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背後的故事:先唐詩苑攬勝

詩詞背後的故事:先唐詩苑攬勝

“詩言志”是中國文化的正統,可以說詩歌歷來便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滲透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其文化身份的獨特標識。對一個詩歌大國來說,詩歌便是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大至憂國憂民的社稷之慨,小至抒懷感悟,迎來送往,起居作息的生活常態,幾乎無不成“詩”。 “詩”生活亦生活,黃為之、楊廷治編寫的《先唐詩苑攬勝(詩詞背後的故事)》便是一套有關“詩”生活叢書中的一本。我們希望,這套融古典詩詞、典故加傳奇的雋永作品,能成為全國中國小文史老師的最佳指導手冊,成為全國青少年朋友所喜愛的課外讀物。

內容簡介

遊仙託夢、流觴賦詩、智賺《蘭亭》、牛渚抒懷、月下唱和、謝家才女、孤燕單飛、璇璣圖詩、貪泉可飲、愛菊嗜酒、乞丐詩人、幾多莫愁、秋胡戲妻、謝莊巧對、遺恨林泉、詩有神助、行路難吟、雄壓千古、澄江如練……黃為之、楊廷治編寫的《先唐詩苑攬勝(詩詞背後的故事)》便是一套有關“詩”生活叢書中的一本。

圖書目錄

黃鳥輓歌
送別詩祖
五羊皮傳
龍蛇之吟
箜篌初引
伶人優孟
暮江漁歌
秦廷之哭
易水猶寒
孟姜哀歌
比翼連理
垓下悲歌
高唱《大風》
鴻鵠羽成
永巷囚歌
幽歌伐呂
軍法監酒
傾城傾國
茂陵秋風
歸鳳求凰
河梁握別
昭君出塞
昭君詩話
團扇抒怨
夫妻敘別
唐姬起舞
碣石遺篇
胡笳十八
三人成虎
氣勝詞拙
七步成章
洛水感賦
梁甫吟解
廣陵散絕
窮途之哭
蓴羹鱸膾
詩悼亡妻
英雄失路
綠珠之死
遊仙託夢
流觴賦詩
智賺《蘭亭》
牛渚抒懷
月下唱和
謝家才女
孤燕單飛
璇璣圖詩
貪泉可飲
愛菊嗜酒
乞丐詩人
幾多莫愁
秋胡戲妻
謝莊巧對
遺恨林泉
詩有神助
行路難吟
雄壓千古
澄江如練
山中答問
險韻出奇
江郎才盡
揚州早梅
何遜不遜
入若耶溪
天似穹廬
人日思歸
才高見忌
破鏡重圓
後庭遺曲

文摘

公元前621年夏秋之交,雍縣(今陝西鳳翔)城南郊外,茫茫原野,到處是斷草敗葉,枯黃慘澹;啁啾啼鳴的黃雀,穿飛在草莽荊棘叢中,像是感到了生的威脅,顯得異常煩躁不安。
一隊望不到頭的車馬儀仗,從北向南走來。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任好死了,這天安葬,滿朝文武,王室親眷,都出城來送葬。人人穿著白色的粗麻喪服,裹著頭帕,纏著腰帶,表情悽愴肅穆。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走在靈車後邊的一隊男女青年,他們的雙手被一根長長的繩子串連著,一個相跟一個,挪動著沉重的腳步,手持刀槍劍戟的武士不停地前後大聲呵斥,驅趕著他們。送葬沿途,聚集了無數百姓,在呼天搶地的號叫聲中,夾雜著憤怒的咒罵聲。
車隊人群在一個大墓穴四周停了下來。厚重的棺槨,被緩緩放進墓穴。那被長繩連著的男女,被武士們一個一個推了下去。令天怨神怒的大悲劇,就這樣發生了!四周百姓頓時騷亂起來,悲號聲、怒吼聲,震天撼地!
“兒啊,我可憐的兒啊!”
“爹爹,爹爹,我不要你死!我不要你死!”
“唉!又是這么多屈死冤魂,孤兒寡母!!”
“視民為草芥,不仁不義,君還算君嗎?”
突然,人群中有人叫起來: “看啦,子車大夫的三個兒子,就要給推下去了!”
人們立即把目光轉向墓穴邊的三個青年,只見他們的臉上充滿了死的恐懼和痛苦,渾身不停地戰慄著。
“子車大夫的三個兒子,可是百里挑一的忠良啊!”
“天呀,你怎么不長眼啊!難道真要把好人都殺光嗎?”
人們痛哭!號叫!捶胸頓足!一齊往前擁!武士們橫戈揮劍,極力阻撓人群。巨大的悲痛無以發泄,人們就在墓穴邊,踏著步子,用粗啞的嗓子齊聲唱起來:
黃雀喳喳,酸棗樹上息。
誰跟穆公去了,子車家的奄息。
就是這位奄息,一人能把百人敵。
他走近了墳墓,忍不住渾身戰慄。
蒼天啊蒼天!為何殺我良民?
如果準我們贖他的命,
就拿我們一百換他一人! 黃雀喳喳,飛來桑樹上。
誰跟穆公去了,子車家的仲行。
就是這位仲行,一個抵得五十雙。
他走近了墳墓,忍不住渾身戰慄。
蒼天啊蒼天!為何殺我良民?
如果準我們贖他的命,
就拿我們一百換他一人!
黃雀喳喳,落在牡荊樹。
誰跟穆公去了,子車家的鋨虎。
就是這位娥虎,一人當百不含糊。
他走近了墳墓,忍不住渾身戰慄。
蒼天啊蒼天!為何殺我良民?
如果準我們贖他的命,
就拿我們一百換他一人!
人們踏著沉重的腳步,和著節拍,一遍又一遍地唱著,越唱聲音越粗獷悲愴。不,那不是唱,那是從心底發出的吶喊和控訴川曼慢地,人們都朝著一個方向,沿著墓穴,轉著圈子,就像一股奔騰洶湧的怒濤在迴旋。
這首歌被人記錄了下來,就是現在保存在我國古代最早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秦風·黃鳥》,原詩如下:
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
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
維此仲行,百夫之防!臨其穴,惴惴其栗。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楚。誰從穆公,子車鉞虎。
維此鋨虎,百夫之御!臨其穴,惴惴其栗。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在我國古代,一個統治者死了,要用活人陪葬。這種殉葬制度,一直延續到封建社會的初期。《墨子·節葬篇》說: “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十,寡者數人。”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穆公死,陪葬者多達一百七十七人,子車氏三兄弟,就在其中。《秦風·黃烏》以目擊者的經歷,忠實地記錄了這種殉葬制度的野蠻和殘酷。全詩感情真摯,悲憤交加,痛徹肺腑。詞簡義復,一詠三嘆的抒情方式,帶有濃郁的原始樸實風味和民歌色彩,因此傳播當世,流芳千古,秦穆公殘殺三良的史實也因此詩而不斷敲擊著後世詩人的心,激發出他們的創作靈感,說古論今,抒寫心中塊壘。P1-3

