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課議課

觀課議課,是參與者相互提供教學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課堂信息,在充分擁有信息的基礎上,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交流和揚長避短,以改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提高的一種教研活動。

影響

2010年第9期的《人民教育》回顧“《人民教育》創刊60年報導過的最有影響力的事件和人物”,在“最有影響力”的33個事件中,“觀課議課”占有一席。《人民教育》對此的述評是:2006年第7期《人民教育》發表看似平常的兩篇文章《探尋一個敞亮的教學視界》(作者:陳大偉)、《為了教師的批判精神——關於“觀課議課文化”的對話》(對話者:陳大偉 余慧娟),結果,“觀課議課”一詞在短短几年迅速在全國走紅,並被學校廣泛接納。原來,從聽課評課到觀課議課,並不只是詞的變化,而是教研文化的變革。“觀”強調用多種感官(包括一定的觀察工具)收集課堂信息,特別是用心靈感悟課堂;“議課的任務不是追求單一的權威的改進建議,而是討論和揭示更多的發展可能以及實現這些可能的條件和限制。”它強調平等、開放,是對單向的、權威的聽課評課文化的反叛,適應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

特點

主題性

主題性是現代意義上的觀課與傳統意義上的聽課最本質的區別所在,觀課的主題性決定了觀課者目標取向明確。

生成性

教學教研是教師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教師生命中有意義的構成部分。教學教研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師對職業的感受與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生命的基本特徵是“生成性”,“生命觀”觀照下的教學教研的內在本質也是生成性,因此,“生成性”也是對教學教研現實的規律性概括。強調教學教研的生成性,就是尊重教師的生命意義及價值,培育其生命成長,煥發其生命活力。

一線性

觀課議課是教師改善自己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一線老師主體參與,也是觀課議課的主要特點。教師不是作為一名旁觀者和外部的觀察者的角色進入對象,而是以一名參與者和研究者的角色與對象融為一體,在課堂評價的互動交流中不斷地通過體驗、反思來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修正自身的教學行為、領悟教學的技藝、體味教學的樂趣和生成過程、感受自己生命意義的存在價值。因此說新課程中的評課是教師與一種“經驗視界”、“文本視界”、“生命視界”的真正融合,是創生一種新“視界”、新智慧的過程,是教師與新課程的對話、與自身的對話、與教師的對話過程,是一種“對話文化、融合文化和生成文化”。

日常性

觀課議課主要適用於日常的教研和教師培訓活動,學校是最適宜的場所,教師是其中的主體和主角。日常性既是觀課議課的主要特點,又是它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互動性

在觀課議課活動中,觀課者和被觀課者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其中,展開平等對話和民主溝通。

探究性

美國著名的教育評價學者史匹柏說: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新理念下的觀課議課是一個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更應該關注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各方面的發展,通過學生學習方法的變化了解教師理念的變化。討論和揭示更多的發展可能以及實現這些可能的條件和限制。

反思性

對課堂觀察的總結和分析的過程不僅僅是呈現觀察結果,它實際上是教師對觀察研究過程的總結反思,是教師研究性學習的深入議課反對孤立地評價效果和行為,強調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從教和學的行為入手,幫助教師認識教育觀念、教學設計、教的行為、學的行為、學的效果之間的聯繫”。是對他人的課堂進行“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的賣弄,而是通過對問題和困惑的討論,發掘問題行為背後的立場、觀點和價值追求,建立觀念——行為——效果之間的聯繫,進而改進教學,發展教師實踐性知識。觀課議課主要適用於日常的教研和教師培訓活動,學校是最適宜的場所,教師是其中的主體和主角。日常性、普遍性、一線老師參與,這既是觀課議課的主要特點,又是它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理論實踐

對於課堂教學中成功的亮點

請上課老師敘述自己的設計意圖,在課堂教學的一剎那的想法,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在教學時怎樣想到採用這種策略的,過去是否遇到過類似情況,是怎樣處理的。然後由觀課老師們議論,這樣做“得”到了什麼,是否“失”去了什麼?大家對執教老師的方法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意見的建議。從而起到了提升實踐經驗的作用。

對於課堂上出現的問題

如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教師講解中的存在的問題,師生交流中“卡”住的問題(特別是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有新穎的想法但思維還不完備,老師卻輕易地否決了學生的想法——這是比較嚴重的問題),請執教者談自己當時的想法,所採取處理方法的依據,反思可能導致的正反兩方面的後果,及今後如果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將如何處理。觀課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這一問題的產生及處理結果作出初步的判斷,與上課老師一起協商,形成解決類似課堂問題的構想或方案。

“議課”不僅僅是為了對執教者上的一節課進行評判。而是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優點與不足,進行反思,探求方法與策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教研員的日常觀課後與教師的個別交流中,採用“議課”的交流方式是很有實踐意義的。在觀課議課的過程中,雙方的平等對話是交流的前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