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成原理(第二版)

《計算機組成原理》是由唐朔飛編著的作品,於2008年0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1

基本信息

ISBN:9787040223903 [十位:7040223902]
作/譯者: 唐朔飛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頁數:428
約重:0.610Kg
定價:¥38.50

內容提要

本書第1版被列為“ 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是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的“體系結構一組成原理一微機技術”系列教材之一,是 2005年國家精品課程主講教材,於2002年獲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為了緊跟國際上計算機技術的新發展,《計算機組成原理》對第1版各章節的內容進行了補充和修改,並增加了例題分析,以加深對各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全書共分為4篇,第1篇(第1、2章)介紹計算機的基本組成、發展及套用;第2篇(第3~5章)介紹系統匯流排、存儲器(包括主存儲器、高速緩衝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和輸入輸出系統;第3篇(第6~8章)介紹CPU的特性、結構和功能,包括計算機的算術邏輯單元、指令系統、指令流水、RISC技術及中斷系統;第4篇(第9、10章)介紹控制單元的功能和設計,包括時序系統以及採用組合邏輯和微程式設計控制單元的設計思想與實現措施。每章後均附有思考題與習題。

作者資料

唐朔飛,女;64歲:1959年畢業於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同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1964年畢業留校任教,1993年評為教授,2000年評為校基礎教學帶頭人,2003年評為首屆省級教學名師,2005年評為第二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第八、九屆哈爾濱市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現任校、院教學督導組成員。1999年被評為哈工大“十佳三育人”標兵。自1986年獲哈工大首屆教學一等獎後,又獲得各級各類教學獎勵18次,2000年獲黑龍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獨立編著兩本教材,一本是《電子數字計算機原理》, 1992年獲黑龍江省優秀教材二等獎,共印刷8次,43000冊。另一本是面向2l世紀課程教材《計算機組成原理》,2000年高教出版社出版2002年獲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已印刷11次,共137000冊。

圖書目錄

第1篇 概論
第1章 計算機系統概論
1.1 計算機系統簡介
1.2 計算機的基本組成
1.3 計算機硬體的主要技術指標
1.4 本書結構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 計算機的發展及套用
2.1 計算機的發展史
2.2 計算機的套用
2.3 計算機的展望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篇 計算機系統的硬體結構
第3章 系統匯流排
3.1 匯流排的基本概念
3.2 匯流排的分類
3.3 匯流排特性及性能指標
3.4 匯流排結構
3.5 匯流排控制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 存儲器
4.1 概述
4.2 主存儲器
4.3 高速緩衝存儲器
4.4 輔助存儲器
思考題與習題
附錄4A 相聯存儲器
第5章 輸入輸出系統
5.1 概述
5.2 I/O設備
5.3 I/O接口
5.4 程式查詢方式
5.5 程式中斷方式
5.6 DMA方式
思考題與習題
附錄5A ASCⅡ碼
附錄5B BCD碼
附錄5C 奇偶校檢碼
第3篇 中央處理器
第6章 計算機的運算方法
6.1 無符號數和有符號數
6.2 數的定點表示和浮點表示
6.3 定點運算
6.4 浮點四則運算
6.5 算術邏輯單元
思考題與習題
附錄6A 各種進位制
6A.1 各種進位制的對應關係
6A.2 各種進位制的轉換
附錄6B 陣列乘法器和陣列除法器
附錄6C 74181邏輯電路
第7章 指令系統
7.1 機器指令
7.2 運算元類型和操作類型
7.3 定址方式
7.4 指令格式舉例
7.5 RISC技術
思考題與習題
第8章 CPU的結構和功能
8.1 CPU的結構
8.2 指令周期
8.3 指令流水
8.4 中斷系統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篇 控制單元
第9章 控制單元的功能
第10章 控制單元的設計
附錄10A PC整機介紹
10A.1 主機板
10A.1.1 主機板的主要組成部件
10A.1.2 CPU晶片及插座(插槽)
10A.1.3 記憶體條插槽
10A.1.4 擴展插槽
10A.1.5 配套晶片和器件
10A.1.6 主機板結構的改進
10A.2 晶片組
10A.2.1 晶片組的功能
10A.2.2 晶片組的組成
參考文獻

