州的無縫對接,詹店鎮衝破重重阻力,引進了焦作市第一座特大型黃河浮橋項目。2007年2月2日,武惠黃河浮橋正式通車。這座北接武陟詹店鎮、南連鄭州惠濟區的特大型浮橋的建成通車,使詹店到鄭州比繞道鄭州黃河公路大橋近了一半路程。對此,武陟縣詹店鎮大茶堡村村民劉德忠深有感觸:“自從有了這座橋,賣菜方便多了,只要30多分鐘就到鄭州了,有時候一天還能跑兩趟呢!”

隨著區位優勢的日益凸顯,先後有廣安飼料有限公司等鄭州企業前來投資興業,初步形成了飼料、糧食深加工、化工製藥、鑄造、包裝材料等五大支柱產業,作為推進產城融合、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有效抓手的詹店工貿區應時而生。

作為首批省政府備案的專業園區,該工貿區以省道鄭常公路為軸線,西起詹店收費站,東到原陽界,南至黃河大堤,北達焦鄭高速公路,總面積15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詹店工貿區已入駐企業40多家,主要有大正新能源、光伏科技、廣安飼料、凱雪麵粉、正龍制粉、黃河鑄鋼、鑫糧物流、武陟縣運發汽車運輸等。2009年,該鎮工商業從業人數達1.4萬人,GDP達8.3億元。

項目:像繡花一樣精選

記者在詹店工貿區的招商說明書上看到,該工貿區的目標定位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省級產業集聚區,並按照農村工業化、城鄉一體化、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用3~5年時間把詹店打造成武陟的副中心、鄭州的衛星城。

定了就乾,乾就乾好。按照規劃,以省鄭常公路為軸線,詹店工貿區劃分為西部、中部、東部三大板塊,分別規劃建設農產品加工和倉儲物流區,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城鎮居民區和商業飲食服務區,發展服務業;建設現代工業區,形成對詹店乃至全縣經濟有重大支撐作用的現代產業集群。

“工貿區的發展,絕不能做‘拾到籃里都是菜’的事。”張戊己說。工貿區堅持“三為主一禁止”(即堅持一、二、三產業項目一起上,以工業項目為主;大中小項目一起上,以大項目為主;資源性項目和高科技項目一起上,以高科技項目為主;嚴禁新上污染項目)的指導思想,傾力建設3.1平方公里工業核心區,一批低碳環保、附加值高的大個頭項目相繼落戶。

蝶變:產業集聚促融合

詹店工貿區無疑成為武陟縣實施面向鄭州、服務鄭州戰略的橋頭堡和招商引資的新平台,也成為了武陟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該鎮還把發展第三產業作為新的經濟成長點,規劃了占地1000畝的商貿城,並聘請武漢城鎮規劃設計院進行具體規劃,新修4條商貿街,建成商貿賓館、仿古一條街、何塘紀念館、金融大廈、郵電程控樓,並在鎮區建設大米、水產、木材、建材、農機、農資、家電、服裝八大專業市場,使商貿城成為輻射修武、獲嘉、武陟和原陽的大型商品集散地,同時帶動了餐飲業、交通運輸業、機械維修業等服務行業,形成了繁榮的三產經濟。

為最佳化發展環境,今年該鎮投入資金1000萬元,在工貿區東部開發建設3.1平方公里的工業核心區,完成二縱一橫三條主幹道及供水、排水、電力、通信等配套設施建設。目前,3條寬30米的主幹道路正在緊張有序地施工,招商引資的窪地效應正快速顯現

經濟概況

詹店新區要把握好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方向,認真研究制定發展計畫,在擴大投資規模、提升科技水平、補充產業門類等方面下功夫,確保入駐企業健康平穩發展;各項目業主要找準項目發展定位和重點,科學規劃產業布局,確保空間利用集約化,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要主動研發、學習新技術、引進新設備,推動產品結構向中高端升級,把企業做大、做強,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明晰發展思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拓展新的市場空間,增強企業發展後勁;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與企業的溝通配合,主動搞好跟蹤服務,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在人才、資金、交通等方面遇到的難題,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要細化工作任務,做好項目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地面附著物清理等工作,進一步創優發展環境,為縣域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目前已有的企業有

