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辱詈
拼音: 解釋: 1.猶辱罵。
-
詈
詈是一個漢字,讀作lì,本意是指罵人,也指從旁編造對方的缺點或罪狀責罵。該文字在《戰國策·秦策》和《楚辭·離騷》等文獻均有記載。
字形結構 基本釋義 詞語 古籍解釋 音韻參考 -
辱
辱,是漢語辭彙,漢語讀音為rǔ。指的是羞恥,如:羞辱、恥辱;使受到羞恥,如:辱罵、侮辱、折辱;謙辭,表示承蒙,如:辱承、辱賜; 玷污,辜負,如:辱沒(m...
輸入信息 釋義 詳細字義 古籍解釋 常用詞組 -
漢語詈詞研究:漢語罵詈小史
版次: 裝幀: 開本: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
漢語詈詞研究
《漢語詈詞研究》是由劉福根編寫,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
內容簡介 目錄 -
詈侮
拼音 lì wǔ 注音 ㄌㄧˋ ㄨˇ引證解釋 詈罵侮辱。《荀子·正論》:“今俳優侏儒狎徒詈侮而不鬭者,是豈鉅知見侮之為不辱哉!”《隋書·張威傳》:“ 三王 初閉壘不戰, 威 令人詈侮以激怒之, 三王 果出陣。” ...
-
正論
詞語解釋謂正直地議論事情。《漢書·夏侯勝傳》:“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苟阿意順指。”晉 葛洪 《抱朴子·漢過》:“進則切辭正論...
詞語解釋 詞目延伸 原文與釋義 -
荀子·正論
,非以其辱之為故也。今俳優、侏儒、狎徒詈侮而不鬥者,是豈鉅知見侮之為不辱哉...則與此完全相反。原文子宋子曰:“明見侮之不辱,使人不鬥。人皆以見侮為辱,故斗也;知見侮之為不辱,則不鬥矣。”應之曰:然則亦以人之情為不惡侮乎?曰...
荀子簡介 正論內容 -
禮記
.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孝子不服闇.不登危.懼辱親也.父母存...至變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復故.有憂者側席而坐.有喪者專席而坐...言之辱.使者歸.則必拜送於門外.若使人於君所.則必朝服而命之.使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