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中山大學 法學教授*中山大學 法學理論專業博士生導師
*男,北京人,1958年生
*主要研究:
法律原理
法學理論
法學歷史
司法制度
*主要履歷: 2007年初秋舊金山
2003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1996-1997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1985-1988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研究生,法學碩士
1981-1985中山大學法學本科生,法學學士
1979-1981中國建築研究院描圖員
1977-1979北京衛戍區服兵役
*主要論文(均為獨立作者):
2007 “歷史比較的某些問題——關於近現代中西法律理論”,《法制與社會發展》第3期
2007 “‘法律’字詞的使用是怎樣實踐的——在康熙世界與孟德斯鳩世界之間”,《清華法學》第3期
2007 “‘法律’字詞的使用、翻譯的話語實踐”,《北方法學》第3期
2007 “怎樣看待中國法學的‘法條主義’”,《現代法學》第2期
2007 “走向什麼司法模型——‘宋魚水經驗’的理論分析”,《法律和社會科學》第2卷,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法律’概念是怎樣被使用的——在中西近代日常話語交流中比較考察”,《政法論壇》第3期
2006 “民國時期的‘法學權威’——一個知識社會學的微觀分析”,《比較法研究》第1期
2006 “民國時期法學的‘全球意義’——以三種法理知識生產為中心”,《法學》第1期
2006 “近代法律概念理論的語境分析”,《法制與社會發展》第1期
2005 “法律為何簡約,何為簡約”,《環球法律評論》第2期
2005 “中國法學期刊與法學研究”,《法制與社會發展》第1期
2005 “司法中的法律論證資源辨析:在‘充分’上追問”,《法制與社會發展》第1期
2005 “西方法學理論的‘中國表達’,《政法論壇》第1期
2004 “重新理解法律移植——從‘歷史’到‘當下’”,《中國社會科學》第5期
2004 “Historicist Approach to Legal Transplantation and Social Consensus Build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3
2004 “法學‘科學主義’的困境——法學知識如何成為法律實踐的組成部分”,《法學研究》第3期
2002 “村學鄉學——一種鄉村制度的話語構建”,《天涯》第6期
2002 “現代性觀念與現代法治”,《法制與社會發展》第3期
2002 “走進現實的法律生活”,《中國社會科學》第3期
2002 “重讀奧斯丁的《法理學的範圍》”,《環球法律評論》第1期
2001 “西方法學中的‘解構’運動”,《中外法學》第5期
2001 “‘法律審判’背後的譜系”,《天涯》第5期
2000 “法律科學?”,《天涯》第4期
2000 “中國法律教育之路”,《中外法學》第2期
2000 “法理學的基本使命與作用”,《法學》第2期
2000 “中國‘法’概念理論與現代法治觀念的關係”,《清華法治論衡》第一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9 “憲法修改與憲法解釋的有益平衡”,《法學研究》第5期
1999 “法治·分權·法律現代性的困惑”,《比較法研究》第2期
1999 “法律解釋·法律民主”,《天涯》第4期
1999 “解讀法律文化的獨特方式”,《二十一世紀》(香港)第2期
1998 “德沃金的法理學革命”,《比較法研究》第3期
1998 “法律解釋中的‘大眾話語’與‘精英話語’”,《比較法研究》第1期
1998 “梳理法律的核心要素”,《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一),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7 “德沃金的‘理論爭論’說”,《外國法譯評》第3期
1997 “解讀‘法律爭議’——德沃金法理學的一個視角”,《中山大學學報》第1期
1996 “哈特法律概念理論的模式建構及其歷史定位”,《比較法研究》第4期
1996 “哈特司法理論評析”,《學術研究》第2期
1995 “‘法不禁止便自由’的重新審視”,《法律科學》第5期
1995 “法律‘強制力’觀念的弱化——當代西方法理學的本體論變革”,《外國法譯評》第3期
1995 “產權在交易中的促進作用——經濟分析法學關注的一個焦點”,《中山大學學報》第3期
1994 “疑難案件中法律適用的理論與實踐”,《比較法研究》第3期
1993 “論身份性法律規範”,《學術研究》第5期
1993 “略論法律適用中的疑難案件”,《中山大學學報》第3期
1993 “阿爾諾的法律確證理論”,《外國法譯評》第3期
1992 “描述性的法律概念與解釋性的法律概念”,《中外法學》第3期
*主要著作(均為獨立作者):
