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胡人識寶傳說

唐代以前,中國民間早有關於寶物與識寶者的傳說流傳。 隨著社會的發展,這類傳說的內容與形態也有所變化。 這是西域胡人識寶傳說在發展中產生的一種新的形態。

西域胡人識寶傳說

正文

唐代流傳的一種民間傳說。屬於識寶傳說的一種類型。“西域胡人”是唐代中原漢人對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亞、西亞地區及至更遠國度的人們的習慣叫法。這裡的識寶人主要指當時與唐代通商最頻繁的波斯人大食人
西域胡人識寶傳說的基本情節是:某人以某種機緣獲得一物,後被西域胡人所見,認為至寶,以高價收買,並告以此寶名稱和用途。這類傳說的特點是:識寶者為西域胡人(稱為“胡商”、“胡僧”、“波斯胡”、“西國人”等),他們有非凡的識寶能力,有時能憑感應尋得寶物,而寶物的用途又往往是幻想的、超現實的。
唐代以前,中國民間早有關於寶物與識寶者的傳說流傳。唐代海外交通發達,與西域諸國貿易和友好往來頻繁,這類傳說便逐步與西域胡人聯繫起來。西域胡人識寶傳說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唐代政治、經濟和習俗,從中還能看到某些西域人的生活和文化狀況,對研究唐代社會、中西交通、中外關係具有參考價值。這類傳說對當時和後代的文人創作(傳奇、小說等)也有一定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這類傳說的內容與形態也有所變化。經歷宋、元、明、清諸代,它表現出與地方風物傳說結合的趨勢,故事名稱也逐步改為“回回識寶”、“江西人覓寶”等。鴉片戰爭以後,反對外國侵略思潮興起,它進而演變為“洋鬼子盜寶”和中國人民奮起護寶的傳說,識寶者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所反映的社會內容也更為深廣。這是西域胡人識寶傳說在發展中產生的一種新的形態。
唐代西域胡人識寶傳說的資料,主要保存在唐代、五代文人筆記中,如《集異記》《酉陽雜俎》《宣室志》、《廣異記》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