河南加佰加實業有限公司
河南津特電纜有限公司
鄭州市瑞福萊交通設施有限公司
河南亞佳特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寶爾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河南朝欽節能建材有限公司
鄭州市友立化工產品貿易有限公司
鄭州新丁氏紙製品有限公司
河南省瑞光印務股份有限公司
鄭州廣匯食品有限公司
河南佳怡食品有限公司
鄭州亞興煤機配件有限公司
河南金大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帝一方生物製藥有限公司
河南宏達玻璃有限公司
河南銘嘉工貿有限公司
河南神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華瑞防水防腐有限公司
河南新動力電纜有限公司
河南恆銀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安吉塑膠機械有限公司
河南鴻達電纜有限公司
河南銀水電纜有限公司
河南一六八線纜有限公司
河南新創達線纜有限公司
河南凱樂康體設備有限公司
焦作芭米食品有限公司
河南凱諾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力威熱能設備製造有限公司
河南世紀匯通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欣翔包裝有限公司
鄭州市精億豐塑膠有限公司

歷史文化

明時屬千秋鄉;清屬大一里、富二里;後又先後屬嘉應鄉、六區;抗日戰爭勝利後,分屬古陽鄉、嘉應鄉。解放後,先後屬八區、七區;1955年分屬馬營、詹店、茶堡三鄉;1956年統一為馬營鄉;1958年秋鄉政府遷至何營村,改名何營鄉;同年改名何營人民公社;1971年春,公社遷到何營以南0.5千米處,人民勝利渠一號跌水西岸。1983年改為何營鄉;1985年4月18日撤鄉建鎮,更名為詹店鎮。

風景名勝

何塘祠

何瑭紀念館位於河南焦作市武陟縣城東20公里的詹店鎮何營村。該館原為始建於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何氏宗祠,年久失修。1992年春,何營村何鳳桂、何發卿等何氏族人倡儀重修宗祠。更名為“何瑭紀念館”。

1992年至1996年,何氏族人先後籌資四百多萬元,整修紀念館正殿,擴大院落,重建舞樓,迎面牌坊和仿古街。仿古建築金碧輝煌,亭台樓閣錯落幽深,何瑭公漢白玉雕像安詳正座。有大明皇帝敕封何瑭公的御碑、天下“何”姓祭祖碑林、“何瑭紀念館”牌坊、世界何氏宗親總會贈“中州聖儒”匾額、河南何氏宗親會贈“光宗耀祖”匾額等

2004年春,適逢何瑭誕辰530周年之際,為宏揚瑭公精神,何氏族人及社會各界又多方籌資200多萬元,新建五間歇山四廊式三重檐大殿.

2007年10月29日,“世界何氏懇親大會”在何瑭紀念館隆重召開。

2008年10月29日被定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詹店新區 詹店新區

何塘祠,也稱何塘紀念館,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詹店鎮,是為了紀念明代著名的文學家,理學家[1],音樂家,數學家何塘而建,同時也是何氏祠堂。

建築結構

詹店新區 詹店新區

傳統中國建築的對稱樣式,進入正門後,一條南北大道貫穿,兩旁是傳統房屋。大道盡頭是何塘像,通身白色,身著官府,莊嚴威武,充滿氣勢。何塘像後是一戲台,年代久遠,古色古香。戲台對面是大殿,供著何塘像,每年正月初一,何氏家族便會來此祭拜。

景區景觀

每年農曆十月二十,這裡會舉行十天的大會,有各種美食和娛樂設備從不同的地方湧來,滿足人們的味蕾和視覺,是詹店鎮人民盛大的集會,為人們帶來極大的樂趣。

每年大年初一,詹店鎮何氏家族,都會到何塘祠進行祭拜。

詹店新區 詹店新區

黃河大堤風景

黃河大堤風景區

詹店新區 詹店新區

黃河大堤是春秋中期形成,黃河下游堤防工程,遠在春秋中期已初步形成,到了戰國時期已具有相當規模。明代堤防工程的施工、管理和防守技術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把堤防分為遙堤、縷堤、格堤、月堤4類,按照各堤的特點,因地制宜地修建。現行黃河大堤河南蘭考縣東壩頭和封丘縣鵝灣以上是在明清時代的老堤基礎上加修起來的,有500多年的歷史;以下是1855年黃河銅瓦廂決口改道以後,在民埝基礎上陸續修築的,也有130多年的歷史。