圖書信息2

基本信息

書名:計算機組成原理(第二版)
套系名稱:21世紀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規劃教材
出版社:中國鐵道出版社
書號:978-7-113-11407-7
開本:16開
頁碼:344頁
作者:李繼民 何欣楓 王兵 陳昊
出版時間:2010-08-01
定價:33 元

內容簡介

“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本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對各章節內容進行了補充和修改,增加了例題分析的比重,使重要的知識點和例題相結合,完善了書後的習題部分,以提高讀者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一章增加了模型機的設計案例,使讀者建立起計算機的整體概念。本書採用自頂向下的分析方法,從計算機整體結構框架入手,由表及里,層層細化,逐步深入到計算機的核心,論述了馮?諾依曼結構計算機系統的內部組成和整機的工作原理。按照計算機組成的層次結構組織成四篇內容:第一篇概述、第二篇計算機系統、第三篇中央處理器、第四篇控制器。本書既可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材,又適合作為通信工程、電子工程等專業的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篇概 述
第1章計算機系統概論 2
1.1計算機系統簡介 2
1.1.1計算機簡史 2
1.1.2摩爾定律 4
1.1.3計算機系統的分類 5
1.1.4計算機系統 6
1.1.5計算機的套用和發展趨勢 7
1.1.6計算機體系結構、組成與實現 9
1.2現代計算機的體系結構 10
1.2.1馮?諾依曼計算機的特點 11
1.2.2計算機的硬體組成 11
1.2.3非馮?諾依曼計算機 12
1.3計算機的層次結構 12
1.3.1虛擬機的概念 13
1.3.2虛擬機的層次結構 13
1.3.3硬體和軟體的邏輯等價性 14
1.4計算機的性能指標 14
1.4.1機器字長 14
1.4.2存儲容量 14
1.4.3運算速度 15
1.5本書結構 16
小結 17
習題 17
第二篇計算機系統
第2章系統匯流排 20
2.1計算機系統互連結構 20
2.2匯流排的基本概念 21
2.2.1匯流排特性 22
2.2.2匯流排性能指標 22
2.2.3匯流排內部結構 23
2.2.4匯流排標準 24
2.3匯流排連線方式 26
2.3.1單匯流排 26
2.3.2雙匯流排 27
2.3.3多匯流排 27
2.4匯流排設計要素 29
2.4.1匯流排仲裁 29
2.4.2匯流排定時 31
2.4.3匯流排數據傳輸模式 33
2.4.4匯流排寬度 34
2.4.5匯流排復用 34
2.5PCI匯流排 35
2.5.1多匯流排分級結構 35
2.5.2匯流排內部結構 36
2.5.3匯流排周期類型 38
2.5.4匯流排周期操作 39
2.5.5PCI的匯流排仲裁 40
小結 42
習題 43
第3章存儲器 46
3.1存儲器概述 46
3.1.1存儲器特性 46
3.1.2存儲器分類 47
3.1.3存儲器的層次結構 49
3.2半導體隨機存儲器 51
3.2.1半導體存儲器的組織 51
3.2.2SRAM 52
3.2.3DRAM 53
3.2.4DRAM的刷新 54
3.2.5DRAM控制器 56
3.2.6存儲器模組 57
3.3半導體唯讀存儲器 59
3.4存儲器與CPU連線 61
3.4.1晶片的引腳 61
3.4.2存儲容量的擴展 62
3.4.3計算機中主存儲器的配置 64
3.4.4提高訪存速度的措施 67
3.4.5多模組交叉存儲器 68
3.5高速緩衝存儲器 70
3.5.1基本原理 70
3.5.2Cache的設計要素 72
3.5.3Cache系統實例 80
3.6虛擬存儲器 81
3.6.1虛擬存儲器的基本概念 81
3.6.2頁式虛擬存儲器 83
3.6.3段式虛擬存儲器 84
3.6.4段頁式虛擬存儲器 85
3.6.5替換算法 87
小結 87
習題 88
第4章外圍設備 91
4.1概述 91
4.1.1外圍設備的一般功能與組成 91
4.1.2外圍設備的分類 92
