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伍時雄 著
出 版 社: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時間:2002-6-1
版 次:1
頁 數:57
印刷時間:2002-6-1
紙 張:銅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31019084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當我在寫這篇簡短的前言時,真是感慨於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我無法想像五六年前,陶藝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位置:手工藝人的生存需要還是“陶吧”里自娛自樂的休閒方式!今天,陶藝不僅已進入純藝術的領域,而且成為眾多媒體、出版物“挖掘”的對象。以前獵奇式的報導已被理性的推介和深入的研究所代替,頻繁舉行的高規格的國際陶藝交流和展覽、研討讓世界各國的陶藝家了解和熟悉了中國的當代陶藝,在2002年的美國陶瓷教育年會(NECEA)上還專設了“中國論壇”。
在種類繁雜的造型藝術中,陶藝有著超越國界的“語言”優勢。不僅是由於陶瓷這種融藝術與生活於一體的藝術形式的起源和發展在世界不少國家的古代文明史上有著許多驚人的相似性,也由於構成此門類藝術的基本要素水、土、火與人性的天然親近感,正是這種與人性相通並為生命所依賴的基本要素,構成並創造了陶藝的神奇魅力。陶瓷大國的傳統和基於平等對話、互為借鑑前提下的廣泛的國際交流及國內逐步成熟的現代藝術環境,使中國的當代陶藝在近幾年的時間裡走過了西方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的路程。
作者簡介
伍時雄,男,1950年6月生於廣州,籍貫廣東順德市。深圳市藝術研究會。1973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1980年油畫作品《瀾滄江畔》、《青與藍》(綜合材料)入選日本東京都美術館舉辦的“亞洲現代藝術展”。1982-84年先後應中山大學、廣州美術學院、華南師範大學、廣東省博物館和廣州圖書館之邀,客座講授“當今世界攝影藝術的形態與意識”課程,並創辦中國第一本前衛攝影雜誌《現代攝影》。1986年參加“中國`85美術思潮研討會”(簡稱“珠海會議”),針對國內藝術群體產生的歷史局限性作《群體必然消亡,藝術走向個體》的專題發言。1987年7月應邀出席“中國攝影趨勢理論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