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一隻穿著背帶牛仔褲、背著綠色小書包的小老鼠,走近一個坐在院子裡吃餅乾、看圖畫書的小男孩。
這時如果他給了小老鼠一塊餅乾,會發生什麼事呢?
如果你請老鼠吃餅乾,他就會跟你要一杯牛奶。
你給他牛奶,他一定會跟你要吸管。
喝完牛奶,他就會要手巾。抹過了嘴,他就要照鏡子,看看嘴上有沒有留下牛奶鬍子。一照鏡子,他就會說頭髮也該剪了。他一定會跟你要一把剪指甲的小剪子。
他給自己剪過頭髮,就會開口要掃帚掃地。他會認真地掃起地來,會越掃越起勁,把所有的房間都掃過,還會賣力地拖地板。
幹完了,他一定會想睡個覺。你就得替他弄個小盒子當小床,還得有枕頭,有小被子。他會爬上他的床,看看怎么躺才舒服,還會一遍又一遍地拍松他的小枕頭。他一定會叫你念個故事給聽。
你依他的意思,給他念你的一本圖畫書,他就會叫你讓他看裡面的插圖。他一看插圖,高興起來,就會說自己也想畫一幅。他會跟你要紙、要蠟筆。他會認真地畫一幅圖畫。畫完了,他要簽名,就會跟你要一支鋼筆。
簽完名,他就會說想把他的圖畫掛在你的冰櫃上。他的意思是叫你幫他找透明膠帶。他貼好了圖畫,就會退後幾步,站著欣賞。他看著冰櫃,就會想起——他有點口渴。當然啦,他會跟你要一杯牛奶。
他一開口要牛奶,八九不離十,一定還會要一塊餅乾,好讓他就著牛奶一起吃。
作者簡介
蘿拉·喬菲·努梅羅夫,1953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她的父親是紐約一家著名報社的藝術版編輯,母親是一間初級中學的教師,她在藝術、音樂和書籍的氛圍中長大。9歲時,她就開始自己編寫故事,畫插圖,甚至還做了封面,並寫上出版商的名字。15歲時,受二姐艾米麗的影響,她希望成為一位時裝設計師,於是進了布魯克林的普萊克學院,但她很快就厭倦了時裝設計課程。最後一個學年她決定選修如何為孩子們創作圖畫書的課程,她立刻喜歡上了這門課,並且創作了她的第一本書,甚至成功地簽下了她的第一份出版契約! 從此她開始為孩子們創作,出版了16本書,其中包括最暢銷的“要是你給……”(If You Give a……)系列,這個系列獲得了出版界的盛譽,並成為孩子們最喜愛的作品之一。
作品簡介
美國有一個著名的電視教育節目叫做“閱讀彩虹”(Reading Rainbow),挑選一些特別有創意的書向孩子們介紹,介紹的方式同樣非常有創意,因此深受孩子和大人的喜愛。“閱讀彩虹”節目為《要是你給老鼠吃餅乾》專門做過一期,它的導引是這樣的:主持人首先帶大家參觀一個保齡球館,扔出保齡球後,攝像機的鏡頭就跟著這個球做一次小小的旅行,沿球道擊中球瓶後進入後台的輸送系統,最後球又滾回了前台的球架。這次小小的旅行向我們很直觀地展示了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事件常常是一個接一個發生的,前面的事件與後面的事件存在著某種關聯。這恰好是《要是你給老鼠吃餅乾》傳達的重要信息。在那個電視節目中,主持人甚至帶孩子們去參觀了保齡球工廠的運作。
當然,如果僅僅用前後關聯現象、因果關係來詮釋這本書將會很無趣。孩子們痴迷於這種簡單得出奇又搞笑得出奇的故事自有他們的道理。在邏輯上,它類似那個“從前有個山、山裡有個廟”的古老故事,一直可以循環往復地講下去。但是它的細節更豐富,而且將孩子和大人的角色進行了微妙的轉變,小讀者從老鼠身上看到了自己,大讀者從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
這是一本可以用來做各種遊戲的書。至少可以來做一個模仿講故事、故事接龍的遊戲,規則很簡單,就是:在故事的結尾必須回到故事的開頭。孩子們對此非常著迷。作家與畫家這一對組合,他們自己都迷上了這種遊戲,他們又陸續創作了:《要是你給駝鹿吃鬆餅》(IfYou Give a Moose a Muffin)《要是你給豬吃煎餅》(If You Give a Pig aPancake)《如果你帶老鼠去上學》(If You Take a Mouse to chool)。
兒童文學作家、理論家彭懿先生在即將出版的《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一書中有一篇詳盡的導讀,如下:
作品解讀
《要是你給老鼠吃餅乾》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不然,蘿拉·喬菲·努梅羅夫和費利西亞·邦德這對黃金搭檔就不會又一鼓作氣地推出它的續篇《要是你給駝鹿吃鬆餅》等。
“If You Give a……”系列來勢兇猛,難怪有人驚呼:“‘要是你給老鼠吃餅乾’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
孩子們是它狂熱的追捧者。
一位美國的母親在Amazon網站上毫不吝嗇地給這本書打了五顆星,還留下了這樣一段話:“我十七個月大的兒子從他的一大堆書中發現了這本書。每當我試著給他別的書想讓他妥協時,總是遭到他的抗議。他太喜愛這個故事了,知道什麼時候該翻到下一頁,而且不可取代。我曾經把它藏了起來,好讓我能夠為他讀新的書,可是他總能把它找出來,拿到樓下,堅持讓我放下一切事情來回想什麼是他最喜愛的故事。”
孩子們為什麼會這么喜歡它呢?
