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觀堂鎮是一個古老的農業大鎮,椐說已有2千多年的歷史。觀堂歷史上稱觀音堂,現觀堂中心國小校址就是原先的倒坐觀音廟,現觀堂集清真寺西面過去是 。觀堂西北6公里的譙陵寺,據說是魏帝曹操幼時讀書習武的地方,現列為亳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觀音廟及觀音文化廣場建設總投資6000多萬元,主要由白雲禪寺開慧大師捐助。建成後的觀音文化廣場,占地約2.5萬平方米,主要景點包括觀音寺、文化廣場、老年活動中心等相關設施,集休閒娛樂、旅遊觀光於一體,將成為皖北地區又一觀光休閒的旅遊勝地。
因為有了觀音廟,才有了觀音堂,觀堂就以觀音堂而命名,文革期間,觀音廟遭到破壞,改革開放以來,人們要求恢復重建觀音廟的願望日益迫切,而作為打造旅遊文化鄉鎮的重頭戲,觀堂鎮黨委、政府對恢復重建觀音廟高度重視。觀音寺立項審批後,觀堂鎮黨委政府把重建觀音寺廟作為一件大事來抓,當地村民也給予了大力支持,上級領導和各級職能部門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懷,區國土局派專人多次到省國土廳匯報該項目用地報批事宜。
2013年11月10日上午,亳州市譙城區觀堂鎮隆重舉行觀音寺落成暨全堂佛像開光慶典法會。來自安徽省省佛教協會、九華山、廬江、阜陽等地高僧、居士及功德主1000餘人參加了慶典儀式。
儀式由阜陽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果應法師主持;安徽省外經建設集團總裁蔣慶德致辭;安徽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秘書長智文大和尚講話、觀音寺主持釋開慧法師致答謝詞。出席法會的高僧、相關領導、大德居士及功德主共同舉行觀音寺落成剪彩。十點零八分,高僧、大功德居士又舉行了觀音寺全堂佛像開光法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觀堂鎮位於安徽省亳州市,地處豫皖兩省三縣(市)結合部,東南距渦陽縣40公里,東北距河南省永城市35公里。觀堂鎮自古有觀音堂之稱,轄區面積96平方公里,下轄16個行政村,223個自然村,人口6萬,其中回族人口1.2萬。
氣候環境
觀堂鎮氣候處在暖溫帶南緣,屬於暖溫帶半溫潤氣候區,有明顯的過渡性特徵,主要表現為季 風明顯,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適中,無霜期長,四季分明,春溫多變,夏雨集中,秋高氣爽,冬長且乾。因氣候的過渡性,造成冷暖氣團交鋒頻繁,天氣多變,年際降水變化大 ,全市歷年平均氣溫14.7℃,平均日照2320小時,平均無霜期216天,平均年降水量822毫米。觀堂常見的災害性天氣有旱澇、大風、冰雹、乾熱風、低溫、霜凍等。旱澇是最主要的自然災害。
經濟建設
農業
觀堂鎮是全區典型的農業大鎮,糧食作物以小麥、大豆、玉米、紅芋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白朮、白芍、牡丹、桔梗等中藥材為主;觀堂還以悠久的種蒜歷史,被稱為全國聞名的“大蒜之鄉”,全鎮種植黃瓜、辣椒、苦瓜、白菜、豆角、土豆等各種蔬菜,面積達3萬畝,張莊村百畝連片日光溫室大棚已成規模,觀堂鎮成為全區有名的蔬菜大鎮。
觀堂養殖業以養豬、養羊、養雞、養鴿為主,全鎮已發展各類養殖大戶200多戶,養殖業收入占全鎮人均收入的20%以上。
工業
觀堂鎮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已有興禾棉業、琨月生化、華榮食品、大興藥材市場、安旭充氣有限公司、鵬翔物流等民營企業近50家,安排當地農村勞動力近千人就業。
大蒜之鄉
早在1700多年前,觀堂就有種大蒜的悠久歷史,素有“大蒜之鄉”的美稱。觀堂大蒜個大、皮薄、肉厚、汁濃、辣而不嗆、香而不膩,出油率高,蒜苔以苔粗、苔長、色鮮、質嫩、無病害、耐貯存而聞名全國,暢銷海內外。1995年10月,觀堂蒜苔在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獲得全國唯一的銅獎。
觀堂鎮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盛產小麥、大豆、玉米、棉花、西瓜、中藥材等。養殖業發展迅速,林業資源、水資源較為豐富。
大蒜乃百菜之王。觀堂大蒜, 則可稱蒜中之首。 安徽亳州觀堂大蒜產於劉集、沙土等沿渦河地段,這裡因水土適宜,生長的大蒜屬於正宗。
觀堂大蒜的獨特之處是內在質量,一般蒜種只能“吃”一水,它卻能“吃”三水。所謂“吃”三水,指的是將大蒜搗碎,涼水調成蒜汁,饅頭蘸而食之。汁乾再兌水調之,味道不變。第三次兌水,仍能調成一定的濃度,味道如前。
經過多代栽種繁殖,觀堂已發展到萬畝的種植規模,蒜苔和大蒜都名揚各地,成了大蒜之鄉。每到收穫季節,全國各地的客商雲集觀堂,公路上的車輛頭尾相接,終月余而不息。
特殊產業
觀堂鎮經濟作物以蔬菜、藥材為主導,到2010年底,全鎮已發展日光溫室大棚近百棚,加上大蒜、韭菜、白菜等傳統蔬菜,全鎮蔬菜面積已達到近4萬畝,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大鎮。以棉花、藥材為支柱,以畜牧養殖業帶動,逐漸形成了興禾棉業為龍頭的棉花加工業,以聖達木業為龍頭的木材加工業,以綠利達農藥廠為龍頭的化工業和以蔣瓦、雙合行政村為中心的養牛專業村,以張各為中心的養豬專業村,以夏廟為中心的養鴿專業村,以郭莊、譙陵為中心的養雞專業村。多年年榮獲鄉鎮經濟運行綜合考核先進單位。
社會事業
城建
觀堂鎮集鎮建設日新月異。新建成的三座高標準水沖式廁所,新安裝60盞,建成3.7公里富民商業街及環鎮東路,高標準自來水廠的投入使用,使觀堂集成為譙城東部的文明衛生集鎮。
新農村建設
觀堂鎮新村建設堅持注重實際、尊重民意、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和民眾“四自”方針,各項工作正在紮實推進之中。康達、雙合兩個中心村規劃方案獲得審批後,康達中心村第一期工程須拆遷的22戶房屋已拆遷完畢,規劃建房66戶,民眾代表和界首一建以每平方米440元的價格簽訂了施工協定書,施工隊正在緊張地開挖地基。雙合中心村第一期工程規劃內的4戶老房屋和地面附屬物已清理完畢,道路、住宅樓及公共設施已放線結束,將進行道路硬化。第三批申報的觀堂社區和耿樓新村待規劃批准後也將破土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