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

西華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

西華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成立於1983年,原為四川工業學院建築工程系,2003年四川工業學院合併組建西華大學,2004年一月四川工業學院建築工程系更名為西華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學院根據學科和專業劃分建築系、土木工程系、力學教學部。學院有良好的實驗、實習條件,擁有基礎和專業兩大實驗中心,10個實驗室,5個研究所,20餘個實習、就業基地,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學院通過二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院已形成由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為主的師資隊伍,完善的教學實習、實驗和科研設備條件,優美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並在學科建設、學教學管理、人才培養、教學研究、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矚目的成就。

歷史沿革

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前身是成立於1983年四川工業學院農業機械系的工業與民用建築教研室,並於1983年招收第一屆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本科生,1984年學校獨立設定建築工程系,1998年更名為土木工程系,1999年更名為土木與建築工程系,2000年更名為建築與土木工程系,2003年12月西華大學組建後定名為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
從1983年開始招收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1994年改名為建築工程、1998年改名為土木工程專業下設建築工程、工程造價及建設監理、交通土建三個方向)本科;1986年招收城鎮建設專業專科和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專科;1990年招收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專科和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建築學方向本科;1992年招收建築設計專業專科,1993年招收工程造價專業專科;1999年申報成功建築學專業並於2000年招收第一批建築學專業本科生,同時招收建築學專業城市規劃方向本科,均為五年制;2000年申報成功城市規劃專業並於2001年招收第一批四年制城市規劃專業本科生,2006年城市規劃專業由四年制轉為五年制;2011年申報成功景觀建築設計專業並於2012年招收第一批景觀建築設計專業本科生。
2003年申報成功岩土工程碩士點並於2004年招收第一屆岩土工程碩士研究生,2006申報成功結構工程碩士點並於2007年招收第一屆結構工程碩士研究生,2010年申報成功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目前在讀碩士研究生70人,已畢業研究生54人。
學院具有城市規劃研究所、景觀園林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結構工程研究所、建築節能研究所、品牌符號研究所、鄉土建築研究所,有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綠色建築與節能實驗室,校級重點實驗室結構實驗室,有校屬院管的力學實驗中心和院屬院管的建築與土木工程實驗中心,能較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務學院本科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0%以上,碩士畢業生就業率100%。 。

院系領導

分黨委書記、副院長:向勇

院 長:劉保縣

副院長:王澤雲、江毅

分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熊華

辦學條件

學科建設

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擁有岩土工程和結構工程兩個學歷型碩士點和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岩土工程碩士點於2003招生,至今已招收7屆碩士研究生,結構工程碩士點,於2007招生,至今已招收3屆碩士研究生,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於2010年開始招生。

我院兩個碩士點以五個建築土木工程類本科專業,四個教學系部為基礎,由力學實驗中心、建築與土木工程實驗中心兩大實驗中心和12個實驗室和結構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景園設計研究所、工程造價研究所、建築節能與建築能源研究所、品牌符號研究所等共8個研究機構為支撐,擁有一支由教授、博士、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等組成的碩士導師隊伍,經過八年的努力,已成功培養出 54名合格的碩士研究生,3名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評為優秀畢業論文, 3名的碩士評為優秀畢業研究生。5名順利考上全國知名大學博士研究生。目前在讀碩士生有70名。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112人,專業教師110人,教授、副教授45人,博士、碩士以上學歷的60人。學院還聘請兼職教授4名、客座教授5名。

專業設定

建築學本科學制五年 就讀校區:校本部

培養目標及就業方向:培養具備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室內設計、裝飾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能在建築設計院(所)、建築裝飾公司、園林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及建設局、規劃局等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並具有多種職業適應能力的通才型、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美術、建築設計基礎、建築設計、中國建築史、外國建築史、建築結構、建築構造、建築物理、建築力學等。

備註:考生應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新生進校後需加試素描,不合格者轉入相關專業學習