首先是因為蘿拉·喬菲·努梅羅夫創作的這個邏輯古怪的“If You Give a……”的故事太好玩了。
其實,書里的小男孩不過是隨手給了小老鼠一塊餅乾,可誰會想到就此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呢!這個穿著一條又肥又大的牛仔褲的齧齒動物實在是太得寸進尺了,你給他一塊餅乾,他就要一杯牛奶;你給他一杯牛奶,他就要一根吸管……於是,這個圈子就開始無休無止地兜了下去,麻煩來了,你再也擺脫不掉他的糾纏了,到最後,家裡一片狼借,變成了一個亂糟糟的垃圾場,精力旺盛的小男孩終於被比他更加精力旺盛的小老鼠累趴下了,精疲力盡地睡著了,而老鼠卻又精神頭十足地吃起了餅乾。
兜了一個大圈子,又兜了回來。
在這本書里,因果關係真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環環相扣,一塊餅乾,既是故事的結尾也是它的開始。哇,接下來可怕的一幕又要重演了,這太可怕了!孩子們一定會咯咯地笑出聲音,一定會纏著大人重讀這一頁,因為他們知道老鼠又要說什麼了。孩子們喜歡老鼠這個一刻也不停的小搗蛋鬼,更樂意看到那個被老鼠玩弄得頭昏腦脹的男孩的樣子。只是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從男孩的身上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不過,他們的父母卻一定會從這隻小老鼠的身上看到自己孩子的影子。
我們再來看費利西亞·邦德的插圖。
有人形容她把插圖畫得興高采烈,確實,她那一幅幅用顏色和鋼筆畫出來的簡簡單單的圖,讓這個故事變得更加無厘頭、更加好笑了——你看,老鼠說要一把小剪子剪頭髮時,他頭頂上只有短短的一根頭髮,可是在下一頁,他卻在鏡子前面咔嚓咔嚓地剪下那么多頭髮!還有,老鼠拖著掃帚,竟會從地板上掃出一堆堆小沙丘一般高的灰塵!你再看老鼠畫的那張一家人手拉手的畫,他的媽媽和姐妹穿得多么新潮啊……費利西亞·邦德真是畫活了這隻頑皮、好動而又急不可待的小老鼠。
你說,孩子們怎么能不喜歡這樣一本好玩的書呢?
蘿拉·喬菲·努梅羅夫說這本書的靈感是來自於一次讓她昏昏欲睡的長途汽車的旅行。她說她實在是太無聊了,就幻想動物們在吃她喜歡的食物,先是一隻猩猩在吃皮薩,接著是一匹斑馬在吃西瓜,然後是一隻小老鼠啃吃朱古力餅乾的畫面!可是恐怕不會有人想到吧,她的這個故事在被HarperCollins 出版社買下之前,曾經遭到了九家出版社的拒絕。
因為這本書使用了“如果你給……”這樣一個句型,所以有人設計了如下這樣一種延伸閱讀的方法——
●利用故事的結構。閱讀了開頭幾頁之後停頓一下,讓你的孩子猜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等到第二次閱讀時,他或是她在每翻一頁之前把單詞大聲地讀出來。
●讓你的孩子依據連鎖反應來編故事。故事的開始可以這樣說:“要是你給__一個__……”
●小老鼠畫了一幅它的家人的畫,讓你的孩子畫一幅他或她的家人的畫。
●為你的小老鼠做餅乾!
相關畫者
蘿拉·喬菲·努梅羅夫
1953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她的父親是紐約一家著名報社的藝術版編輯,母親是一間初級中學的教師,她在藝術、音樂和書籍的氛圍中長大。9歲時,她就開始自己編寫故事,畫插圖,甚至還做了封面,並寫上出版商的名字。15歲時,受二姐艾米麗的影響,她希望成為一位時裝設計師,於是進了布魯克林的普萊克學院,但她很快就厭倦了時裝設計課程。最後一個學年她決定選修如何為孩子們創作圖畫書的課程,她立刻喜歡上了這門課,並且創作了她的第一本書,甚至成功地簽下了她的第一份出版契約! 從此她開始為孩子們創作,出版了16本書,其中包括最暢銷的“要是你給……”(If You Give a……)系列,這個系列獲得了出版界的盛譽,並成為孩子們最喜愛的作品之一。
費利西亞·邦德
1954年出生於日本橫濱,她的父母都是美國人。自奧斯丁的德克薩斯大學畢業之後,她先是從事植物學的插圖,後來整個身心都投入到了兒童書的插圖上,並很快就成為《紐約時報》排行榜上暢銷的插圖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