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朝村

西朝村

西朝村,地名,隸屬於廣東省陽江市陽東縣合山鎮,全村建築占地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始建於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了,但整條村子還保持著原來的建築風貌。

基本信息

西朝村

西朝村位於廣東省陽江市陽東縣合山鎮北部,距鎮中心約9公里遠,與那龍鎮的佛子底村相鄰,整個村委會也就這一條自然村,村民全姓鍾。據說,在過去,村面前為河道,那龍河於村前流過,那時的水道曾經十分興旺。以那龍河為背景,西朝村曾起名為河口村。到了1944年,改名為西朝村。至於改名的原因,村民講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朦朧認為,西朝村座東向西,叫西朝村更為合適。其實,對於現在這個村名,村民都認為頗貼切。據資料記載,西朝村始建於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了。村子全為青磚瓦房建築,有60多座民房,分布錯落有致。全村民居格局相同,布局統一,設有前門、後門,每座房屋屋深為10.85米。全村有9條直巷道,2條橫巷道,每條直巷道有房屋7座,房屋均為座南向北(以前門座向為主)。村中直巷道寬1.85米,長77.5米,橫巷道寬1.52米,長122.25米,全村建築占地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度過了300多個春秋,經歷了300多年的風雨侵蝕,西朝村有的房子已坍塌荒廢,有的搖搖欲傾,有的斑斑駁駁,有的長滿苔蘚,有的得到修繕,儘管如此,但整條村子還保持著原來的建築風貌。據村民介紹,清朝末年,地方兵荒馬亂,盜賊猖獗,聰慧的西朝村民為了防禦盜賊,保衛家園,在村前後的大閘、小閘門旁邊各建了一座碉樓。一旦盜賊來了,就關上閘門,在碉樓里進行還擊,屢次打退盜賊的進犯。1918年,村民又在村子背後建了一幢占地50多平方米的碉樓,該碉樓為三層。與前兩座碉樓不同的是,這幢碉樓底層全用長方形條石築徹,堅不可摧。現在,這幢碉樓的槍眼還清晰可見。三座碉樓的建成,進一步提高了村子的防禦能力,給予盜賊有力打擊。潮起潮落,風吹雨打,300年後的今天,西朝村前後的大閘、小閘門仍堅固無比,它們有如兩位忠誠的衛士,幾百年如一日,守護著這條古村落。說起這段歷史,村民眉飛色舞,無比自豪。如今,儘管這三幢曾經有標誌性的建築早已百孔千瘡,有的甚至銷聲匿跡,但它卻記載著當地人的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閃耀著一種光華。時代變遷,現在人們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多數的村民外遷。曾經有800多人口的西朝村,如今僅剩下100多人。留下的多為老人,他們甘受寂寞,守候著這方生養自己的故土,守候著那一座座棲息的古屋。他們說,再也離不開那幾畝田地,再也離不開村邊那棵和他們朝夕相伴的老榕樹,再也離不開這個幽靜的村子了……[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