城鄉規劃本科 學制年 就讀校區:校本部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堅實的城鄉規劃設計基礎理論知識與套用實踐能力,具備編制城鄉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各類專項規劃和開展城市設計的知識與技能,並能參與城鄉社會與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研究等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高級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規劃設計、城市建設史、外國建築史、中國建築史、建築設計、建築設計基礎、美術、城市環境物理、城市建設史、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城市公用設施規劃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能在城鄉規劃與設計、城鄉規劃管理、設計諮詢、高等教育機構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諮詢管理、教學科研工作。
備註:考生須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入學後需加試素描

風景園林本科 學制年 就讀校區:校本部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風景園林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具有從事各種尺度的風景園林設計與表達的能力,了解建築學、城鄉規劃、以及其它相關學科知識內容,能夠勝任風景名勝、城鄉綠化、城鄉規劃、環境和生態保護、旅遊發展、建築設計等各類風景園林工程的技術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面向未來的高級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建築設計基礎、美術、建築設計、景觀生態學、場地設計、景觀工程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風景區規劃、城市建設史、區域經濟分析與規劃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將在各類規劃與設計單位從事風景園林相關的設計和諮詢工作;同時能在政府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在開發單位從事景觀設計與管理、在高校和科研部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備註:考生須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入學後需加試素描。

土木工程本科 學制四年 就讀校區:校本部
專業方向:建築工程 道路與橋樑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具有從事土木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開發、施工能力,勝任房屋建築、道路、橋樑等各類土木工程的技術與管理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
核心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建築材料、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設計原理、房屋鋼結構設計、房屋建築學、橋樑工程、公路勘測設計、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測量、工程造價計價與管理、基礎工程、建築結構抗震設計、路面工程、路基工程、路橋施工與組織管理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能在建築、規劃、交通等設計研究院;建築工程公司、路橋工程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建設監理公司、保險公司、工程諮詢公司;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基建、審計等部門;政府建設、審計等政府職能部門、建設銀行以及公安武警、消防管理部門;大中專院校、科研部門、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所等單位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

學術研究

科研方向

1.現代建築設計研究及生態城市規劃研究

2.建築結構裂縫控制及理論研究

3.建築結構耐久性、檢測與加固研究

4.橋樑結構評價及加固研究

5.建築節能及建築能耗管理研究

6.岩土工程理論及岩土工程地址災害防治研究研究

科研機構

西華大學城市規劃研究所

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成立於2006年,主要依託西華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擁有規劃、建築、結構、給排水、暖通、交通等專業,業務範圍覆蓋城市規劃設計、建築設計、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旅遊規劃設計、市政工程設計等。

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擁有一批理論紮實、思想開拓、經驗豐富、技術先進的優秀設計人員,包含規劃、建築、結構、給排水、暖通、交通等專業,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高級工程師)3名、一級註冊建築師2名、註冊城市規劃師3人。

主要研究內容、技術諮詢、技術服務範圍

城市規劃設計、建築設計、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旅遊規劃設計、市政工程設計等

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注重產學研結合,建立了高效靈活的管理機制,重質量、講信譽,鑄就了較強的服務地方工程建設和社會需求的能力。致力於災後重建、新農村建設、建築節能等領域的規劃和設計,並誠摯希望能與地方政府和社會實體合作,為西部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

所屬學科為:城市規劃。

主要成果、成功的業務課題

四川遂寧金海國際社區規劃設計、河南羅山溫州城市花園規劃設計、成都市高新區石羊古鎮規劃設計方案、綿竹職業中學改擴建方案、遂寧電影文化中心建築設計等。

承接了柳江四期新居工程設計、東郊.紅楓嶺三、四號捷運塊項目設計、科研任務數十項、花果新居拆遷安置房工程設計、成都市羊西線限價商品房方案設計等科研任務三十多項, 累計科研經費達數百萬元,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教材、專著數十本。

西華大學園林景觀研究所

園林景觀研究所成立於2005年10月,擁有多位長年從事園林景觀設計並具有前沿設計理念的資深設計師。長期以來,園林景觀研究所在公園規劃、公共綠地設計、道路景觀、濱水景觀設計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設計和實踐經驗,組成了一支與規劃、園林、建築、結構、給排水、電氣、測量、經濟等專業緊密合作的設計團隊,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高級工程師),一級註冊建築師2名,註冊城市規劃師3人。研究所下設第一研究室和第二研究室:一室主要從事園林景觀方案設計與景觀施工圖紙設計以及圖紙規範研究工作;二室主要從事園林工程、造價以及景區旅遊策劃以及相關評估等工作。

