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奧多·德萊塞作品賞析

作者介紹

走近西奧多?德萊塞
西奧多?德萊塞(TheodoreDreiser,1871―1945),是美國20世紀上
半葉傑出的現實主義小說家。他1871年8月27日出身在印第安那州
特雷浩特城(TerreHaute)一個破產的小業主家庭,兄弟姐妹共十三人,
他排行第九。由於父親經常失業,家境十分貧困。小時候,德萊塞在鐵
路旁撿煤渣,過著相當艱苦的生活。他8歲時,沒受過什麼教育的母親
為生活所迫,帶著他和三個幼小的孩子,在中西部四處漂泊。因此子女
們經常被迫輟學。他們一家始終過著貧困的生活。德萊塞童年時期,
飽嘗過物質和精神的貧困之苦。在這種環境中,德萊塞自然享受不到
正常的學校教育。他先在一所教會學校就讀,13歲進中學,但中學還沒
畢業就到芝加哥獨立謀生。1887年,他初次獨自來到芝加哥,先後在餐
館和五金公司乾過粗活。儘管如此,他還是被這個充滿興奮和刺激的
大城市生活所吸引。1889年,在一位教師資助下他進入印第安納大學
念書,但唯讀了一年就為生活所迫而輟學。離開大學後,曾在芝加哥當
過地產公司和家具公司的收賬員,整天挨門逐戶的去收錢,接觸到下層
社會的各種人物和陰暗面,為日後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也決定了他
創作中的悲劇思想和自然主義色彩。1892年,德萊塞進入報界開始了
記者生涯,先後在芝加哥《環球報》(TheGlobe),聖路易斯《環球―民主
報》(GlobeDemocrat)和《共和報》(Republic)任職。德萊塞在芝加哥目
睹了窮人的貧困和富人的偽善,為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思想
基礎和生活基礎。
到了美國社會的現實,於是他拋棄了新聞記者的工作,開始寫作,揭發
社會的陰暗面。
德萊塞在踏進社會之前,並沒有多少文學功底,他有的只是家庭和
個人的不幸經歷和敏銳的觀察力,是記者生涯擴大了他的視野。德萊
塞的審美能力也沒有經過系統的培養。對德萊塞創作有決定影響的是
巴爾扎克。正如他在《自傳》(ABookAboutMyself)中回憶的那樣:“在
很長時間內,我簡直跟巴爾扎克和他筆下的人物一同吃飯,一同睡覺,
一同做夢,一同呼吸,腦子裡裝的是他的想法,眼睛裡看到的是他的城
市。”(潘慶?,1994)因此年輕的德萊塞下定決心,要用巴爾扎克的方法
來描寫美國生活。此外,他還研究過大仲馬、托爾斯泰、哈代等人的作
品,為自己打下了深厚的文學修養基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看
不到改變不合理制度的力量和出路,德萊塞的思想曾陷入苦悶和懷疑。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對德萊塞啟發很大,促使他們思想逐步地發生變
化。1920年出版的政集《敲起來吧,戰鼓》(Hey,Rub-A-Dab-Dab)就是
德萊塞這一時期思想的記錄。他在1929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女性群
像》(AGalleryofWomen)、《悲劇的美國》(TragicAmerica))、《美國是值
得拯救的》(AmericaIsWorthSaving)等作品中,他勇敢地揭露了美國各
個領域的陰暗面。1941年他被選為美國作家協會主席。1945年8月,
加入美國共產黨,同年12月逝世。
德萊塞的作品很多,包括長篇小說8部、短篇小說集4部,詩歌、戲
劇各兩部,散文、政論、特寫7部,但他的主要成就是長篇小說,它們在
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無庸質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德萊塞既是文學
家,又是史學家、畫家和建築師。
德萊塞的創作貫穿他的一生,他將一生親眼目睹的社會現實儘量
以最真實的方式記錄下來,因而他的作品稱得上一部翔實的社會史。
德萊塞於1899年開始創作小說,其後於20世紀初期發表了《嘉莉妹
妹》(SisterCarrie)(1900)和《珍妮姑娘》(JennieGerhardt)(1911)。這兩
部小說都以新興的資本主義社會為背景,突出了資產階級價值觀和道
德觀對人的腐蝕,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物慾橫流的醜惡。如果說這時
的德萊塞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還只有感性的認識,那么他在1925年
出版的《美國的悲劇》(AmericanTragedy)則是他從更長時間的冷靜觀
察中抽象出來的理論。他一眼將當時的美國人看透:為了達到目的,實
現他們所謂的夢想,不擇手段,他們所關心的就是發財和握有大權。因
此,主人公克拉德的悲劇便不是他個人的悲劇,而是美國的悲劇;主人
