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詩·上蔡

"胡曾,唐代詩人。 胡曾以《詠史詩》著稱

作者簡介

胡曾,唐代詩人。邵陽(今屬湖南)人。
胡曾以關心民生疾苦、針砭暴政權臣而著稱。《唐才子傳》稱讚他“天分高爽,意度不凡”。初累舉不第,曾在其《下第》詩中抱怨道:“上林新桂年年發,不許平人折一枝”。鹹通中,始中進士。嘗為漢南節度從事。高駢鎮蜀,闢為書記。曾居軍幕,每覽古今興廢陳跡,慷慨懷古,作詠史詩三卷,(唐才子傳作一卷。此從全唐詩)。
胡曾以《詠史詩》著稱,共150首,皆七絕。每首以地名為題,評詠當地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如《南陽》詠諸葛亮躬耕,《東海》詠秦始皇求仙,《姑蘇台》詠吳王夫差荒淫失國。《詠史詩》共3卷,《四部叢刊三編》本有胡曾同時人邵陽陳蓋作注及京兆米崇吉評註。另有《安定集》10卷,今佚。《全唐詩》共錄為1卷,僅存數首。事跡見《唐才子傳》,王重民《補唐書胡曾傳》(《中華文史論叢》,1980年第2輯)。
《自序》說:“夫詩者,蓋美盛德之形容,刺衰政之荒怠,非徒尚綺麗瑰琦而已。故言之者無罪,讀之者足以自戒。”說明其作《詠史詩》本旨,是託古諷今,意存勸戒。其詩通俗明快,褒貶明確,晚唐、五代時頗為盛行。《唐詩紀事》載:前蜀王衍宴飲無度,內侍宋光溥詠《姑蘇台》詩,王衍為之罷宴。後來明人引入《列國志》、《三國志》等演義作品,流傳更廣。

正文

上蔡東門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歸。
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鹹陽血染衣。

李斯簡介

李斯(約前284年—前208年),姓李,名斯,字通古(其實應該是氏李名斯。先秦的男子稱氏而不稱姓,女子才稱姓)。戰國末年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司馬遷著《史記》,設有《李斯列傳》,是現今研究李斯事跡的主要史料來源。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後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採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毀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鹹陽鬧市,並夷三族。

其他

宋朝大詩人劉敞也為李斯墓題了詩。詩為:“二事三公何足論,憶牽黃犬出東門。天人忌滿由來事,枉持沙丘有舊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