一、 主要研究內容、技術諮詢、技術服務範圍

園林景觀主要從事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園林美學研究與圖紙規範研究以及園林工程造價工作。設計風格多樣,充分尊重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注重學習國內外同行的先進理念與設計技法。時刻準備為地方和企業提供綠地系統規劃、公共綠地、道路綠化、濱河綠化、住宅景觀、企事業單位綠化等領域及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諮詢服務。所屬學科為:建築學、城市規劃。

二、 主要成果、成功的業務課題

眉山月亮園小區綠地系統規劃、清白江人民廣場綠地廣場、都江堰其達公司園林綠地設計、陝西山陽縣蓮湖公

西華大學品牌符號研究所

品牌符號研究所成立於2004年4月,研究所人員由一批博士、教授、副教授等組成,實力雄厚。

一、主要研究內容、技術諮詢、技術服務範圍

品牌符號學是跨經濟學、管理學、行銷學、傳播學、符號學等多學科的邊緣學科。它依託“三位一體”品牌模型,建立的的系統科學構架與商業實踐模型,初步形成了由強勢品牌戰略、品牌符號經營、品牌符號行銷、品牌符號設計等系統模組組成的套用體系,有效的為新經濟下,實業界的品牌建設提供理論指導與套用工具。

西華大學品牌符號研究所承接課題方向:(1)圍繞品牌符號經營的前端課題:指定範圍品牌符號研究、品牌價值戰略定位、強勢品牌戰略規劃設計、品牌符號策略研究(2)圍繞品牌符號主題課題:品牌符號規劃設計、品牌符號套用設計、符號品牌設計。(3)圍繞品牌符號後端延伸課題:品牌符號行銷、品牌符號推廣、品牌符號重塑、品牌符號經營模式設計等

所屬學科為:美術學、傳播學、符號學

二、主要成果、成功的業務課題

1、九寨溝品牌符號系統規劃設計。

2、譚魚頭品牌符號系統規劃設計。

3、 人民商場品牌符號系統規劃設計。

4、迪康藥業品牌符號系統規劃設計。

5、成都小吃品牌符號系統規劃設計。

6、衡平信託符號系統設計。

7、香港避風塘喜記香辣蟹品牌符號系統設計。

8、紅景天行業品牌符號研究。

9、參與512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完成《四川災後旅遊市場恢復計畫》《映秀鎮災後旅遊重建策劃》中的品牌專項工作。

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0572013)《市場進入安全綜合評價的理論、方法與套用研究》,負責品牌安全研究工作。

西華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

岩土工程研究所成立於2004年3月,由教授3人,副教授1人,碩士生導師3人、博士2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4人組成。

一、主要研究內容、技術諮詢、技術服務範圍

岩土工程研究所從事的工作對象包括工業與民用建築、公路、鐵路、橋樑、隧道及地下工程、堤壩、機場等,解決的技術問題包括岩石、岩體、土體性質與評價,岩土邊坡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地下工程的開挖與穩定性維護、岩土工程爆破、岩土結構工程及防護技術,各種岩土測試技術、土與岩石地基工程、深基坑的開挖和支護技術等。具有廣闊的研究領域和大量的工程項目。國內外都爭相建立相應機構,並有大量專業期刊出版和專著問世。每年都有相應的國際國內學術會議舉行,不斷有該領域的科研成果獲國家、部、省市科技進步獎,因此岩土研究所是一個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研究機構。

