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西定哈尼族布朗族鄉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轄區內的西部,地處東經100″10′,北緯21″57′,東與勐遮鎮相連,南鄰打洛鎮,北與勐滿鎮毗臨,西與緬甸隔江相望,國境線長54.5公里。全鄉總面積為615.49平方公里,鄉政府駐西定村委會團結大寨,距縣城48公里。全鄉轄西定、 暖和、 南弄 、怕龍、 舊過、 曼馬 、曼來、 章朗、 曼佤、 曼皮、 曼邁11個村委會,89個村民小組。該鄉地勢東高西低。最高點在小黑山,海拔2249米,最低點在南孟河交匯處,海拔668米。歷史沿革
“西定”是傣語地名。西:拉或湊;定:胡琴。西定意為“拉胡琴”的地方。傳說釋迦牟尼巡遊到此地,百姓熱情招待,並拉琴助興,釋迦牟尼便將此地命名為西定。歷史上西定錄屬於勐遮管轄。1947年置舊筍鄉,1950年置別舊區,屬南嶠縣。1953年置版納西定,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州)。1958年屬勐遮縣。1969年屬勐海縣,設向東公社,1973年改西定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置西定哈尼族鄉。原巴達布朗族哈尼族鄉,1950年屬勐遮。1950年設曼兌區,屬南嶠縣,1953年屬版納曼墩。1958年置巴達區,1973年改巴達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置巴達布朗族哈尼族鄉。2004年撤銷原西定哈尼族鄉和巴達哈尼族布朗族鄉,合併設立西定哈尼族布朗族鄉。
人口狀況
截至2006年底,全鄉共有5024戶23881人,其中,農業戶數4678戶22247人,勞動力11652人,少數民族21506人,占全鄉總人口的90.05%,其中,哈尼族11477人,布朗族7502人,年內出生133人,死亡91人,轄區人口密度38人/平方公里。全鄉人口出生率7‰,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07‰,綜合節育率為85.8%,全鄉參加農村醫療15199人,參合率為72.94%。
自然資源
截至2006年底,全鄉共有耕地面積91922畝。(其中,田16739畝,地75183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積3.97畝。農作物播種面積為86663畝。2006年末全鄉糧豆播種面積47545畝,產量為8572092公斤。其中:早稻7558畝,產量為1249490公斤,水稻14343畝,產量為4443924公斤,玉米21913畝,產量為2717015公斤。經濟作物面積為34964畝。茶葉種植面積26503畝,可採摘面積19687畝,新植面積3175畝,產量為7179百公斤。甘蔗種植面積13166畝,2005年/2006年入榨量為43625噸。橡膠種植面積為8344畝,266266株,新植面積為7350畝,234886株,當年開割面積為10畝,300株。雲麻種植面積為15626畝。
基礎設施
2006年來該鄉黨委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創造與抓住各種機遇,積極向外爭取各項資金與項目,致力於基礎設施建設。該鄉有79個自然村通自來水,占總數的89%;有88個自然村通電,占總數的99%。農村有拖拉機503輛,農用車37輛,汽車2輛,微型車1輛。年末固定電話1833台,手機2435台,占農村總戶數的39%,有11個村委會89個村民小組通電話;電視覆蓋率達69%。
2006年內,投入公路交通建設資金394.51萬元。其中:擴建曼邁砂石路8公里,投入資金48萬元;擴建曼佤砂石路8公里,投入資金51萬元;擴建曼皮公路10公里,投入資金132萬元;架設曼佤河橋,投入資金26.7萬元;改、擴、新挖雲麻生產路122公里,投入資金122萬元;改、擴建舊賽至勐遮公路,投入資金5萬元;協調配合企業改、擴、新建甘蔗生產路20.8公里,投入資金9.81萬元。年末轄區內公路幹線通車裡程303公里,所轄11個村委會89個村民小組村村通公路(60%以上晴通雨阻)
至2006年,鄉內有(二型)水庫7座,壩塘1座,總庫容236萬立方米。農田有效灌溉4134畝,水利化程度20.39%。
農村經濟
2006年,農業生產總值4340萬元,比上年增加378萬元,增長9.5%。財政收入17.35萬元,比上年減少0.13萬元;財政支出857.56萬元,比上年增加107.39萬元。農民人均占有糧389千克,比上年淨增8千克。農民人均純收入1448元,比上年的1291元增157元,增長12.2%。農村年末擁有耐用消費品;縫紉機920台,機車1826輛人,收錄機204台,電視機3103台,影碟機1912台,電冰櫃49台,洗衣機56台,液化灶36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