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燈[南北朝沈滿願詩作]

詠燈[南北朝沈滿願詩作]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詠燈》是南朝才女沈滿願的詩作。全詩的主旨是借詠物而寄意,這是詠物詩常見的寫法。而難在狀物逼真,貴在寄情高遠。沈滿願的這首詠物詩,因其狀物神似,寄意真切而得到人們的交口稱譽,流傳後世。

作品全文

綺筵日已暮,羅帷月未歸。

開花散鵠彩①,含光出九微②。

風軒動丹焰③,冰宇澹青輝④。

不吝輕蛾繞,惟恐曉蠅飛⑤。

注釋

①“開花”句:點燈如花開,綻放出鵠彩般的光輝。

②九微:燈名。

③風軒:有風的長廊。

④冰宇:指有燈光的屋宇。

⑤“不吝”二句:不討厭飛蛾繞來繞去,只恐怕曉蠅飛白晝到,燈便會被棄置不用。

作品賞析

一、二句點明時間,為詠燈作鋪墊。詩人從豐盛華美的筵席上醉酒歸來之時,紅日已然西沉,但玉兔卻未東升。時正黃昏,她急需整理紗帳,收拾被褥,意欲稍事休息。但閨房內漆黑一團,點上一盞燈是在所必然的了。而昏暗的閨房,宛如漆黑的、立體的舞台,為燈的描寫設計了特定的環境。倘若在月夜,那描述則顯然是另一番情景:假如在白天,那小小的油燈和耀眼的白日相比,也就分外渺小,不會成為人們注目的中心。

三、四句,切入 本題。古時點燈唯有依賴於火石與火刀的 相擊,以此引燃燃物。這兩句即是這種情景的描述。所謂“開火”,即火刀、火石相擊,火星四濺,紅白相雜,如鵠彩飛舞。那情景雖不及如今的禮花壯觀,但在 斗室之內,亦頗為美妙。火星引燃了燃媒,而後又借燃媒點燃了那盞青銅製成的油燈。先一火如豆,繼而耀眼的光亮冉冉升起。

“風軒動丹焰,冰宇澹清輝”。微風自外面長廊的窗戶中吹來,把剛剛點燃的燈光吹得忽起忽伏、忽明忽暗,宛如翩翩起舞 的 淑女身姿。這一句,展示了詩人對事物觀察的細緻及狀物逼真神似的才能。燈焰雖微,但已足夠把本來結晶的室內照得清清楚楚,斗室之中充滿了燈焰的清輝。

最後兩句,詩人將她所詠的油燈擬人化。油燈本來是無知無覺的物件,不可能有喜怒哀樂之情。但在詩人筆下,它卻是“不吝輕蛾繞,惟恐曉蠅飛”。這裡寫燈的 愛憎,實是詩人的哀樂,只不過借著詠燈來加以宣洩罷了。中國的腐女,歷來是以忍辱負重、自我犧牲著稱,她們為了丈夫以及他們的孩子 ,寧願犧牲 自己的一切。這種自我犧牲,頗與燈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品格相似。因飛蛾撲火,也蘊含著不惜自我犧牲的精神,故為燈,亦及詩人所喜愛。而曉蠅,以逐臭為本能,以自私營利為宗旨,所以詩人似迴避世間那些自私卑劣的人們那般討厭它們。不過,詩人的這番深意,並沒有徑直說出,而是藉助詠燈而委婉道出。

這首詩五言八句,雖不能說每句的平仄相符,兩句的 平仄相對,與唐代的五言律詩相比,還欠缺許多。但僅從字面看,從一、二句直至七、八句,基本上都是兩兩相對。如“日已暮”與“月未歸”,“輕蛾繞”與“曉蠅飛”。尤其是中間四句,字面都一一相對,絕無例外。由此可見,在唐代才漸至完備的五言律詩,具體在魏晉時期已具雛形。

作者簡介

沈滿願(約公元540年前後在世)吳興武康人,出身官宦之家,左光祿大夫沈約之孫女。生卒年不祥,約梁武帝大同中前後在世。嫁征西記室范靖(一作范靜)為妻。生平事跡不祥。滿願有祖風,善作詩,有集五卷,(《隋書志》作三卷,此從《兩唐書志》)已佚。現存詩十一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