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 周恩來、鄧穎超夫婦與山東

見證 周恩來、鄧穎超夫婦與山東

版次: 開本: 包裝:

圖書簡介

作者: 山東溟 主編
出 版 社: 山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8-2-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610
  • 印刷時間:
  • 開本: 16開
  • 印次:
  • 紙張:
  • I S B N : 9787209043946
  • 包裝: 平裝
定 價:¥80.00

編輯推薦

本書匯集了多位老同志的親身經歷,生動反映了周恩來和鄧穎超同志對山東的親切關懷,記載了他們在齊魯大地的足跡,敘述了他們許多感人的故事,寄託了山東人民的無限懷念和衷心愛戴之情。從這本書中可以領略周恩來和鄧穎超同志的偉人風采,可以說是一部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內容簡介

全書分“心繫人民”、“親友情深”、“艱苦歲月”、“功高泰山”、“幸福回憶”、“風範長存”六部分,共收錄包括譚啟龍、蘇毅然、穆林等山東原省級領導所寫的回憶文章,原籍山東的周總理專機機長、警衛和長期在山東工作的周總理的堂侄以及對中共黨史、軍史等研究有素的專家、學者撰寫的親情回憶及研究文章等28篇,45萬字、 200餘幅照片。這是一部全面系統地反映周恩來、鄧穎超親切關懷山東人民及山東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圖書,記載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齊魯大地留下的足跡。
該書結構嚴謹、體例完備、資料翔實,不少文章、照片和手跡是第一次公開發表,記述了周恩來、鄧穎超許多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是一那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作者簡介:

王東溟,山東省汶上縣人,1949年生,1968年參加工作。從軍25年中,當過新聞幹事、記者、編輯,任過團政治處主任、政委。1992年轉業到地方後,曾任省委黨史研究室副處長、某正省級領導專職秘書,現任山東省檔案局“三名”檔案徵集編輯辦公室主任、研究館員,兼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區域史研究員、中國軍事歷史研究會會員。 1972年~1985年,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大眾日報》等報刊發表新聞訊息、通訊、評論等300餘篇。 1984年至今,致力於黨史、軍史研究,著有《山東人民支援解放戰爭史》、《台兒莊戰役史》、《山東人民支援解放戰爭》等書,擔任《毛澤東與山東》一書的執行主編,編著了《時代精神的見證―山東著名勞模的風采》,參加《中共山東地方史》(上卷)的撰寫和《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史料叢書的編輯工作。 在部隊曾榮立三等功兩次,獲“全軍優秀黨史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作品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兩項,中共黨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一項。

目錄


心繫人民
 大河的懷念――黃河歸故中的周恩來
黃河歸故的緣起
為黃河歸故指引方向
在周恩來的感召下
他為人民謀利益
談判桌上的風采
聲震花園1:3
刀光劍影下的協定
回歸
 鬥爭為和平 調處展雄才
六封信里見真情――周恩來總理處理一封人民來信的前後
第一封信――告狀信
第二封信――指示信
第三封信――調查信
第四封信――感謝信
第五封信――報告信
第六封信――介紹信
 周恩來總理時刻想著人民
 周恩來總理在“文革”中關心山東的經濟建設
 周恩來與棉區紅旗楊柳雪
 周恩來察看濼口黃河特大橋
 鄧穎超泰安行
親友情深
 尊師楷模 高風永存――周恩來、鄧穎超與老師高亦吾一家的情緣
 周恩來總理在“文革”中對我的保護
 周恩來對陳少敏的兩次安排
 我的七伯周恩來、七媽鄧穎超
艱難歲月
 郭隆真與周恩來、鄧穎超並肩戰鬥的革命歲月
 周恩來與早期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胡允恭
 周恩來派張英去山東鋤奸
 周恩來和傅斯年的一段交往
功高泰山
 泰山保護神――周恩來總理關於保護泰山的幾次批示
 周恩來、鄧穎超的曲阜情結
幸福回憶
 周總理對家父時傳祥的關懷
 周總理、鄧大姐對我“小腳社長”的親切關懷
 我為周恩來總理留下的珍貴鏡頭
 周恩來總理與鞍山艦
 周總理鼓勵我打破世界紀錄
 周總理心繫民族音樂
 我到周恩來總理家裡做客
風範長存
 我為總理安全飛行20年――周恩來總理專機機長的回憶
 西花廳里三十年
 在周恩來總理身邊的幾件事
 王洪文干擾周總理疾病的治療
 周總理住院期間增加身邊工作人員一伙食費
 中央警衛團的官兵們爭先恐後地報名為周總理獻血
 周總理臥床以後,我們很久沒有看到總理了,於是,在做好輪流值班的同時,時刻準備去看總理……
 總理的言傳身教使我終生受益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

心繫人民
大河的懷念――黃河歸故中的周恩來
黃河歸故的緣起
事情還得從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開始說起。
七七事變後,平津失守,上海、南京相繼陷落。1938年5月徐州會戰失利後,日軍乘勝沿隴海鐵路追擊從徐州突圍西撤的中國軍隊。6月6日日軍攻陷開封,6月7日到達中牟,鄭州形勢岌岌可危。而鄭州一旦失守,作為國民黨當時政治、經濟中心的武漢也就危在旦夕了。
面對窮凶極惡的日本侵略軍,蔣介石採納了“以水代兵”的建議,下令在鄭州以北花園口掘開黃河大堤,企圖利用黃河水阻止日軍西進。6月9日,黃河水由花園口衝出,經河南、安徽、江蘇奪淮入海。黃河水雖暫緩了日軍的西進,但是,從天而降的河水,卻給豫皖蘇三省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河水奪去了89萬餘人的生命,使391萬人無家可歸,84萬公頃土地變成澤國,並由此形成了一個為害數年的“黃泛區”。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在與共產党進行和平談判的同時,積極為發動內戰做準備。在這種背景下,黃河歸故問題被蔣介石提上了日程。蔣介石這個原本是黃泛區禍患的製造者,卻搖身一變,成了黃泛區人民的救星。他打著拯救黃泛區人民的金字招牌,下令堵住花園口黃河決口,讓黃河水回歸1938年6月以前的故道。而其險
惡用心是達到移水移禍、“以水代兵”的目的。
1946年2月6日,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人們習慣稱為“聯總”)在上海舉行記者招待會,表示將給黃河堵口復堤工程提供經濟、技術援助。
2月中旬,黃河堵口復堤工程局成立,由國民黨政府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趙守鈺兼任局長,著名水利專家陶述曾任總工程師。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