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觀音堂又稱普濟禪院。是澳門三大禪院中規模宏大、歷史悠久、占地廣闊、建築雄偉的一家。
觀音堂名聞遐邇,除在於其悠久歷史以外,更是簽署中美《望廈條約》的地方。
建於明朝末年,距今約三百六十多年,廟貌魏峨,深入三進,橫連幾座。其起源可追溯至明天啟七年(1627)。禪院現今仍存有一塊刻著“天啟七年七月吉日立,祀壇”字樣的石碑。屬禪宗南禪曹洞宗。在370多年的歷史中經歷了10多次重修。
禪院為中國古翬飛式的佛教建築,具中國名山古剎的特色,禪院的首座是大雄寶殿,次殿是長壽佛殿,后座正殿是觀音殿。院後還有廣闊幽深的後花園,是二座頗具規模,港澳罕有的佛寺建築群。
大雄寶殿正對禪院,莊嚴宏偉,供奉三尊三寶佛像。皆為丈八金身,魁梧雄偉,其中之一為佛祖釋迦牟尼。殿旁懸有二個銅鐘,古色斑駁,已有三個半世紀的歷史。殿頂的檐頭瓦脊,鑲有明朝琉璃瓦及精工鑲嵌的石灣公仔,栩栩如生,維肖維妙。次殿是長壽佛殿,供奉長壽佛,佛像安詳,象徵佛陀普渡眾生精神。
進入主殿觀音殿,供奉觀音大士蓮台,樟木雕塑,十八羅漢分列主殿兩旁,雕工精細,造型神態活現,其中位於左面的一尊羅漢,眼睛浮突、鼻骨高隆、鬢髮捲曲,極像外國人,據云就是義大利威尼斯人馬可勃羅,他曾在中國研習佛理。觀音殿是禪院的正殿,每逢觀音誕期,殿內香火鼎盛,善信絡繹不絕,場面熱鬧。
觀音殿旁有一小庭園,圍繞著園中的蓮花池有十數盆栽,其中之一盆栽生長形態獨特,歷經數十寒暑,樹枝彎曲長成一個“壽”字,傳說善信只要手觸“壽”字,便可長命百歲。
禪院內進的前廳掛有一幅畫像,人稱“大笑佛”。無論從那個方向欣賞畫像,佛相均咧嘴相視而笑。禪院內收藏了很多名家的書畫、文物,包括馳譽中外畫壇的嶺南派大師高劍父及乃徒關山月;有嶺南三大詩家之稱的陳恭尹;著名學者章太炎等人。他們的作品懸掛於殿堂,供遊客欣賞。在院內僧舍客堂屏壁,雕花金飾,而書法雕刻,亦見清雅。兩度屏風,每度刻四屏條,收米芾、董其昌、劉墉等歷代名人手跡,刻工精細。
步入後花園,有一花岡石桌和四條長石凳,就是簽訂中美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的地方。
在後山花園中的連理樹,是一棵有數百年歷史的榕樹,狀貌古拙,高逾數丈。樹的莖部四株相連,造型頗似長頸鹿。“連理樹”的命名,取意於“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有關此樹,流傳著一個哀婉動人的故事:在觀音堂建廟之初,附近有一雙情侶,因家庭反對成婚而雙雙殉情自殺,死後合葬之處長出這棵連理樹,以表示愛情堅貞不渝及至死不離之意。
歷史
普濟禪院初建於元朝。現在的建築則建於1627年,禪院記憶體有一塊刻著“天啟七年七月吉日立,祀壇”字樣的石碑,證明建於明朝。現在的建築則建於1627年,禪院記憶體有一塊刻著“天啟七年七月吉日立,祀壇”字樣的石碑,證明建於明朝。至今禪院曾多次重修。至今禪院曾多次重修。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美國外交官顧盛和兩廣總督愛新覺羅耆英在此禪院簽訂不平等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以強迫中國開放通商港口,擴大美國領事的裁判權。 1994年,禪院於當時的簽署地方立一亭碑,以記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