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不久,許昌一帶就開始有黨的活動。1924年春,許昌建立了最早的黨組織——中共長葛黨小組。1925年秋,許昌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中共石固南寨支部。1926年11月,在許昌衙前街建立了許昌第一個縣級黨的領導機構----中共許昌縣執行委員會。1928年2月13日,在中共豫中特委和中共許昌縣委的領導下,發動了震驚中原的許昌縣西北鄉司堂農民武裝暴動。1933年1月,中央派呂文遠到河南,在許昌中心縣委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共河南省工作委員會。
抗日戰爭時期,許昌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據地和水西抗日根據地,堅持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時期,鄧小平、李先念、劉伯承、陳毅、粟裕等領導人在這裡指揮作戰發動了豫東戰役和皖東戰役,解放鄭州、解放開封,鏖戰中原大地。渡江戰役、解放軍南下時期,許昌人民愛黨愛軍,在生活極度困難的情況下保證了我70多萬大軍先後從許昌南下,在人民解放戰爭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主要展覽
紀念館
革命烈士紀念館修建於1998年,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布展面積1000多平方米,館名由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士榘上將親筆題寫。
改擴建後的革命烈士紀念館為兩棟獨立的2層單體建築,建築面積5816平方米。為緬懷先烈、展現紅色革命基地的教育意義,該館採用鐵鏽紅石材料裝飾外牆,體現烈士堅毅、剛強的精神內涵。該館除可滿足實景、文字布展的需求外,還設有多媒體展示廳,可採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全方位展示許昌的革命史及不同時期湧現出的英雄人物。
紀念碑
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烈士瞻仰教育區的中央,坐落於東西主軸線上,高29.6米,是省內最高的一座紀念碑,碑文由朱德元帥親筆為許昌烈士題寫。
烈士墓區
烈士墓區共安葬471位英烈,分為散葬烈士墓區、著名烈士墓區、無名烈士公墓。
烈士碑林
烈士碑林位於北區,緊臨革命烈士紀念館,陳列有歷代國家領導人為先烈的題詞。
英烈事跡
鄭義齋(1901-1937)
鄭義齋,原名少之;1901年生於河南許昌;十四歲起當徒工;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中央做交通工作,1930年,在上海開辦義齋錢莊任經理,改名鄭義齋;1932年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任蘇維埃政府財政委員會主席,後隨紅四方面軍入川,被選為中共川陝省委委員、川陝省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任省政府財政委員會主席、造幣廠廠長併兼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總經理部部長;1935年5月參加長征;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敵軍工作部部長、總供給部部長,11月,任西路軍供給部部長;1937年3月14日,於甘肅臨澤康龍寺以南石窩戰鬥中犧牲。
張仲端(1881-1911)
張仲端,1905年赴日本留學,肄業於中央大學。旋即加入同盟會,並與同志創辦《河面》雜誌,宣傳反清革命。1911年歸國。武昌起義後,欲在河南回響,赴武昌與黎元洪規劃方略。隨後至豫東歸德等地,聯絡仁義會舉事,欲借其力與北伐軍互為策應。又返開封,與王庚先等在開封公立法校組織秘密機關,被推為河南軍政府總司令兼參謀長。約定於12月22日夜發動起義,事泄被捕。24日凌晨英勇就義。
宋聘三(1881-1929)
宋聘三,男,漢族,1881年出生,河南禹縣人。1904年考入京師大學堂,1907年赴日本東京法政大學深造,並加入中國同盟會。
1914年,他在東京參加了孫中山組織的中華革命黨。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宋聘三作為孫中山指定代表參加了大會。
1925年5月,國民黨河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宋聘三和共產黨人馮品毅等密切合作,使河南國共合作的局面逐漸形成。192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中共禹縣黨組織負責人。1927年5月,宋聘三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許昌縣委委員郭靖宇等人組織成立了禹縣農民協會,組織民眾開展鬥爭。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共黨組織轉入地下秘密活動。1928年3月,在他的領導下,數千人的農民自衛軍將禹縣縣城團團包圍,圍城鬥爭堅持了17天,雖然最後失敗,但給當地反動勢力以沉重打擊。
1929年1月11日,宋聘三被國民黨誘捕,不久被殺害,時年48歲。
所獲榮譽
2011年2月被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公布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04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
2016年9月20日,民政部公布為第六批新增96處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