序言

中華民族歷來是最具詩意的民族,論及中國文化,詩歌一定是皇冠上一顆最耀眼的明珠,是燦爛中華文明的精神制高點。徜徉在祖國文化的百花園裡,你會發現,詩歌這塊園地,最厚重也最豐饒——溯本求源,可說中國文化有多悠久,中國詩歌史便有多悠久;說數量,誰能歷數,我們民族究競創作了多少千古傳誦的詩篇;再論及世代流芳的詩人,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民族能望及項背。“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論詩》)一代有一代的高峰,歷史又把一代代的高峰留在後面。今天,當我們俯瞰歷史,才能縱覽春蘭秋菊,夏荷冬梅,百花鬥豔的勝景,膜拜那萬峰簇擁的奇觀。
“詩言志”是中國文化的正統,可以說詩歌歷來便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滲透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其文化身份的獨特標識。對一個詩歌大國來說,詩歌便是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大至憂國憂民的社稷之慨,小至抒懷感悟,迎來送往,起居作息的生活常態,幾乎無不成“詩”。“詩”生活亦生活,本書便是一套有關“詩”生活的叢書。
《詩苑攬勝》,薈萃了歷代詩苑故事、佳話和詩歌賞析,是一套內涵厚重卻淺白易懂的文學通俗讀物。在那些膾炙人口、光照千古的名篇背後,其創作和流傳過程中,曾產生過許多優美動人的故事和妙趣橫生的佳話。如果詩歌本體如渾雄交響中的主旋律,那環繞於詩人、詩歌的佳話軼聞便是“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多層次合音與背景音樂。人們在誦讀詩歌名篇時,也一定會被這些故事和佳話所吸引,可更立體、多方位地理解與感悟詩歌美的內涵。但這些故事、佳話,往往散見於大量史書、詩集、詩話、筆記、類書之中,不易查找,亦難遍覽;而原始資料的文字,也大都簡古深奧,晦澀難讀。選編這套叢書,便是通過廣采博取,去蕪存菁,將散見的故事、佳話、詩話薈萃於一集,並在表達上力求寓意顯豁,清新可讀。使讀者能一目了然,享受到體悟“詩生活”的快樂,也可省去翻檢古籍之勞。
《詩苑攬勝》不同於一般的名人軼事集,也不同於常見的詩歌欣賞集,簡言之,並非名篇的故事、佳話與未見故事、佳話流傳的名篇,都未收入書中。一文一題,每一篇都有一至數首詩作和與之相連的故事佳話,行文淺白但神韻雋永。對所引詩篇也作了賞析。但這種賞析是與敘述有機結合的,或是交代故事背景,或是人物衷腸的傾訴,或是詩歌內涵的揭示和藝術鑑賞。不拘泥就事論事,就詩論詩,而是把其放在詩歌發展史和詩人生平際遇的大背景下,啟迪讀者對詩人、詩歌史的總體把握,幾十題合起來,便幾乎可見一代詩歌大觀。
本書原名為《歷代詩苑攬勝》,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黃為之、楊延治教授伉儷嘔心瀝血十年精心打造,先後重印幾次,曾榮獲北京市高等學校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著作權輸出台灣。本次重版修訂,二位作者對每篇文字都重新進行了精心潤色;在敘事部分,根據史料豐富了情節,故事更加生動婉曲;詩評部分,也根據歷代詩話,作了更準確簡明的評述。此外,還新增寫了一些篇章,彌補了一些缺漏,從而更全面反映了我國古典詩歌的風貌。
沒有華人不讀詩。由此,說詩歌傳承著中國文化的血脈一點不為過。如果說目前構建公民社會是我國核心價值觀的體現,那么對公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詩教育”與體悟“詩生活”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希望,這套融古典詩詞、典故加傳奇的雋永作品,能成為全國中國小文史老師的最佳指導手冊,成為全國青少年朋友所喜愛的課外讀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