4.1.3調用I/O設備的層次 93
4.2鍵盤 94
4.2.1硬體掃描鍵盤 94
4.2.2軟體掃描鍵盤 95
4.3顯示設備 96
4.3.1顯示方式與常見顯示規格 97
4.3.2光柵掃描成像原理 99
4.3.3螢幕顯示與顯示快取間的對應關係 102
4.4列印設備 106
4.4.1列印設備的分類 106
4.4.2點陣針式印表機 107
4.4.3雷射印表機 108
4.4.4噴墨印表機 109
4.4.5幾種印表機的比較 109
4.5磁碟存儲器 109
4.5.1磁表面存儲器原理 110
4.5.2磁碟的物理組織 112
4.5.3磁碟的數據組織和定址 113
4.5.4磁碟技術指標 114
4.6其他外部存儲器 117
4.6.1RAID(磁碟冗餘陣列) 117
4.6.2光存儲器 122
4.6.3磁帶 124
4.7外部接口SCSI 125
4.7.1接口的類型 125
4.7.2點對點和多點配置 125
4.7.3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SCSI) 126
小結 129
習題 130
第5章輸入/輸出系統 133
5.1輸入/輸出系統概述 133
5.1.1輸入/輸出接口 133
5.1.2接口的功能、基本組成和類型 134
5.1.3外設的識別與連線埠定址 136
5.1.4輸入/輸出信息傳輸控制方式 137
5.2程式查詢方式及其接口 138
5.2.1程式查詢方式 138
5.2.2程式查詢方式接口 139
5.3程式中斷方式及其接口 142
5.3.1中斷的基本概念 142
5.3.2中斷請求和中斷判優 143
5.3.3中斷回響和中斷處理 145
5.3.4多重中斷與中斷禁止 148
5.3.5中斷全過程 149
5.3.6程式中斷接口結構 149
5.3.7中斷控制器 150
5.4DMA方式及其接口 152
5.4.1DMA方式的基本概念 152
5.4.2DMA接口 154
5.4.3DMA傳輸方法與傳輸過程 156
5.4.4DMA控制器與外設的接口 159
5.5通道方式及其接口 160
5.5.1通道的基本概念 160
5.5.2通道的類型 161
5.5.3通道工作過程 163
小結 164
習題 164
第三篇中央處理器
第6章信息的表示 169
6.1概述 169
6.1.1位置編碼系統 169
6.1.2數值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170
6.2定點數的表示 170
6.2.1原碼錶示法 171
6.2.2補碼錶示法 172
6.3浮點數的表示 173
6.3.1原理 173
6.3.2二進制浮點表示的IEEE標準 175
6.4文字信息的表示 176
6.4.1字元與字元串的表示 176
6.4.2漢字的表示 177
6.5其他信息的表示 178
6.5.1語音的計算機表示 178
6.5.2點陣圖圖像的計算機表示 178
6.5.3圖形的計算機表示 179
6.6校驗碼 179
6.6.1奇偶校驗碼 180
6.6.2循環冗餘碼 181
6.6.3海明碼 183
小結 185
習題 185
第7章運算方法和運算器 187
7.1定點加減法運算 187
7.1.1補碼加法 187
7.1.2補碼減法 188
7.1.3溢出 188
7.1.4基本的加/減法器 189
7.2定點乘法運算 190
7.2.1原碼乘法 190
7.2.2補碼一位乘 192
7.2.3快速乘法 193
7.3定點除法運算 195
7.3.1恢復餘數除法 195
7.3.2不恢復餘數除法 196
7.3.3補碼不恢復餘數除法 198
7.3.4快速除法 201
7.4邏輯運算 202
7.4.1基本邏輯運算 202
7.4.2複合邏輯運算 202
7.5算術/邏輯單元(ALU) 203
7.5.1ALU的組成 203
7.5.2先行進位的實現 204
7.6定點運算器的組成 205
7.6.1內部匯流排 206
7.6.2帶有累加器的簡單運算器 208
7.6.3單匯流排移位乘除運算器 209
7.6.4三匯流排陣列乘除運算器 210
7.7浮點運算和浮點運算器 211
7.7.1浮點加/減法 211
7.7.2浮點乘/除法 213
7.7.3捨入處理 214
7.7.4浮點運算器 215
小結 217
習題 218
第8章指令系統 220
