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遺址[河南]

西山遺址[河南]
西山遺址[河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山,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晚期遺址,發現有距今日5300年至4800年前城址。它的發現對我國文明起源研究有重大意義。城址平面略呈橢圓形,直徑約200米,城址面積約3.1萬平方米。城牆系以版築法夯築,殘高3米,發現有城門、房址、墓葬、窖穴等,出土了數千件陶、石、骨、蚌器及大量獸骨、植物種子等。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河南省
西山遺址IV-12

簡介

西山城距今5300~4800年,是迄今中原地區最早的史前城址,圓形,最大徑180米,面積約34500平方米,城內建築基址多有奠基坑,用瓮棺葬埋葬兒童,

..

已發現窖穴與灰坑2000餘座,出土大量各類遺物。遺址面積大、堆積厚,時代跨越了仰韶時代早、中、晚三個時期,是豫中地區為數不多的經大規模科學考古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遺址出土數量眾多、錯綜複雜的遺蹟、遺物,為我們研究仰韶時代豫中地區考古學文化面貌特徵、文化性質、聚落形態、社會組織、喪葬習俗、生態環境、與周邊文化關係等諸多問題提供了詳盡的實物資料。西山城址距今約5300年至4800年,是當時國內發現年代最早、建築技術最為先進的早期城址。這在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它開啟了後代大規模城垣建築規制的先河,其建築方法、形制結構無疑對中國古代城址的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顯示了巨大的進步和創造力。西山城址的發現不僅僅對於探討中國早期城市的起源,而且對於研究華夏早期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及中原地區在其中所起的歷史作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發 掘

西山遺址位於鄭州市惠濟區西北23公里枯河北岸的二級階地上,西北與低山丘陵相連,東南為黃淮大平原。1985年石刻館選址中發現,1993~1996年經多次發掘,揭露面積6385平方米,共清理房基170餘座,窖穴、灰坑1800餘座、灰溝20多條、墓葬200餘座、瓮棺葬170多座,出土大批陶、石、骨、蚌器等人工製品以及獸骨、種籽等動植物遺骸。其中最重要的發現,首推仰韶文化晚期夯土建築城垣——西山古城。

..

西山的遺址的文化層堆積按順序可分為3期:第1期遺存約相當於後崗一期文化,但多為零星分布,遺蹟、遺物較少;第2期遺存最為豐富,文化性質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第3期則為仰韶文化晚期的秦王寨類型。西山古城即始建於此期早段,廢棄於此期晚段,絕對年代為距今5300~4800年。
西山古城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城址,它的發現是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重要收穫,對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城市的發展等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996年12月25日,國務院公布西山古城址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內涵:

1992年9~11月,河南省文物局在西山遺址舉辦首屆考古鑽探領隊培訓班,從此揭開了西山遺址大規模科學考古發掘的序幕。1993年至1995年,國家文物局在西山遺址又先後舉辦了三期考古領隊培訓班。
..

鄭州西山仰韶晚期城距今5300~4800年,是迄今中原地區最早的史前城址,圓形,最大徑180米,面積約34500平方米,城內建築基址多有奠基坑,用瓮棺葬埋葬兒童,已發現窖穴與灰坑2000餘座,出土大量各類遺物。

發掘意義:

鄭州西山遺址面積大、堆積厚,時代跨越了仰韶時代早、中、晚三個時期,是豫中地區為數不多的經大規模科學考古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遺址出土數量眾多、錯綜複雜的遺蹟、遺物,為我們研究仰韶時代豫中地區考古學文化面貌特徵、文化性質、聚落形態、社會組織、喪葬習俗、生態環境、與周邊文化關係等諸多問題提供了詳盡的實物資料。
..

西山城址距今約5300年至4800年,是當時國內發現年代最早、建築技術最為先進的早期城址。這在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它開啟了後代大規模城垣建築規制的先河,其建築方法、形制結構無疑對中國古代城址的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顯示了巨大的進步和創造力。西山城址的發現不僅僅對於探討中國早期城市的起源,而且對於研究華夏早期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及中原地區在其中所起的歷史作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