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天主教華人團體

每一個工程的完成,都像開荒一樣,需要相當的毅力和勞苦。 而SCCC的前身,像初期教會一樣,不過是由十數個熱心家庭開始。那時候,西雅圖沒有華人神父,除了盧湛明神父(Aloysius),他由一九七六年五月,每月一次,取道溫哥華南下到西雅圖聖伯多祿堂為華人教友服務。

SCCC的前身

由於教友們大部分說粵語,而會講廣東話的盧神父,在那段時期,的確付出了“我為主僕”的愛心。

同一時期,來自台灣,住在大學區附近的劉振修女,開始邀請比利士籍的司禮義(Paul Serruys)神父,在華大信友中心,為部分華語教友舉行彌撒。通常出席者,除劉修女本身,尚有輔仁大學出身的賈太太、講台語的劉江彬、張美志姊妹、陳太太(Angela)、 溫太太(Agnes)、李教山夫婦、劉德善夫婦,以及後來抵達的唐凱琳修女等等。

無論是在聖伯多祿堂,或者在華大信友中心;也無論教友是多是寡,在充滿隱憂的環境中,靠著天主的恩寵,他們保持經常性的活動和聚餐。如同拓荒者一樣,他們默默的走出了開荒的第一步,雖然,那時候,西雅圖仍然沒有華人神父。

成立sccc

“後來,”本會前任吉朝芳神父,在接受筆者訪問時這樣說:“一九八零年以前,我先後走訪美國兩次。我看到,當時,西北區沒有中國神父,甚至沒有講華語的修女,令人痛心的是,許多台灣來的天主教徒,都一頭鑽到其他教會裡去了。眼看著數十年的辛勞轉眼成空,促使我決定前來美國。”就這樣,吉朝芳神父,一個早年由河南到香港,在澳門晉鐸,後來在台灣傳教服務三十年,結果成為西雅圖第一個由教區總主教所委任的華人神父。

起先,一九八零年十月,吉神父住在Federal Way,並在該區的德肋撒堂服務。一九八二年聖誕前,當貞女山聖母堂(Our Lady of Mt. Virgin Church,即本會現址)的神父住所空出來後,他才搬進去居住。接受委任後,他開始草擬章程,為西雅圖天主教華人團體寫出有力的第一筆,並召集人選。

“那時候,”吉神父回憶:“我記得是一九八二年夏天,第一屆北美神職聯誼會在紐約開會,席間,張秉剛神父交給我黃國材和陳美嫻在西雅圖的地址,囑我聯絡他們”。

“其實,我們才來西雅圖不久,”前任會長黃國材弟兄為以上情節補充說:“我們是一九八一年由加州弗雷斯諾 (Fresno) 搬來的,以為從此可以脫離堂區工作,結果又為劉雲林(吉神父之侄女)等聯絡上。”當然,也開始他們漫長的十五年。

一九八二年甫成立的 SCCC ,組織是這樣的:會長黃國材,副會長陳秀孚,總幹事張美志,司庫溫太太(Agnes)。 就是由這樣簡單的成員,組成初期的SCCC。組織雖然簡單,會務卻因此展開了。他們辦避靜,每月舉行恭敬耶穌聖心、聖母聖心彌撒;定期查經,甚至組織朝聖、辦戶外彌撒和募款。

“初期的團體主要是扮演橋樑角色,幫助教友習慣這裡的環境,加入當地堂區,落地生根。”吉朝芳主任神父,在回想本會過程中,作了如上的分析。

情況

就這樣,一路走來,一步一腳印。如今,西雅圖天主教華人團體,終於在西北區,特別在西雅圖總教區的主要活動上,不但占一席地,而且與其他民族一起,擔任重要角色。雖未免有點“大器晚成”,正因為晚成,腳步卻越顯堅忍,越發充滿信心。

一九九九年四月廿四日,由吉朝芳神父苦心栽培的安立德神父,在Renton聖安多尼堂,接受來自台北教區狄剛總主教的祝聖,成為司鐸,這也是本團體邁上一個全新旅程的開始。安神父除了在教區其他堂區不時調動服務之外,也在本團體中分擔吉神父的牧民工作。

同年十一月,總共為本團體服務了十九年的吉朝芳神父宣布退休,其職務由安立德神父接任。

2003年九月十三日,本會袁銘成弟兄晉升終身執事職。他不但是華州第一位華人終身執事,也是天主的祝福,本團體的福氣。

2004年七月,安立德神父由St Monica 堂調回貞女山聖母堂,正式任命為本堂主任司鐸,負責起三個民族(華、寮、英語)的牧民工作。亦在那段期間,本會在教區的鼓勵下融入堂區,成為堂區一份子,分擔權利與義務。

2005年九月,安立德神父接受台北教區新的任命,回台服務至今。

2005年十月,由西雅圖教區委派的鐘寬仁 (Fr. C. Jones) 神父,走馬上任,前來貞女山聖母堂,負責整個堂區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