公克拉德的足跡不是他個人的歷史,而是當時所有美國人的歷史。如
果說前幾部小說還只是側面反映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那么德萊塞龐
大的“欲望三部曲”則是對美國資本主義的一個近景特寫,它們通過主
人公柯帕烏這個典型形象記錄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從自由競
爭的資本主義到壟斷及資本輸出的帝國主義,可以說為馬克思的《資本
論》作了形象的註解。這三部曲歷時30多年,貫穿了德萊塞的大半個
創作生涯,也是對當時社會的最真實的記載,因而他的確算得上一位史
學家了。
同時他又是位細緻的畫家。許多評論家認為,德萊塞的小說生動
地表現了一幅社會風俗畫。他的小說人物眾多,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
階層:有尋歡作樂的“上流社會”的公子、小姐,也有做牛做馬的工廠里
的工人;有道貌岸然、勾心鬥角的政治家,也有骯髒齷齟、打情罵俏的妓
女;有被有錢人玩弄的天生麗質的窮苦女人,也有勾引相貌俊美的青年
男子的富家小姐;有飛黃騰達的勝者,也有貧困潦倒的敗者;有偽善的
醫生,也有醃?的律師……對這一切的描寫是如此細緻、精確而又廣
博,簡直如同一幅美國資本主義時期的“清明上河圖”。
從他的寫作風格來看,德萊塞又是一位熟練的建築師。他的一部
作品如同一幢高樓,是他用一點一點的細節堆砌而成――當然不是胡
亂的堆砌,而是有計畫地將它們連線起來,安排在恰當的地方。這堆砌
磚頭的過程有時可能顯得雜亂、零散和冗長。然而當高樓全面峻工之
時你會發現它是何等的雄偉。德萊塞作品的特點就在於它的整體效
果。過去美國界經常爭論不休的就是德萊塞的文體問題。許多批評家
曾指出,德萊塞“文筆拙劣”。(龍文佩,莊海驊,1989)其作品表現形式
也很粗俗。他的寫作雖然不像有的文化修養高的作家那樣文雅精緻,
那樣具有彈性和美感,有時還會用詞不當,文理不通,但他的描寫多數
情況下是成功的。他就是通過大量的細節描寫來展現人物的社會背
景,使小說具有生活真實感,反映社會的現實。
德萊塞早期曾一度試圖以生物學觀點和人性論、宿命論等唯心主
義觀點去解釋社會現象。(楊為珍,張永昊,1982)他有時過於強調環境
的因素,如在《嘉莉妹妹》和《美國的悲劇》中,強調社會對人物的腐蝕而
導致了主人公的墮落,具有明顯的自然主義色彩。此外,他還認為,人
分為強者和弱者,強者勝,弱者敗。這種思想體現在他對柯帕烏這樣人
物的雙重感情上,他在“欲望三部曲”的第三部《斯多葛》(TheStoic)中
對柯帕烏的溫性生活進行了過多描寫,削弱了對這種典型人物的批判
力度。這些是他作品的局限性。
然而,就整體而言,德萊塞的作品突破了美國傳統的小說主題,對
美國社會陰暗面進行了大膽揭露,這是許多作家無法相比的。
本書共收集了德萊塞的7個短篇和3個長篇的節選。收入的7個
短篇為:《黑人傑夫》(NiggerJeff)、《市長和他的人民》(AMayorandHis
People)、《失去的菲碧》(TheLostPhoebe)、《鄉村仇人》(Village Feud-
ists)、《了不起的魯爾克》(TheMightyRourke)、《老羅高姆與他的西萊
沙》(OldRogaumandHisTheresa)和《“空虛,空虛,”講道者雲》(“Vani-
ty,Vanity,”SaiththePreacher)。收錄的三個長篇選節分別來自《美國
的悲劇》(American Tragey)、《嘉莉妹妹》(SisterCarrie)和《巨人》(The
Titan)。
德萊塞是一個多產作家,作品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戲劇、詩歌、
雜文等。我們本想將德萊塞的各類作品都介紹給讀者,但由於多方面
原因,我們沒能收集到他的戲劇、詩歌等類型的英文資料,希望廣大讀
者朋友能夠諒解。德萊塞的大部分作品篇幅都較長,有的地方文字也
較難懂,我們在編譯過程中,對有的作品進行了刪減,對較難的地方也
加了註解。
德萊塞的作品從一開始就受到中國讀者的喜愛。今天,德萊塞所
描寫的美國鄉村和城市已今非昔比,美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也
有了很大變化。廣大讀者在了解德萊塞筆下的美國時,一定會對現在
的美國社會有進一步的認識。
本書獻給所有喜愛文學的青年朋友,希望大家能通過閱讀本書對
英美文學產生更濃厚的興趣。由於我們水平有限,收集的作品類型也
不夠全面,本書一定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廣大讀者朋友能提出寶
貴的意見。
編著者
1998年10月於武漢

作品目錄

目 錄

走近西奧多?德萊塞)
黑人傑夫
市長和他的人民
失去的菲碧
鄉村仇人
了不起的魯爾克
老羅高姆與他的西萊莎
“空虛,空虛,”講道者雲
美國的悲劇
SisterCarrie
嘉莉妹妹
TheTitan
巨人
西奧多?德萊塞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