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袁宏詩作]

東晉詩人袁宏的這兩首《詠史》,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題為《詠史》,便與西晉左思《詠史》同類,借歷史人物遭際以抒發自己的胸懷。

作品全文

其一

周昌梗概臣,辭達不為訥。

汲黯社稷順,棟樑表天骨。

陸賈厭解紛,時與酒檮杌。

婉轉將相門,一言和平勃。

趨舍各有之,俱令道不沒。

其二

無名困螻蟻,有名世所疑。

中庸難為體,狂狷不及時。

楊惲非忌貴,知及有餘辭。

躬耕南山下,蕪穢不遑治。

趙瑟奏哀音,秦聲歌新詩。

吐音非凡唱,負此欲何之。

作品賞析

第一首是列舉三個西漢人物,雖然性格、風度和處事方式不同,但都是忠心為國、扶持正義的、它的結構簡短,安排緊湊,詠史取材,突出一點,相互比襯,構成整體。首四句贊二位直臣。周昌是一位口吃而敢言直諫的忠臣。漢高祖劉邦要廢太子,改立戚夫人之子,他在朝廷力爭,堅決反對,情怒氣急,更加口吃。這裡就指出 周昌 不善言辭,只能粗略表達大概,但是他畢竟表達了自己的見解,那種只見其口吃而無視其本質的偏見的不公正的。汲黯是歷漢景帝、漢武帝的二朝直臣,亦是漢武帝的社稷之臣。雖是公認的棟樑之材,卻一身傲骨,敢於犯上。詩人的用意是說,即使這樣一位已有定論的國家重臣,也會因耿直而倨傲不恭,有很突出的特點。顯然,詩人舉出這兩位忠直賢臣,旨在批評時世品評人才不公,以偏蓋全,無視本質。

次四句詠劉邦謀趁智士陸賈,舉出他的兩個突出表現。天下一統後,劉邦派陸賈出使南越。當時南越內亂也剛平定,糾紛頗多。陸賈的使命是封尉佗為南越王,他不願陷入南越內部糾紛,因而滯留數月,常與尉佗飲酒聊天。尉佗對他說“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漢書.陸賈傳》)最後拜尉佗為南越王,使之歸臣漢朝。這是說陸賈對待這樣重要的使命竟然不大在乎,漫不經心,看來不似忠貞之輩。然而也就是這位陸賈,當劉邦死後,諸呂擅政,卻挺身而出,策劃了保漢除呂的大計。顯然,詩人居處陸賈兩類表現,也是針對時世品評人才的偏頗,同樣認為應當全面考察人才的本質,不可片面執著人才的一時一事表現。

所以最後總結說,周昌等的行為表明他們各有自己的處世之道,各有自己的取捨原則,但卻都扶持正道。表面上 ,這似乎點出主題思想,而實際上,只是完成主題。說明他們的本質相同,只是表現不同。它的主題思想在言外,即謂品評人物,選拔人才,應當區別現象,考察本質。

第二首所詠的是漢宣帝時楊惲的遭遇,悲慨才智之士處世遭忌,不獲知遇,不得容身。詩人體會深切,認識深刻,表現含蓄深微,意味深長。

楊惲出身世族,因才見用。宣帝時期,霍光家族謀反,楊惲事先得知,告發有功,封平通侯。後因事獲罪,免為庶人。他自知過大行虧,便率家回鄉,務農經商,治產致富,詩酒自娛。他唱道:“田彼南山,荒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他的朋友孫會宗勸他不要治產,言行收斂,以免招惹。他回書孫會宗,說明自己這樣生活,,正是經營庶人之事。不久,他果然被誣告,而被腰斬。袁宏這首詩便是藉此事而發心中的鬱憤。

詩以議論發端,感慨才士遭忌:如果沒有地位,就如螻蟻一般困頓塵埃,無從施展才智;倘若有了名位,卻又容易被世俗猜疑,橫遭不測。假使違心充當一個平庸之輩,實際行為卻很難做到恰當得體,事事彆扭,不免破綻;索性做個隱士,清高正直,但又覺悟晚了,已然揚名知世,再辭世高韜,反而被視為是矯隱偽清,再加招惹,所以趕不上時機了。總之,有才有智,便遭忌恨,處處為難,事事不容。末二句實際是袁宏自己的體會,表明他自身遭際與處境。


作者簡介

袁宏(約328年--約376年),字彥伯,小字虎,時稱袁虎。東晉文學家、史學家。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最初的時候他是做謝安的參軍,後來擔任了桓溫的記室,並出任東陽太守。因為不滿當時已出的幾種《後漢書》,繼荀悅編著《漢紀》後,他編著了《後漢紀》,並著有《竹林名士傳》三卷及《東征賦》、《北征賦》、《三國名臣頌》等篇。今存《後漢紀》三十卷。太元初年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