2007 《西方法律思想導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有產階級的法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一種歷史實踐——近現代中西法概念理論比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法理學導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法學作業》,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西窗法雨》,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語境中的法學與法律》,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古律尋義》,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1999 《法律的隱喻》,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9 《中國法學初步》,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8 《西方法學初步》,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8 《法律是什麼》,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主要譯著(均為獨立譯者):
2004 《簡約法律的力量》(理察·A·愛波斯坦著)·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0 《法理學的範圍》(約翰·奧斯丁著)·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1992 《作為主要規則和次要規則相結合的法律》(H·L·A·哈特著)·《法學譯叢》第4期
1991 《法律推理問題》(H·L·A·哈特著)·《法學譯叢》第5期
*主要獲獎(均為獨立獲獎):
2007 廣東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論文:“法學‘科學主義’的困境”)
2006 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論文:“重新理解法律移植”)
2006 法務部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二等獎(論文:“重新理解法律移植”)
2005 廣東省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論文:“走進現實的法律生活”)
2005 2005年度中山大學文科優秀中青年學者(桐山獎)
2003 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著作:《法律是什麼》)
2002 法務部第一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優秀獎(論文:“西方法學中的‘解構’運動”)
*主要課題:
2005-2007法務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重點項目(主持)
2002-200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主持)
*報刊專欄(均為獨立作者):
2001 “法律閱讀”·《文匯報》
1999-2000 “史案新說”·《法制日報》
1997-1998 “古律尋義”·《南方周末》
1996-1997 “西窗法雨”·《南方周末》
1995-1996 “打官司秘笈”·《南方周末》
*主要隨筆(均為獨立作者):
2005 “民國法學家的‘一種生活’及其法學”,《書城》第8期
2005 “律師閱讀什麼?”,《中國律師》第8期
2005 “法學家在近現代”,《書城》第3期
2004 “從《水滸》的翻譯看”,《清華法治論衡》第四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 “政法實踐的故事”,《南方周末》4月1日D30版
2004 “漂亮的書”,《南方周末》5月13日D30版
2004 “意識形態的分裂”,《法學家茶座》第6期
2003 “有產階級的法律”,《法學家茶座》第5期
2002 “小額官司”,《中山大學法律評論》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公民,你有沉默權——域外沉默權一瞥”,《南風窗》第9期
1999 “讀‘聽來的故事’”,《廣州文藝》第6期
作品目錄
目錄引言:西方法學的出發點
1.從審判蘇格拉底說起
2.一種常識的法律看法
3.觀察法律的不同視角:你 我 他
4.法律理解的多重可能性
5.“常識的法律觀念”能否具有“霸權”地位
6.理論視域中和實踐視域中的“法律”
上篇 法律內在品格的追尋:一種本體論
一、“政治學”的透視
7.詭辯者如是說:強者的利益
8.政治契約
9.法律的文字與立法者的意圖
10.法律命令說的思考起點
11.命令、義務、制裁和主權者
12.立法者自我恐嚇的“悖論”?立法約束
13.我有權做啥
14.法律強制說
15.困擾法律強制說的一個對比:主權者和強暴者
16.法律整體上的強制性
17.國家的“包裝 ……
18.普遍性的白紙黑字規則?特殊情況
二、“社會學”的觀察
19.有爭議的案件:里格斯訴帕爾瑪
20.侯德里主教的名言:解釋者一言九鼎
21.法院判決的最終效力
22.規則和具體判決
23.“法律顧問”和壞人的習慣:預測
24.好人?法官?預測
25.法律=具體判決
26.幾個問題
27.從“規則的解釋”走向“社會學的觀察”
28.國家法的實際作用
29.國家法底層的或旁邊的民間規則
30.“活的法律”(lebendesRecht)
31.“活的法律”與“國家法律”的衝突
32.怎樣區別法律和其他社會規則?
