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身體能通過接觸識別的感覺差異大多數是無意識的,這也是許多觸覺感知受體被稱為機械性感受體的原因所在。這些記錄器在壓力和振動下改變。與感應機械變化一樣,觸覺感知也使用來自溫度感受器(隨溫度變化的記錄器)的數據。
生理現象
皮膚是保護身體內部免受損傷和感染,並提供結構的器官。除了這些角色以外,皮膚還是機械性感受器和溫度感受器的所在地,因為人體外部最經常與環境互動。受體記錄感知,並通過神經將數據送到大腦。然後,大腦收集所有來自觸覺的數據,考慮以前類似物體的知識,對觸碰物體形成一個概念。
感知及識別
觸覺感知不僅涉及來自皮膚的感覺。機械性感受器也存在於身體內部對環境做出反應的地方。這些基本上是肌肉,關節和肌腱,在人觸碰物體或表面時經歷位置變化。例如,在用手指觸壓饅頭判斷是否蒸熟時,手指的肌肉,肌腱和關節位置會隨饅頭彈性而變化。
一般來說,在人被什麼東西碰到時,會全神貫注於身體的合成感覺,並忽略接觸物的物理特徵。相反,在人觸碰環境中的東西時,會形成物理環境的感知。觸覺感知通常用於第二種情況下,即環境特徵很重要時。
表面粗糙度,液體油性,或物體重量,都是大腦在解釋受體信號後到達的量度。有時候,精確觸覺感知需要人在表面移動皮膚,以判斷粗糙面的不同感覺。此外,物體尺寸和形狀也能通過觸覺感知加以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