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主要研究領域:巨觀經濟、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財政、公共管理、稅收。
許安拓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生部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經濟學博士。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高級訪問學者,國家稅務總局揚州稅務進修學院經濟學兼職教授,國家“863計畫”項目評審專家,國家農業開發辦項目評審專家,農業部、科技部項目評審專家,中國財政學會旅遊地區財政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消費者報》專家顧問團特聘專家,北京市政府採購委員會專家,多家企業特聘經濟顧問。
除了承擔給本部研究生以及MPACC、MPA、MBA、EMBA講授《公共管理》、《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中國當代財經史研究》、《西方經濟史研究》、《中國稅收問題研究》、《中國稅制研究》、《稅務籌劃》等課程以外;同時,還給其他高校的研究生、EMBA、大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地方政府、中央黨校及其他社會團體等單位的培訓部門主講《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領導的藝術》、《中國的國際戰略選擇》、《中國稅收熱點問題研究》、《企業文化與市場行銷》、《國際競爭與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中國熱點經濟問題研究》、《稅收籌劃》、《財政熱點問題研究》等課程。被IFM/SIFM(國際財務管理師/高級國際財務管理師)聘為資深教授,主講《金融證券與銀行》。 專業研究涉及巨觀經濟、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財政、稅收、工商管理等領域。
教育背景
1989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8年畢業於安徽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2000年畢業於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學術兼職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國家“863計畫”項目評審專家
國家稅務總局揚州稅務進修學院經濟學兼職教授
國家農業開發辦項目評審專家
農業部、科技部項目評審專家
中國財政學會旅遊地區財政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消費者報》專家顧問團特聘專家
北京市政府採購中心專家
中國人民銀行北京金融培訓中心金融理財師特聘教授
多家企業特聘經濟顧問
科研成果
涉及巨觀經濟、國家金融與國際貿易、財政、稅收、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領域。曾在國家級核心學術期刊以及報章上發表文章38篇,省部級刊物上發表文章62篇,參與世界銀行、財政部、科技部、國家開發銀行等部級以上單位的重大課題22項,本所課題28項,參與編寫和翻譯的著作5部,獨立主持世界銀行技術援助項目研究課題《預算與公共支出管理》,論文多次獲國家及財政部中青年科技大獎,2005年獲全國優秀財經論著評選一等獎。
獲獎情況
1、《論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獲第四次全國優秀財政理論研究成果一等獎(國家級)。
2、《我國公告教育資源的結構問題和對策》獲第四次全國優秀財政理論研究成果一等獎(國家級)。
3、《以產出和成果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改革國際經驗》獲2004年全國優秀財政理論研究成果三等獎(國家級)。
4、《論我國整個採購的國際借鑑》獲2002年財政部科研所中青年學術論文一等獎。
5、《教育也是生產力——發展非義務教育產業勢在必行》獲2001年財政部科研所中青年學術論文二等獎。
6、《政府預算會計權責發生制改革研究》獲2004年第四次全國優秀財政理論研究成果評選三等獎。
7、《我國鹽業專營制度改革探討》獲2004年財政部科研所中青年學術論文三等獎。
8、《高等教育財政問題初探》獲2004年財政部科研所喔中青年學術論文二等獎。
9、《我國高等教育的財政性資金投入分析》獲2004年財政部“三優”論文評選鼓勵獎。
10、《以產出和成果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改革國際經驗》獲財政部“三優”論文評比三等獎。
11、《2002年以後財政教育支出政策與增長機制研究》獲2003年財政部“三優”論文評選三等獎。
12、《持續粗放性的投資將透支中國經濟》獲2005年財政部“三優”論文評選鼓勵獎。
13、《立足制度化內涵擴演深化我國政府採購制度改革》獲2005年財政部“三優”論文評選鼓勵獎。
課題情況
1、2002年完成財政部教科文司課題《2002年以後財政教育支出政策與增長機制研究》。
2、2003年與國家行政學院合作,參加科技部重點課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科技政策和科技支持》。
3、參加並完成2002年合作課題《我國基層財政困難與解決對策》。
4、2003年參與課題研究《政府預算會計權責發生制改革研究》。
5、2001年參加並完成財政部科研所課題《政府採購若干問題的國際比較》。
6、2003年參加並負責主持財政部課題《建立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框架》。
7、獨立主持《我國鹽業專營制度改革探討》。
8、《農村稅費改革後鄉鎮財政出現的新問題及對策探討——甘肅省敦煌市鄉鎮調查報告》。
9、2004年參加財政部課題《人口老齡化與社會保障》研究。
10、參加並完成2003年《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研究》合作課題。
11、2005年獨立主持世界銀行技援項目課題《預算預財政支出管理》。
12、參加2004年世界銀行技援項目課題《稅制改革研究》。
13、參與撰寫中組部委託財政部辦公廳《中國曆年巨觀調控的政策分析》課題,並承擔了其中1978-1986“洋躍進”時代的研究與寫作工作。
14、參加並完成外國政府預算編制研究課題組的《美國政府預算編制》課題,並承擔了其中的研究和譯校工作。
15、參加《亞歐國家人口老齡化與社會保障財經合作研究》課題。
《研究報告》2006年第16期。
16、參加國家開發銀行的《健康財政與開發行金融和諧發展》大型課題研究。
17、參加2006年與內蒙古合作的《投資與消費》課題組研究,主要成員。
18、獨立主持由國家稅務總局委託的世界銀行課題《論中國非營利性組織稅收的政策取向》。
19、《完善扶持政策與管理制度,促進對外直接投資發展》2007年1月25日《研究報告》第6期。
“省管縣”改革是市場經濟的內在需求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現行的“市管縣”體制已不適合市場經濟特別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擴權強縣”、“省管縣”應當是發展的趨勢。而“省管縣”只是扁平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突破口,緊隨其後的應該是“縣管鄉”和“擴省擴縣”改革的跟進,這更是一場涉及我國行政體制深處的重大改革,應當謹慎漸行。
“市管縣”走到盡頭?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條規定,我國的地方行政區域被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自治州、縣、市)、鄉(民族鄉、鎮)三級制。但是,在現行的行政管理體系中,我們常常看到在省、縣之間又多了一級建制——地區或地級市,並逐漸演變成了“市管縣”的格局。這種體制在計畫經濟時代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它通過加大行政層級,強化了中央集權,確保了國家經濟指標與政治指令順利的下達和執行,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經濟輻射能力,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政治的穩定。
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特別是區域經濟的發展、行政治理環境的變化,如此多的行政層級勢必導致越來越多弊端的出現:首先加大了行政的成本,降低了行政的效率,束縛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和行政創新能力的提高,不但不利於政府職能的適時轉變,甚至衍生出眾多的體制腐敗;其次,有限的行政區域和無限發展的市場經濟區域在矛盾中被人為強制的統一,進而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加重了粗放式經濟的擴張;其三,在分稅制改革後,省級以下常常出現財權上收,事權下移(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省級財政越辦越強,縣級財政哭爹喊娘”)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制約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為此,2005年6月,溫家寶總理在全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改革縣鄉財政的管理方式,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推進‘省管縣’的改革試點。”由此可見,扁平管理將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而“擴權強縣”、“省管縣”將是這場改革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