二、主要成果、成功的業務課題

岩土工程研究所擁有一批由博士、教授、高工和工程師、研究生等組成的強有力的中青年研究隊伍,已從事二十多年岩土工程、岩體力學、地下工程、測試技術、數值計算、軟體開發等方面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具有堅實的數理力學基礎與實驗、數值計算及工程現場實踐技能。在長期的科研工作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已在四川、重慶以及雲南、貴州、浙江等地進行了有關岩體工程、邊坡工程及岩土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特別是近十年來,在岩土工程套用研究、岩石損傷、斷裂力學、邊坡岩體工程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理論研究和套用研究,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項目研究、市級研究項目、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以及包括邊坡、地基、隧道等許多橫向科研項目,取得了突出成果。獲得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市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市級科協優秀論文一等獎1項。並發表論文150餘篇(包括多篇EI收錄論文)。目前,已有包括岩土特性、各種岩土工程的研究與實驗條件,有專門研究機構,擁有岩土三軸儀、岩土數據採集儀、超音波測定儀、多功能材料試驗機、各種現場觀測儀器、計算機及分析計算軟體等百餘台(套)岩土測試設備儀器,目前正承擔有省部級及多項橫向科研項目。

學院科研成果

一、複雜載荷下層狀岩土特性及套用研究

課題來源:四川省教育廳

成果內容簡介:復 雜載荷下層狀岩土問題是邊坡工程、地下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地基工程、道路工程、建築工程、礦山工程及核廢料貯存等工程結構設計與施工中大量存在的岩土力學問題和工程疑難問題。隨著基礎設施的大量興建,有關岩土工程的問題日益突出,相關工程受到複雜條件下層狀岩土的變形、強度、破壞等方面的影響,常 造成隧道坍塌、滑坡、土石流、建築地基變形過量、基礎傾斜、地表沉陷、大壩決堤、建築物開裂、礦山壓力顯現及各種地質災害和工程災害事故等的發生。

以西華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劉立博 士為項目負責人完成的該項目研究成果,是教育廳優秀科研成果項目。該項目從岩土的應力、應變、強度、本構關係、破壞特徵等複雜力學特性研究與施工技術和工程套用入手,解決了複雜荷載與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岩土在設計、施工、營運等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技術難題與控制關鍵技術,是進行各種岩土工程勘測、設計、施工、 運營和維護工程中重要技術手段,對解決隧道工程、邊坡工程、地下工程、地基與基礎工程、道路工程、河岸工程、動力機器地基與基礎工程、礦山工程以及核廢料儲存等工程中實際技術問題、加快工程進度、降低施工成本、保障生產與運營安全能起到重要作用。

技術水平:本 項目注重了現代各種工程在建設及運營過程中,由於多因素耦合、複雜載荷作用對岩土結構,特別是層狀岩土所凸現的理論和技術難題的研究,結合了微、細觀和巨觀方法、本構模型與計算機三維數值分析、現代岩土力學與工程理論、先進實驗方法與現場監測技術,突出了理論與實際套用相結合,形成了新的理論、施工技術和 工程系統,解決了不少目前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例如:套用該項目成果承接並完成的目前世界第一高雙曲拱壩——“錦屏高邊坡岩體結構與損傷變形機理及其與邊坡工程穩定性實效關係研究”項目,通過了由四川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組織的專家組技術鑑定,專家鑑定結論為:項目研究成果整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並獲得經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批准授權的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證書編號:2008YK-03-02-J02),為實際工程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另外,該項目還套用於都汶高速公路強夯路基工程分析及部分隧道、捷運工程,發表了近10篇研究成果與套用論文。

套用前景:該項目研究成果可套用於施工企業、設計單位、研究機構、行業管理部門等從事的道路工程、邊坡工程、地下工程、隧道工程、地基工程、水利工程、建築工程、礦山工程及核廢料貯存等工程設計與施工項目中,對解決岩土工程疑難問題、加快施工進度、降低工程成本、促進經濟合理、保障技術可靠、生產與運營安全能起到重要作用,並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特殊基礎(深基礎)試驗研究

課題來源:四川省電力局

成果內容簡介:根據康定~崇州500kV雙回線路工程設計部門提出的幾種特殊基礎型式分別進行受力分析和比較,選擇卡盤式基礎進行野外實驗,根據理論分析結果和實驗結果推導該類基礎設計方法。

