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樂譜
原名《欽定詩經樂譜全書》。1788年乾隆敕撰。為歷代詩樂中規模最大、收譜最多的刊本。共三十卷,附樂律正俗一卷。原本為四庫全書抄本,早期印本有武英殿聚珍版、書局本及中華書局叢書集成本,所用曲調,略同歷代詩樂,皆一字一音。 分設琴譜、瑟譜、簫譜、笛譜、鍾譜等共1555譜,是清代官方對古樂進行整理的一項重要著作
附 原文序
《欽定詩經樂譜》·三十卷、樂律正俗一卷 乾隆五十三年奉敕撰。我皇上啟六義不傳之秘,示千秋大樂之原,特命皇子暨樂部諸臣,據文義以定宮調。援古證今,親加指示,而於永言之微旨,御定為一字一音,合於大音希聲之義。並遵御製《律呂正義》體例,分列《八音譜》、《旋宮表》,字色各異,而聲律則同,可謂盡美盡善,足以識性情之正,而建中和之極矣。考歌詩之見於史冊者,漢宗廟樂用《登歌》而猶仿《清廟》遺音,晉正會樂奏《於赫》而不改《鹿鳴》聲節,則知古樂雖屢變,而其音節不能盡變也。
唐開元鄉飲樂雖不著宮譜,而獨取一字一音,朱子蓋嘗言之。豈非古有其法而不能用,我皇上深究其本原,適合於古哉?後世譜《詩》者,明朱載堉《樂律全書》所載《關雎》數篇,琴瑟至用一字十六彈。皇上親命樂工按譜試之,俱不成聲,屢降諭旨駁正之,復撰《樂律正俗》一書以糾其誤。又考嘉靖十五年國子祭酒呂柟著《詩樂圖譜》,共六集,分為六譜,以教六館諸生。而其譜專取黃鍾一調,即朱載堉以笛合字為宮聲之法也。歌字不論平仄,亦不取某字起某字止之例。鐘磬止用黃、大、仲、林、南、清黃六音,而虛其十二不用。琴瑟止用六弦。蓋以意為之,不知而作者也。且自《周南》至《商頌》僅八十餘譜,烏足與語全《詩》之盛美,聖皇之作述哉?總計原詩三百五篇,增入御製《補笙詩》六篇,凡三百十一篇。簫、笛、鍾、琴、瑟凡一千五百五十五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