詹店新區 詹店新區

黃河下游的堤防工程,遠在春秋中期就已經逐步形成。當時諸侯各

霸一方,所修堤防線路極不合理。到戰國黃河下游堤防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管子·度地篇》中曾指出:修堤的時間以春天的三月最好,因為這時土料較乾,易於堅實。而其它季節,夏季農忙勞力緊;秋季多雨土料濕;冬季土料凍結修堤不實。秦漢時期黃河下游堤防逐漸完備。北宋五代時期則已經有了雙重堤防,並按險要與否分為“向著”、“退背”兩類,每類又分三等。到明代,堤防工程的施工、管理和防守技術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把堤防分為遙堤、縷堤、格堤、月堤四種,按照各堤的作用,因地制宜修建。明劉天和在《問水集》中曾

黃河大堤

提出築堤必須選擇能堅實的好土,不能用混有泥沙的土,土的乾濕應該恰到好處,如果土太乾則築堤時應該在每層都灑適量的水;關於取土的地點則必須在離堤身數十步外平取,不能挖出深坑,否則會影響耕種,更不能在堤附近形成溝。到清代,修堤技術又進一步發展,特彆強調“五宜二忌”。五宜分別之:一審勢時,宜選擇高地修堤,以節省土方,且堤線要順直;二取土宜遠,要在臨河距堤二十丈以外取土,土塘之間要留土格,以防止汛期堤根行溜;三“坯頭宜薄”,坯頭薄了易於硪實;四“硪工宜密”,五驗水宜嚴,硪實以後以鐵錐穿孔,依據灌水的多少來確定是否合格。兩忌是:一隆冬施工和盛夏施工。

詹店新區 詹店新區

從明代隆慶到清代乾隆前期的二百年間,是黃河下游堤防建設的一個高潮。這一時期,傳統的河工理論日益完備,傳統河工技術高度成熟和普及。潘季馴和靳輔,就是這一時期黃河治理的典型代表。其中潘季馴治理黃河的總方略是:“以河治河,以水攻沙。”他試圖利用水沙關係的自然規律,利用水流本身的力量來刷深河槽,減少淤積,增大河床的容蓄能力,從而達到防洪保運的目的。基本辦法是“束水攻沙”,同時還有“蓄清刷渾”和“淤灘固堤”。而實現這一切的主要實踐措施就是堅築堤防,固定河槽。

建國後60年來,黃河大堤經過不斷改造,加高加固,巨石砌成的堤壩普遍加高到8~9米。除加固了兩岸的臨黃堤外,還新修繕加固了南北全堤、展寬區圍堤、東平湖圍堤、沁河堤和河口地區防洪堤等。加上乾支流防洪水庫的配合,大大提高了黃河防洪的能力。1982年,洪水持續九晝夜,在黃河堤防的控制下,沒有一處發生決口。

堤防標準

防洪標準。

臨黃大堤的防洪標準為防禦花園口站22000m3/s的洪水。艾山以下大堤為防禦11000m3/s洪水。

堤防超高。

由風浪爬高加安全加高決定。黃河大堤為1級堤防,安全加高採用1m,風浪爬高根據各河段河道寬度、風速等進行計算,採用的堤防超高見表。

大堤斷面。

詹店新區 詹店新區

堤防斷面採用典型斷面穩定分析與經驗相結合的辦法擬定。堤頂寬度除滿足穩定要求外,還考慮防汛搶險交通需要。現行的斷面標準是:艾山以上頂寬平工段9m~10m;險工段,11m~12m。臨、背河堤坡1:3。艾山以下頂寬平工段7m~8m;險工段9m~10m。背河堤坡1:3,臨河坡1:2.5~1:3.0。堤高一般7m~10m,高的達14m。為了滿足滲透穩定要求,平工段浸潤線一般按1:8,險工段按1:10,不足時加修後戧。戧頂高出背河堤坡浸潤線出逸點1.0m,戧頂寬4m~6m,邊坡1:5,有的地方修多級後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