33.“合法”與“非法”的用詞習慣
34.確定“活法”的困難
35.開闢新航線:認識“好人”
36.好人的態度?義務
37.法律的獨特要素
38.官吏和法律
39.觀察行動和觀察態度
40.法律中的行動與行動中的法律
三“規範學”的假設
41.用“規範’的概念替換法律背後的“意志’
42.意志?默認?認可
43.追蹤法律的最終效力?詢問義務的來源
44.“規範”面面觀
45.假設的理由
46.“應當”與“是”
47.法律效力的“原因”和“條件’
48.對圖倫茲的社會組織式強制?“應當”
四、“解釋學”的解釋
49.語詞的通常用法
50.“實證”的策略:尋找法律的“出處”
(從哪裡來的)
51.觀察者的“目的”
52.具體法律背後的潛在原則
53.帕爾瑪案里的“理論爭論”
54.真沒有一個類似“認可規則”那樣的東西?
55.對具體判決結果沒有爭議的案件
56.法律在解釋中完成
57.內在參與者的“看法”
58 最精美的論證?惡法
中編 實際存在的法律和應當存在的法律:
一種認識論
一、兩種法律秩序
59.希臘悲劇《安提戈涅》
60.高一級的與低一級的法律
61.人眼中的人制定的法律和神制定的法律
62.違反克瑞翁法令的權利
二、自然法、自然權利和社會契約
63.自然法=判斷事物的理性
64.維多利亞的傳說――自然權利
65.社會契約的一種說法?人法的目的
66.對抗人法的理由
三、自然法、自然權利和社會契約的另一路解釋
67.自然法和自然權利=自利自愛
68.掏出全部權利的社會契約
69.順從人法的理由
四、壞的法律不是法律
70.納粹的惡法
71.法律的內容和形式的好壞
72.“惡法非法”一說的理論麻煩
73.“惡法非法”一說的實踐麻煩
五、壞的法律也是法律
74.解釋者和評論者
75.法律改革?“痛苦”選擇?法官的職責
76.“法律實際是什麼”與“法律應當是什麼”
在事實上和概念上的聯繫
77.安提戈涅“惡法亦法”?“惡法非法’
78.“惡法亦法”一說的理論麻煩?社會角色
利益關係
79.“惡法亦法”一說的理論麻煩?理論背後的價值觀念
80.“惡法亦法”一說的實踐麻煩?法律專制
81.選擇“邪惡”
六、道德的法律強制
82.沃爾凡登報告(WolfendenReport)
83.道德的法律強制
84.德夫林“標準”
七、劃清法律與道德
85.基本善惡的道德和“公說婆說”的道德
86.“康德定理”
87.法律強制本身的道德問題
88.支持德夫林還是哈特?
下篇 法律“優劣”的對話:一種價值論
一、問題的引出
89.秩序優先
90.安提戈涅悲劇和蘇格拉底困境的另一種解釋
二、哲學王的統治與法律的統治:初次對話
91.法律的缺陷:無法實現真正的“相同對待”
92.法律解釋的困難
93.“包細亞”的智慧
94.完人和絕對真理
95.柏拉圖“人治”的問題
96.再論法律的缺陷
97.人性的弱點?獸性的“囚籠”
98.權力的誘惑與腐蝕
99.法治的要素:普遍的服從和良好的法律
100,一般規則和自由裁量(酌情處理)
三、開明專制與權力制約的法治:再次對話
101.開明專制:重溫哲學王
102.時來運轉的阿諾德
103.立法和司法的分開
104.法官的“獨立王國
105.窺視亞里斯多德式法治的“背後”
106.孟德斯鳩定理:分權制衡
107.美國人的權力遊戲規則
108.遊戲規則的終點
109.再看一般規則的範圍?馬歇爾神話
四、第三種聲音:民主、公意、法律
110.法治與民主的勾連
111.鄉村式的小社會
112.公意
113.法律的政治基礎
114.托克維爾的反調:多數人的專制
五、反省法治
115.啟蒙觀念中的“宏偉法治藍圖”
116.“馬車”、“手推車”和“腳踏車’
117.亞里斯多德的辦法
118.原則式的“柔性法治”
119.法律的“目的”?法治
120.“魚”和“熊掌”
121.湯姆的命運?法律制度之中的原則矛盾
122.醫生的責任?法律制度中的規則矛盾
123.法律規則自己的內在矛盾
124.法律的不確定性?法治
125.法治的一元與多元?政治民主與法律民主
126.觀察者的姿態
注釋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