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1955年設南院門街道,1960年為公社,1966年更名五星公社,1978年復改南院門街道。1996年,面積0.6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轄太陽廟門、五嶽廟門、湘子廟街、大車家巷、小車家巷、大車家巷第二、蘆盪巷、大保吉巷、小保吉巷、五味什字、廣濟街南、廣濟街北、鹽店街、建華南巷、風雷巷、馬坊門、竹笆市、南院門東、南院門西、市委樓院等22個居委會和西安軍分區、市級機關2個家委會。
1955年設南大街街道,1960年改為公社,後名反修公社,1972年復改南大街街道。1996年,面積0.4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書院門、湘子廟街東段、南大街南段、南大街北段、德福巷、粉巷、東木頭市西段、西木頭市、東澇巷、西澇巷、安居巷、大吉廠、印花布園13個居委會和西北郵電供應處、西北郵電二公司、省版社、光華出版社、省銀行、市工商銀行、西安師範學校、市一醫院、陝西劇協9個家委會。南大街街道併入南院門街道。2002年,轄竹笆市、大車家巷、蘆盪巷、南院門、保吉巷、南廣濟街、鐘樓、印花布園、書院門、德福巷10個社區。
南院門街道地理位置圖
南院門街道
西安市碑林區南院門街道辦事處位於西安市湘子廟街 9號,轄鐘樓以南,明城牆以北,四府街以東,安居巷以西。面積1.05平方公里,人口4萬,有大小街巷27條,駐地單位263家,設1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949年5月西安解放後,陝西省人民政府也曾設於此。1954年10月1日起中共西安市委一直駐在此地。
歷史上的南院門是西安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明弘治九年( 1496年)陝西學使楊一清於南院重修正學書院,以正學之風興邦。清光緒年間設陝西總督部院,集輻射西北的錢莊、鹽店與絲綢商號於南院,一時盛極,綿延至今 。有好商者將南院門的老字號寫成對聯是:鳳翔南院歌九章頌安祥商賈雲集;春來發生藻露堂慧豐祥民富國強。
南院門街道地理位置圖南院門街道位於西安市碑林區西北部,東起竹笆市街,與南大街街道為鄰;西至四府街和蓮湖區接壤;南臨護城河;北至西大街東段。從清代在此設立陝西總督行署始,至民國末,陝西最高行政機關一直駐此。1949年5月西安解放後,陝西省人民政府也曾設於此。1954年10月1日起中共西安市委一直駐在此地。
南院門街道面積0.63平方公里。有街巷21條,街道多為垂直交叉,構成棋盤式街區。其中南院門、竹笆市、南廣濟街等主要街道商店集中,其餘街巷絕大多數為居民院落,其院落多為明清所建,古樸典雅,是西安市古老的居民區之一。1993年底,轄區內有居(家)委會24個,居民7918戶21814人,漢族占96.74%,蒙、回、苗、布依、朝鮮、滿、土家、傣等9個少數民族占3.26%。街道辦事處駐南院門11號。 從明清到民國時期,南院門街道地區店鋪林立,商賈雲集,是西安的政治、文化、商業中心。建國後,轄區市政建設迅速發展,大街小巷先後鋪設了瀝青路面,並廣植行道樹。尤其改革開放後,經1980~1984年的大力整頓街容店貌,鋪設人行道,粉刷街牆等,南院門街道的市容大為改觀。1985年開始,加速了舊城和低洼地區的改造。至1993年底,改造面積占轄區總面積的72%,昔日的小巷老院和低洼地區已不復存在。如今樓房林立,街道寬敞,草綠花紅,面貌一新。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南院門街道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大辦商業服務業,發展傳統的地方經營特色,拓展了正學街錦旗製作、竹笆市家具一條街及南廣濟街鐵器經營範圍。1993年,轄區內擁有商業、服務業等網點116個。 轄區內黨、政、軍機關集中,文化教育事業發達。有中央及省市區機關、企事業單位154家,大學1所,中國小5所,幼稚園4所,影劇院3座。社區服務有較大發展且具一定規模。
南院門社區
南院門社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南院門106號市委家屬院內。社區組建於2000年10月,由原來的南院門居委會、市委大樓居委會合併而成,共有三個院落,13棟樓。現社區總戶數1020戶,總人口2700人。現登記在冊的黨員77名,在職黨員16名。社區內主要單位有中共西安市委、市地稅稽查二局、市地稅稽查三局、西安市第六中學、五味什字國小、西安市電大等單位。2003年10月、11月經居民代表選舉和黨員選舉產生了南院門社區居委會班子和社區黨支部,現社區居委會由15人組成,平均年齡34歲。社區機構健全,辦公設施到位,班子團結,工作努力。近年來,南院門社區堅持以服務民眾為宗旨,面向社區各階層開展又針對性的服務、救助工作。2009年在市委機關小區安裝電子防盜系統,又對小區泥土路面進行了硬化改造,較圓滿的解決了社區供熱管網改造、生活用電線路檢修、改造等工作,改善了社區衛生環境和治安環境,並及時為貧困戶、下崗職工等社區弱勢群體辦理相關優惠和生活補助,逢年過節堅持主動上門看望老弱病殘居民和軍烈屬,適時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在民眾中樹立了良好的社區形象,也贏得了社區駐地單位的積極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