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詞學圖錄(套裝共9冊)》以自唐朝到一九二零年出生的一千三百多名詞人為線索,蒐集整理了一萬餘幅圖片,較為全面系統地匯集了絕大部分知名詞人的有關圖片資料,並配有我整理撰寫的詞人小傳,小傳從年(生卒)、里(籍貫)、爵(仕進)、事(要事)、文(著作)五個方面對每位詞人進行簡介,書後並附有我撰寫的《論詞八要》、《管窺“神韻”》二文。書中錄取的圖片主要分五大類:
一、相貌。歷代詞人的各種畫像,給我們提供了緬懷先賢風貌的直觀信息。如宋代大畫家李公麟與蘇軾為文筆密友,所繪東坡《扶杖醉坐圖》,真實地記載了蘇軾的容貌,在蘇軾的各種畫像中最為精準,至為可貴,非常符合我們心中的東坡形象。此外,他所作的《西園雅集圖》提供了蘇軾、黃庭堅、秦觀、王詵、米芾等人的真實肖像。宋代畫師白良玉為姜夔造像,最為接近本人風儀。但是由於中國傳統繪畫是以“寫意”為主要表現手法的,國畫三大題材的山水、人物、花鳥都是如此,畫家不甚追求物象的準確造型,寫真的程度也就不太夠,因此,許多詞人的畫像與本人的實際形象也就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距,加上古代交通不發達,事實上許多畫家和所畫的詞人並未見過面,不能做到“寫照”,只是憑著文字記載、個人聽聞和心中想像來進行“傳神”,這就更降低了畫像造型的準確度。儘管如此,畫像也記錄了最近距離的詞人形象信息。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照相技術傳入我國後,使得近代詞人如王闓運、沈曾植、梁啓超、陳寶琛、王國維、王鵬運、朱疆村、文廷式、陳三立、況周頤、吳梅等得以留下真實容貌,十分珍貴。
二、手跡。包括歷代詞人的書法、繪畫、書札、題辭等。使我們能夠從“字如其人”的傳統觀念中窺見先賢的文化修養和風度氣質,進而幫助我們想像到詞人們的形象儀表。很多手跡吉光片羽,至為珍貴。如李白的《上陽台帖》墨跡、《送賀八歸越》、《天地若愛酒詩帖》刻石,為其僅存的三幅傳世作品。白居易的《書元稹所和詩》、《楞嚴經》墨跡和手札刻石等也是碩果僅存。王維的幾幅傳世畫作《江乾雪霽圖》、《長江積雪圖》、《伏生授經圖》和《輞川圖》,使我們得以窺見東坡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李煜的《入國知教帖》墨跡溫柔流暢,令人想見這位“詞皇”的多情與聰慧。范仲淹的《道服贊》、《師魯帖》、《遠行帖》,可覘其憂樂情懷。張先《十詠圖》所呈現的精湛畫技,令人幾不能置信。歐陽修的《灼艾帖》、《夜宿中書東閣》等墨跡,散發著這位大家的淵雅氣息。辛棄疾的《去國帖》為其傳世的唯一墨跡,從文中可見稼軒的剛毅之氣和寫作之勤。姜夔作為一代書法大家也僅有三幅作品留傳下來,即《跋王獻之保母帖》、跋定武蘭亭拓本和《跋唐太宗屏風帖》刻石拓本,精美絕倫,超凡脫俗,深得晉人風骨,令人想見王羲之書《黃庭經》和王獻之《洛神賦》玉板十三行,印證了白石的《書論》理論。宋代四大書家“蘇黃米蔡”都是填詞能手。他如李之儀、賀鑄、秦觀、周邦彥、朱敦儒、陳與義、陸游、范成大、張孝祥、張翥等皆精於書,莫不從其筆墨之間透出一種文雅的書卷氣。很多詞人精於繪畫,如李煜、趙佶、張先、蘇軾、米芾、周密、趙孟頻、鄭思肖、薩都刺、倪瓚、沈周、柳如是、朱彝尊、陳維崧、朱祖謀、鄭文焯、夏敬觀、葉恭綽、吳湖帆、溥儒、張伯駒等都有丹青妙筆傳世。在整理《詞學圖錄(套裝共9冊)》的過程中,我發現歷代詩詞家不能書、畫者是少數的,可惜民國以後,這一優秀傳統幾乎不繼,詩詞與書畫分裂嚴重,多數詩詞家不能書畫,甚至不具備基本的鑑賞能力,致使在研究與創作方面無法融會貫通、相得益彰,降低了對詩詞的解悟深度。
我以自幼從事書畫創作與研究的經驗和心得,來對詞入手跡進行選取。如蘇軾的書畫墨跡傳世很多,選取了其享有“天下第三行書”的《黃州寒食詩帖》,還有《滿庭芳》詞稿、前後《赤壁賦》等,既與詩詞密切相關,又屬作者書中精品。墨竹始於文同,東坡既與文同友好,又妙善墨竹技法,書中選取了他的墨竹數幅,有著濃濃的文人氣息和詩意。保證了詞人書畫藝術性以及書畫與詩詞的密切相關性。
三、書影。包括歷代詞人各種版本的詩、詞、文集的書影。搜求並選取了大量宋版書影,其精美之致,令人嘆服。
四、詞意圖。包括詞意圖、填詞圖、校書圖、讀書圖等。如《赤壁夜遊圖》有仇十洲等名家所作數十種,釋大汕為陳維崧所作《迦陵填詞圖》,陳鵠繪的《紫雲出浴圖》,任伯年、錢慧安等名家所作《小紅低唱圖》多幅,任伯年為譚獻所作《煙柳斜陽填詞圖》,吳昌碩為朱疆村所作《疆村校詞圖》,徐悲鴻等人為朱疆村、龍榆生所作《授硯圖》數種,顧若波為鄭文焯所作《冷紅簃填詞圖》,陳少梅為向迪琮所作《柳溪填詞圖》等等,這些作品拓展升華了詩詞意境,令人玩味不盡。
五、行跡。包括與詞人相關的地理古蹟圖片。如東坡的黃州赤壁,姜夔的湖州白石洞天、合肥赤欄橋,稼軒的江西鉛山、瓢泉,朱彝尊的嘉興曝書亭,厲鶚的杭州西溪等,還有詞人故居、墓地等圖片,如黃仲則的兩當軒、謝章鋌的賭棋山莊等,令人懷想詞人們倚聲度曲的真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