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7章:第1章為概述,介紹人機界面的定義、起源、發展、研究內容及發展趨勢,以及設計的價值觀和計算機人機界面發展史;第2章介紹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和評估理論基礎,對用戶進行分類和建模研究,並介紹相關實驗方法;第3章研究用戶的知覺特性;第4章研究用戶的認知特性;第5章介紹用戶的心理負荷:第6章介紹硬體人機界面的設計風格、軟體人機界面的形式與標準、軟體人機界面設計、Internet網頁界面設計、圖示設計等;第7章為新互動技術及展望。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人機界面學
1.1.1 人機界面
1.1.1 人機界面學的起源與發展
1.1.3 人機界面學的研究內容
1.1.4 人機界面學對市場的影響
1.2 設計價值觀念
1.2.1 以機器為本的設計價值觀念
1.2.2 以人為本的設計價值觀念
1.2.3 在人機界面設計中運用心理學
1.3 計算機人機界面發展簡史
1.3.1 設計計算機的兩種價值觀念
1.3.2 計算機基本人機界面的發展
1.3.3 計算機套用型人機界面的發展
1.3.4 當前人機界面設計總況
1.3.5 軟體人機界面標準
1.4 人機系統分析與評價
第2章 用戶
2.1 用戶特徵
2.1.1 用戶的含義
2.1.2 用戶的特徵
2.2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
2.2.1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思想
2.2.2 影響用戶使用產品的因素
2.2.3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和評估流程
2.3 用戶分類
2.3.1 新手用戶
2.3.2 平均用戶
2.3.3 專家用戶
2.3.4 偶然用戶
2.4 用戶建模
2.4.1 傳統的用戶模型
2.4.2 常見用戶模型的建立方法
2.5 用戶行動模型
2.5.1 TOTE模型
2.5.2GOMS模型
2.5.3 TAG模型
2.5.4 盧比孔模型
2.5.5 諾曼的一般操作模型
2.5.6 理性用戶模型
2.6 用戶的思維模型與任務模型
2.6.1 用戶思維模型
2.6.2 不同的思維模型
2.6.3 用戶任務模型
2.6.4 以用戶為中心的界面設計中的用戶建模舉
2.7 用戶模型綜述
2.7.1 用戶模型的作用
2.7.2 用戶模型的發展
2.8 用戶建模的實驗方法簡介
2.8.1 用戶基本情況調查
2.8.2 實驗實施方法
2.8.3 實驗結果分析方法
2.9 用戶模型實驗及建模過程舉例
2.9.1 設計任務
2.9.2 實驗過程
2.9.3 用戶模型的建立
2.9.4 設計實現
第3章 用戶知覺特性
3.1 用戶的基本視覺特性
3.1.1 視覺生理特性概述
3.1.2 視覺心理過程
3.1.3 視覺中的注意
3.2 視覺顯示器的設計
3.2.1 視覺顯示器及其分類
3.2.2 視覺顯示器的選擇
3.2.3 視覺顯示器設計中的人機匹配原則
3.3 視覺尋找圖示的特性
3.3.1 凝視與掃視
3.3.2 圖示的凝視與掃視實驗
3.3.3 圖示特性與視覺尋找的關係
3.4 聽覺及聽覺顯示器
3.4.1 聽覺生理特性概述
3.4.2 聽覺中的注意
3.4.3 聽覺顯示器的設計
3.5 知覺行動的基本特性和知覺的非理性
3.5.1 知覺行動的基本特徵
3.5.2 人知覺的非理性
第4章 用戶認知特性
4.1 記憶
4.1.1 記憶的分類
4.1.2 記憶特性
4.1.3 減輕記憶負荷
4.2 思維與理解
4.2.1 思維的類型及基本特徵
4.2.2 思維方式
4.2.3 操作計算機時的思維方式
4.2.4 理解的含義
4.2.5 文字理解過程
4.2.6 對計算機命令的理解
4.2.7 對於圖形的理解
4.3 信息理解
4.3.1 自然信息的獲取
4.3.2 用戶對圖示的理解
4.3.3 信息設計
4.4 交流與合作
4.4.1 交流方式
4.4.2 合作行動方式
4.4.3 操作計算機與人們日常行動方式的不同
4.5 用戶的學習
4.5.1 行為方式
4.5.2 用戶學習計算機的基本過程
4.5.3 用戶學習的目的
4.6 用戶出錯
4.6.1 用戶出錯的研究方法
4.6.2 出錯的類型
4.6.3 技能行為中的失效方式
4.7 情感
第5章 心理負荷
5.1 心理負荷概述
5.1.1 心理負荷概念
5.1.2 心理負荷研究的重要性
5.2 心理負荷測評
5.2.1 主任務測定
5.2.2 次任務測定
5.2.3 主觀評定
5.2.4 生理測量
5.3 應激
5.3.1 應激與緊張
5.3.2 應激的階段模型
5.3.3 應激的控制
第6章 計算機人機界面設計
6.1 硬體人機界面的設計風格
6.1.1 硬體產品界面設計風格的歷史變遷
6.1.2 硬體產品的近代設計風格
6.7.3 資訊時代人機界面的設計風格
6.2 軟體人機界面設計的風格與標準
6.2.1 軟體設計中人機界面的基本概念
6.2.2 軟體界面開發設計原則
6.3 圖示與文字
6.3.1 圖形與文字的基本特點
6.3.2 圖示設計與符號學的本質聯繫
6.3.3 準確地運用符號的語言
6.4 圖示語言設計
6.4.1 圖示表達信息的方式
6.4.2 圖示的風格
6.4.3 圖示的設計
6.5 漢字圖示的若干特性
6.5.1 設計實驗
6.5.2 用戶實驗結果
6.6 Internet網頁界面設計
6.6.1 網頁設計的特點
6.6.2 網路界面設計中用戶的地位
6.6.3 網站的運作平台
6.6.4 網站內容的組織結構和瀏覽機制設計
6.6.5 網頁的設計原則
6.6.6 網站內容的開發
6.6.7 網頁設計實例
6.7 查詢信息的特性
6.7.1 信息
6.7.2 信息設計的基本方法
6.7.3 人與計算機的互動一一反饋控制
6.7.4 信息檢索模型
6.7.5 實驗
6.8 適應性用戶界面
6.8.1 適應性技術
6.8.2 適應系統的各種組成模型
6.8.3 適應性網層媒體的內部結構
6.9 人機界面可用性的基本評價方法
6.9.1 可用性的定義
6.9.2 可用性評估
6.10 人機界面的設計目的
6.10.1 改進現有的人機界面
6.10.2 徹底改變計算機系統的控制結構
6.10.3 彌補人的心理和生理不足
第7章 人機界面的發展前景
7.1 人機界面的發展趨勢
7.2 智慧型用戶界面
7.2.1 智慧型界面
7.2.2 智慧型界面的構成
7.2.3 智慧型界面的建立過程
7.3 智慧型體界面簡介
7.3.1 智慧型體界面的概念
7.3.2 智慧型體的種類
7.3.3 智慧型體實例
7.3.4 商業軟體智慧型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