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西峽金釵石斛又名:伏牛山金釵石斛、西峽金釵石斛鮮條、石斛金釵、金釵草、金釵還魂草。西峽金釵石斛為多年生草本,莖叢生,上部稍扁而稍彎曲上升,高10~60cm,粗達1.3cm。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溫暖、潮濕、半陰半陽的環境中,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氣濕度大於80%、 1月平均氣溫高於8℃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對土肥要求不甚嚴格,野生多在疏鬆且厚的樹皮或樹幹上生長,有的也生長於石縫中。
主要價值
西峽金釵石斛滋陰清熱,生津止渴。西峽金釵石斛用於熱病傷津、口渴舌燥、病後虛熱、胃病、乾嘔、舌光少苔。 石斛一名始見載於《神農本草經》。據馬繼興《神農本草經輯注》記載:"石斛,一名林蘭。味甘,平,無毒。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藏虛勞嬴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據以上記述,僅對石斛的性味、功能與主治範圍等作了一定敘述,而對石斛的形態、特徵等未有描述。因此,無法考證所述為何種植物。
《本草綱目》稱它有“強陰益精、厚腸胃、補內孢不足、輕身延年”之功效。歷史上稱金釵石斛乾之而不槁,嚼之且無渣漬,味濃厚而無脂膏,養胃益液,卻無清涼礙脾之慮,確為無上妙品。以之代茶,生津潤喉、嗓音不衰;取之提煉,抗菌防癌,延緩衰老。因此功效奇特,市場稀缺,素有“千金草,軟黃金”之稱,被譽為中華幾大仙草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