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夔紋方鼎
夔是傳說中近似蛇與龍的動物。古書記載夔的頭上有角,只有一隻足,又稱夔龍。這種紋飾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設計者往往將兩隻夔兩頭相對,,中間呈現出饕餮的形狀,或許這種夔龍與饕餮的結合更能體現神的幻化。
夔是傳說中近似蛇與龍的動物。 古書記載夔的頭上有角,只有一隻足,又稱夔龍。 設計者往往將兩隻夔兩頭相對,,中間呈現出饕餮的形狀,或許這種夔龍與饕餮的結合更能體現神的幻化。
夔是傳說中近似蛇與龍的動物。古書記載夔的頭上有角,只有一隻足,又稱夔龍。這種紋飾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設計者往往將兩隻夔兩頭相對,,中間呈現出饕餮的形狀,或許這種夔龍與饕餮的結合更能體現神的幻化。
獸面紋夔足銅鼎,又稱廿三祀盂鼎。獸面紋夔足銅鼎形制為:立耳;深垂腹,腹上部飾曲折角獸面紋;足上部飾外卷角獸面紋、出脊,足下部略呈蹄形。鼎內鑄有銘文19行...
文物簡介 文物工藝 鼎文化 銘文 收藏經歷主要包括青銅禮器、樂器、兵器、工具和其他日用雜器等。西周是中國古代銅器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青銅冶鑄技術繼續發展,銅器的數量有較大的增長,但種類有一...
基本概念 正文 銘文特點 發現及研究 年代及分期1975年3月15日,陝西省扶風縣法門鄉莊白村村民在犁地時發現一批西周銅器,經扶風縣博物館派人現場調查清理,發現這是一座西周墓,共出銅器18件,其中三件...
文物簡介 發現西周冬方鼎甲,通高27.5厘米,口寬26厘米,口長17厘米,重6500克,圓角長方形,兩立耳,四柱足,平蓋。
西周小克鼎是西周晚期的一件青銅器。
文物信息 發現歷史 主體鑑賞 藏品信息 銘文鑑賞西周刖形方鼎,出自西周晚期,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博物館藏 通高19厘米,口徑9.7-12.7厘米。1985年古寧城小黑石溝出土,器分上下兩層,上層腹橢方形...
鼎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青銅器,三足,兩耳,通常刻有精細的紋飾。鼎最初是一種炊具,後來因用於烹飪祭祀給神的犧牲,而上升為禮器,成為國家政權中君主、大臣等權力象...
字面釋義 器具簡介 鼎的文化 發展歷程 青銅器材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滅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徑22...
名稱來源 簋內銘文 文物鑑賞 價值地位鼎在中華歷史傳統文化中具有極其崇高的意義,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性器物,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象徵。鼎是青銅器的最重要青銅器物種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
鼎的簡介 九鼎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辛方鼎 其他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