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指一件東西不管多貴,告訴父母的時候,一律低價。
舉例

“85後”嚴昕在某市某銀行工作,是個網購達人,隔三岔五就有快遞送上門,媽媽經常幫她收快遞。媽媽奉行艱苦樸素的原則,特別看不慣她整天買買買,每次來了快遞,都要盤問花了多少錢。為了不被媽媽嘮叨,嚴昕一概謊稱網上特價優惠——3000多元的挎包,她說只要一兩百元;600多元的鞋子,“降價”到90多元。
市民李小姐也奉行“親情價”原則至少十幾年了,被問價格,就會“自然而然跳出老媽可以接受的價格”。如叫外賣,15元一份的豆花,她說做活動8元,媽媽很高興,看著豆花說“划算啊,料這么多”。叫了幾份壽司、手卷,大概花了100元,她說今天打折60元,媽媽邊吃還邊和姨媽分享“好吃又便宜。”
家裡買電器、日用品,李小姐也報“親情價”——買名牌床墊給父母睡,明明七八千元,就說三千元。給父母買電視機,新款一萬五,她報給媽媽說七八千元。買電動牙刷幾百元一支,她就說一兩百元,“估計還報價高了,一開始她老是不用,早知道就說50元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