卡盤式基礎結合了斜插式基礎受力好和原狀土掏挖基礎環保好的特點,一方面可減小傾覆力距,使得塔腿基礎作用力可通過上面斜柱部分直接傳到地面,另一方面,避免了採用大噸位的塔腳板,有利於運輸和施工,從而滿足塔位穩定、環保及經濟的目的。該方法已運用於康定~崇州500kV雙回線路工程中。

三、組合插入角鋼試驗研究試驗

課題來源:四川省電力局

成果內容簡介: 採用有限元方法對插入角鋼的受力機理、錨固件的應力分布、錨固力大小及其對外力的分擔關係進行分析,確定插入角鋼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的分布規律、插入角鋼 錨固長度的計算理論、錨固件的布置方式及錨固件的計算理論。通過實驗室和真型試驗,驗證有限元分析成果和理論計算方法,從而確定組合插入式角鋼設計計算方法和錨固措施。

插入角鋼技術廣泛用於輸電線路鐵塔結構工程中,根據該成果可適當減小插入角鋼的錨固長度和錨固件個數,減輕重量,便於山區線路施工的運輸,減少施工難度。

四、鐵塔基礎插入式角鋼連線節點試驗

課題來源:四川省電力局

成果內容簡介:對鐵塔與基礎採用的彎插入式角鋼連線節點、單角鋼變雙角鋼節點以及鐵塔塔腳板受力機理進行有限元分析,並對彎插入式角鋼連線節點、單角鋼變雙角鋼節點進行實驗驗證,提出節點或連線計算的實用設計方法。

採用這些新型節點連線,減小了節點尺寸和重量,節約了鋼材,有效解決山區輸電線路施工運輸困難的問題。

五、《架空輸電線路鐵塔設計技術導則》試驗研究

課題來源: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

成果內容簡介: 該課題含以下三方面內容:

(1)減輕大件焊接節點輸送重量試驗研究;

(2)長塔腿整體穩定分析;

(3)填板對雙肢組合角鋼受力的影響分析。

在減輕大件焊接節點輸送重量試驗研究中對新型節點和連線進行了試驗和理論分析,推導相關設計計算公式。長塔腿整體穩定分析中進行了鐵塔節間布置方式和不同主斜材剛度比對塔腿受力和整體穩定影響的有限元分析,為大型鐵塔的設計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填板對雙肢組合角鋼受力的 影響分析中比較了各國鋼結構規範對填板的相關介紹和規定,提出了填板的設計方法。以上研究成果已運用於該院的鐵塔設計中。

六、插入式鋼管試驗研究

課題來源:國家電網公司

成果內容簡介: 課題完成了插入式鋼管連線的理論分析,並對鋼管在混凝土中的純粘結錨固、承壓板錨固、端部錨材錨固和組合錨固分別進行了承載力特性的分析研究,推導了不同錨固模式下插入式鋼管錨固承載力計算公式,為插入式鋼管的錨固設計理論提供了計算依據。

該課題首次開展了插入式鋼管錨固承載力的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該連線方式和設計方法已運用於1000kV淮南—上海(皖電東送)輸電線路工程中。

七、深部開採煤岩動力災害時間效應研究

課題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利用MTS815材料實驗機、8CHSPCI-2聲發射儀、岩石CT實驗系統等先進手段系統地對煤岩結構形態及非均質性描述、單軸和三軸壓縮煤岩損傷演化、單軸和三軸壓縮煤岩蠕變損傷演化、壓縮煤岩卸荷損傷破壞等進行了宏、細觀實驗研究,得出了煤岩結構形態和非均質性CT實驗描述方法,提 出了基於“歸一化”累積聲發射振鈴計數的損傷變數,得出了壓縮煤岩損傷時效擴展、蠕變損傷擴展、卸荷損傷擴展等演化規律。並對壓縮煤岩聲發射過程分形特徵、煤岩動力災害突變機理等煤岩動力災害孕育過程演化特徵進行了研究。在以上研究基礎上,分析得出了煤岩動力災害時間效應產生機理,提出了其預測預報的方 法,建立了預測機理模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