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蘇發祥,男,藏族,1964年8月17日生人,現任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教授,博士。2002年8月-2003年7月,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2003年7月一2004年8月,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中歐系訪問學者,著有《清代治藏政策研究》、《藏族歷史》等。
目錄
民族學社會學教材與研究叢書總序
一、西藏自治區概況
(一)行政區劃
(二)民族人口
(三)地理氣候
(四)自然資源
(五)語言文字
(六)藏族族源
(七)藏族社會歷史
(八)藏族經濟生活
(九)藏族宗教信仰
(十)藏族民俗文化
(十一)文學藝術與科技
二、西藏民族關係概述
(一)古代青藏高原的民族關係
(二)近代西藏地區的民族關係
(三)1951年以來西藏的民族關係
三、藏、漢關係
(一)歷史上的藏、漢關係
(二)西藏的漢族人口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漢、藏關係
四、藏、回關係
(一)西藏回族的來源
(二)藏族與世居西藏回族之間的關係
(三)藏族與西藏甘、青回族的關係
五、藏族與門巴族關係
(一)門巴族概況
(二)歷史上的藏、門關係
(三)藏、門密切的經濟交往
(四)藏、門宗教文化交流
(五)藏、門習俗文化交流
(六)藏、門文學藝術交流
六、藏族與珞巴族關係
(一)珞巴族概況
(二)歷史上的藏、珞關係
(三)當代的藏、珞關係
七、藏族與蒙古族關係
(一)歷史上的藏、蒙關係
(二)現階段的藏、蒙關係
八、藏族與夏爾巴人的關係
(一)夏爾巴人的族源及種姓
(二)語言及文化方面的交流
(三)生活與習俗方面的交流
(四)宗教信仰與教育方面的交流
(五)經濟領域內的交流
九、藏族與位人關係
(一)僵人的族稱及其分布
(二)歷史上的藏、橙關係
(三)西藏和平解放後的藏、僵關係
十、黨和國家對西藏的各項優惠政策及其對西藏民族關係的影響
(一)黨和國家對西藏的各項優惠政策
(二)各項政策對西藏民族關係的影響
十一、影響西藏民族關係的諸因素及其對策
(一)影響西藏民族關係的諸因素
(二)處理好西藏民族關係的對策及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一、康定城漢、藏民族關係研究
二、調查提綱(以藏、回關係為例)
三、訪談提綱
四、入戶調查問卷(以藏、回關係為例)
後記
……
書摘
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的比較研究表明,當時(2000年歲末)西藏的常住和暫住漢族人口(半年以上)的數量應該是86448人。可以斷定,現階段生活在西藏的漢族人口主要是沒有取得當地戶籍的暫住人口。這些暫住人口,是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各項新政策在西藏的實施,私營經濟(個體商店、攤販、長途販運的個體戶、修理服務業、餐飲業、手工業等方面的個體經營者)在西藏城鎮興起的新形勢下發展起來的。現在拉薩市、日喀則市、澤當鎮、八一鎮、昌都鎮(包括昌都縣和行署所在地)、那曲鎮、獅泉河鎮等城鎮的漢族暫住人口在當地人口中的比例已經逐年增加。在拉薩市區,如果按行業來劃分的話,飲食服務、娛樂休閒、建築施工、裝飾裝修、裝飾材料、五金修理、菜農菜商、服裝鞋業、藥材診所、燈具家具等幾乎全部由數量眾多的漢族人(主要是四川人)壟斷;而八角街一帶的小商小販則有相當數量的人是來自西北的回族。在拉薩,藏語、國語和四川方言構成了語言的主體。另外,從這幾年的情況看,這些人口已經不能簡單地把他們劃人暫住人口的行列,因為他們大都是舉家居住在拉薩,在時間上已經不是一年或兩年,而是長達好幾年,甚至10多年。
西藏自治區的漢族人口在地理分布上是很不平衡的,在全區的72個縣中,78.2%的漢族人口集中居住在其中7個縣(區),即拉薩城關區、昌都縣、乃東縣、日喀則市、那曲縣、噶爾縣、林芝縣,而在另外65個縣中只居住著其餘21.89,6的漢族人口。2000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8.11萬漢族人口中,其中7.166萬人居住在拉薩市,而占漢族總人口959/6的漢族人口又居住在人口相對集中的城區,即行政區劃中的城關區。這一比例占拉薩市城區總人口22.13萬人的34.34%。這就是說,2000年底,居住在拉薩市城區的漢族人口幾乎占全西藏自治區漢族人口的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