8.1指令系統的發展與性能要求 220
8.1.1指令系統的發展 220
8.1.2指令系統的性能要求 221
8.1.3低級語言與硬體結構的關係 221
8.2機器指令的設計要素 222
8.2.1機器指令格式 222
8.2.2操作碼設計 223
8.2.3地址碼設計 224
8.2.4指令集設計 227
8.2.5指令字長 229
8.3指令和運算元的定址方式 230
8.3.1指令的定址方式 230
8.3.2運算元定址方式 231
8.4RISC技術 239
8.4.1RISC的產生和發展 240
8.4.2RISC的主要特徵 241
8.4.3RISC和CISC的比較 244
小結 245
習題 246
第9章CPU的結構與功能 249
9.1CPU的組織 249
9.1.1CPU的功能 249
9.1.2CPU的基本組成 250
9.2暫存器組織 250
9.2.1用戶可見暫存器 251
9.2.2控制和狀態暫存器 251
9.2.3操作控制器和時序控制器 253
9.3控制器組織 253
9.3.1控制器的基本組成 253
9.3.2指令執行的基本過程 254
9.3.3控制器的時序系統 254
9.3.4控制器的基本控制方式 257
9.4時序產生器組織 258
9.4.1組合邏輯控制器的時序產生器 258
9.4.2微程式控制器的時序產生器 259
9.5指令流水 260
9.5.1流水線策略 260
9.5.2流水線分類 262
9.5.3流水線的主要問題 262
9.6RISC的硬體結構 264
9.7Pentium處理器 264
9.7.1Pentium的結構框圖 265
9.7.2暫存器組織 265
小結 266
習題 266
第四篇控制器
第10章控制器的功能與設計 270
10.1控制器的功能 270
10.1.1微操作 270
10.1.2指令周期分析 271
10.1.3功能需求 273
10.1.4控制信號 274
10.1.5控制信號舉例 275
10.2模型機的設計 278
10.2.1指令系統和定址方式 279
10.2.2CPU及模型機硬體系統 283
10.2.3模型機時序系統與控制方式 286
10.2.4模型機指令微流程 287
10.3硬布線控制器 298
10.3.1基本原理 299
10.3.2模型機的硬布線控制器設計 300
10.4微程式控制器原理 301
10.4.1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 301
10.4.2微程式控制器組成 301
10.4.3微指令編碼 303
10.4.4微地址形成 305
10.4.5微指令格式 306
10.4.6動態微程式設計和毫微程式設計 307
10.4.7微程式的時序控制 307
10.5模型機微程式控制器設計 310
10.5.1微指令格式設計 310
10.5.2模型機微程式設計 313
小結 319
習題 320
附錄A數字邏輯 324
參考文獻 332

圖書信息3

基本信息

書名:
計算機組成原理(第二版)
書號:7-113-09341
作者:宋紅 等
定價:23.00元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開本:16開
出版單位:中國鐵道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單機系統範圍內計算機各部件和系統的組成原理及其內部工作機制,使讀者能夠掌握計算機各大部件的組成原理、邏輯實現、設計方法及其互連構成整機系統的技術。全書內容包括:計算機的發展概況,計算機的分類和套用、計算機的系統結構,計算機中數據的表示方法及其主要部件,計算機內部的指令系統,如指令格式、指令類型、定址方式等,計算機內部的存儲系統,備類存儲介質的存儲原理以及今後的發展方向;CPU的邏輯組成和工作過程;常用輸入/輸出設備的結構和工作原理:輸入/輸出系統的組成,CPU與外設間傳送數據的控制方式;計算機的系統結構。配有教學課件。

圖書目錄

第1章Web程式設計基礎
第2章HTML元素
第3章JavaScript
第4章VBScript
第5章ASP內置對象
第6章ActiveX組件
第7章ActiveX數據對象
第8章電子文檔管理系統的開發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