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道安陵遇蓋還為余造真籙臨別留贈

基本信息

【名稱】《訪道安陵遇蓋還為余造真籙臨別留贈》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言古詩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訪道安陵遇蓋還為余造真籙,臨別留贈

清水見白石,仙人識青童。

陵蓋夫子,十歲與天通。

懸河與微言,談論安可窮。

能令二千石,撫背驚神聰。

揮毫贈新詩,高價掩山東。

至今平原客,感激慕清風。

學道北海仙,傳書蕊珠宮。

丹田了玉闕,白日思雲空。

為我草真籙,天人慚妙工。

七元洞豁落,八角輝星虹。

三災盪璇璣,蛟龍翼微躬。

舉手謝天地,虛無齊始終。

黃金滿高堂,答荷難克充。

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羅酆

昔日萬乘墳,今成一科蓬。

贈言若可重,實此輕華嵩。

作品譯文

水清可見溪中白石,仙人從小就賞識青童蓋還。

祖籍安陵的蓋夫子,十歲時神思便與天相通。

口若懸河,精深微妙的言辭滔滔不絕。

二千石太守撫著你的肩背,驚嘆你的天賦聰明。

你揮毫寫新詩,在山東是第一高價。

至今也使平原君的門客,羨慕你高潔的品格。

你從北海仙人高如貴天師學道,在蕊珠宮傳得書寫道書真籙的絕技。

丹田了了升玉闕之白氣,思緒白日天雲一派空濛。

為我草書的真籙,天人看了也自慚你的妙斧神工。

猶如七元洞豁落大方,八角星虹輝煌閃爍。

北極星蕩平三災,卑賤的身子如蛟龍頓時生長出羽翼,換了新生。

舉手感謝天地,與天地虛無共始終。

即使用堆滿高堂的黃金,也難以報答你的恩情。

敢笑世上人,死後沉魂到北羅酆山受審判。

昔日萬乘皇帝的高墳,如今只是一丘蓬草。

贈言一語,重於華岳與嵩山。

作品簡析

公元744年秋冬之際,李白先後與高適、杜甫分別後,到陳留訪問採訪使李彥允,由李彥允介紹,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歷城)紫極宮請道士高如貴授道籙,成了道門一位真正的道士。這也算圓了李白多年向道、學道的仙道夢。為了鞏固這次受道籙的信念,李白又北到安陵,請當時著名的高道蓋還,為他造真籙,並特意作此長詩《訪道安陵遇蓋還為余造真籙臨別留贈》來紀念。詩共三十二句,可分兩段。前十六句,描述蓋還道士的功能及在山東的影響;後十六句,寫蓋還為自己草真籙的作用和批判世人追求名利的虛無下場。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實踏實地地回歸道門的平靜心態,此時此刻,他完全摒棄和否定了常人追求功名富貴的思想和行為。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