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委託
概況

影響
銀行委託社會上的催債公司進行催債,一方面涉嫌泄露銀行客戶的個人信息和隱私,另一方面,這些社會化的討債公司為了追討成功,往往會採用一些諸如騷擾、恐嚇甚至是暴力手段,嚴重侵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原因
但銀行為什麼要委託催債公司為自己追討債務?它們為什麼不能通過法律手段追債?首先,催收債務沒啥技術含量,一般的催債公司甚至是個人都能幹得了;其次,通過法律催債,雖然屬於“正道”,但因為欠債者太多,成本太高,周期太長,最主要的是,催收效果沒有保障,尤其是碰到一些“老賴”,根本無視法律判決,銀行又能怎么辦?而委託催債公司追債,不但成本低,而且效果好。
網友熱議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有錢就還了唄
@FarFarAway000:相比銀行的非法途徑,我可能更厭惡有錢不還的人。
@不知道微博的人呢:套用句古話,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法理無情,人間有情,有錢就還了唄。
@天蠍座小妖精HH:不是到了非常嚴重的階段,銀行一般不會外包催債業務給其他公司,畢竟這樣銀行也要損失一部分。憤慨的市民可以看看一些欠債人的嘴臉,責任一半一半吧。
聘請催債公司無原罪但不能違法

@張楓逸:對於銀行與催債公司合作進行追債,不少人指責其踐踏客戶對銀行的信任,但事實上此舉並不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根據現行法律,在不能及時得到國家公力救濟的情況下,公民或法人有實施自力救濟的基本權利,自力救濟行為本身並不構成侵權。而對於欠債者而言,個人信息被透露給第三方,只是為自己的失信行為必然讓渡的隱私和權利。不過,程式正義並不能代替實質正義,銀行聘請第三方追債是合法的委託行為,但不能通過不合法的手段討要債務。
“霸王討債”侵犯隱私、耍流氓
@羅立志:銀行的借貸,我想還是不請中間人插手好,除非是牽涉到違法犯罪了,才可以向政法部門報案,申請執行。同時,希望借貸方信守契約,遵紀守法,該還的貸款該付的利息,絕對不能拖延,或者東躲西藏。
@佚名:這樣的事情,不僅匪夷所思,而且令人恐懼。客戶因信用卡透支等原因欠錢,卻又賴債不還,銀行作為債權人當然應該追討。但討債也要依法行事,訴諸法律,法庭自會秉公裁決,保護債權人的權益。
社會關注

當然了,就銀行的不當追債來看,銀行自身也不是沒有責任。按照銀行自己的說法,目前銀行客戶欠債最多的,就是信用卡透支。之所以持有銀行信用卡的人成為銀行的主要欠債群體,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銀行在發行信用卡的時候不對客戶進行適當篩選,而是為了追求數量,為了完成任務採取了多多益善的行銷策略。結果就是很多“低收入高消費”的群體,也成了銀行的信用卡客戶,這部分人最後往往最容易成為信用卡透支但又無力還債的人。
因此,銀行在對自己委託的催債公司進行嚴格管理,避免暴力討債的同時,還應該在信用卡的發放方面多點風險意識,以免日後給自己“培養”出大批的債務人。
現在南京這些銀行不進“法門”進歪門,不找法院找討債公司,肆意妄為,不但把客戶資料泄露給討債公司,對客戶造成各種安全隱患,而且是在踐踏法律。
暴力催債
2018年7月,各大中專院校都陸陸續續放暑假了。但是,一些學生在學校時欠下了巨額的“校園貸”,很多人從最初只借6000元錢,到“滾雪球”般利滾利,欠債甚至累計超過百萬元。近期,深圳警方偵破了一個詐欺了300多名學生的詐欺團伙,涉案金額超過1000萬元。嫌疑人在行騙時,先對借款人進行測試和選擇。那些超出支付能力、又有不良和奢侈消費習慣的學生,最容易成為詐欺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