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38年,在中國西南邊城昆明,誕生了一所特殊的大學,由國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合併而成,這就是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僅僅存在了九年時間,但是其成就與光輝,已經逾越了時代和疆域的界限,成為奉獻給整個世界的豐厚遺產。畢業學生3882人,卻走出了8位兩彈一星元勛、2位諾貝爾獎得主(楊政寧、李政道)、173名兩院院士、100多位人文大師。
分集劇情
第1集《八音合奏》農人忙著耕耘、播種、收穫,漁人得在運河裡撒網捕魚,女人得紡織縫補,商人忙著買賣,工匠們忙著製作精巧的成品,讀書人則高聲誦讀,默記“四書五經”,然後參加科舉。中國有成千上萬這樣的村落,共同的文字,共同的生活理想,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科舉制度則使整個國家結為一體,而成為大家所知道的中華帝國。
第2集 《剛毅堅卓》當象牙之塔的師生真正走向戰亂中國,在跨越湘、黔、滇三個省份,行程三千多里的行走當中,他們真正了解了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和人民,他們的意志得到磨礪,心靈受到震撼,思想得以升華。這次行走成為了聯大師生的共同精神財富,“剛毅堅卓”得以成為聯大校訓。而這四個字,正是聯大師生在昆明辦學八年的寫照:他們經歷轟炸、貧窮、病痛,卻從未間斷過教學與研究。
第3集《大學之大》1937年7月,天津人楊苡高中畢業,她的成績本可以讓她被保送南開大學,可是突如其來的七七事變,讓她無書可念。幾個月後,她得知由清華、北大、南開共同組成的長沙臨時大學遷往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便決定乘船離開天津。
第4集《火的洗禮》1938年的秋天,日本軍隊陸續占領廣州和武漢。至此,中國的大片領土淪陷。在昆明的街頭,不斷出現來自淪陷區的青年學生。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穿越一道道火線,只是為了在中國找到一張安靜的課桌。然而,遠離戰場的雲南真的安全嗎?
第5集《嘉蔭長留》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昆明南屏電影院,一場群架,箭在弦上。原因是一名外地觀眾模仿雲南話,給正在放映的一部外國電影加了戲謔的旁白,因此惹惱了在場的雲南人。1938年5月,雲南本地最大的兩家報刊連篇累牘地刊發聲討文章,聲討對象是一位作家,他此前曾在一篇文章里把雲南人比喻成牛,令雲南人感到受辱。這位觀眾和這位作家,都來自西南聯大。
資料參考於
幕後製作
該片走遍中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訪問49位西南聯大的學子,片中通過他們和教師後代的記憶重現了西南聯大的歷史和校園生活。除了採用第三者敘述外,關於當時生活、學習的場景,及個人的生活經歷,全部採用他們著作中的原文,用獨白方式進行展現,以構築還原當時的情景、氛圍。
該片拍攝的兩年期間,攝製組前往雲南省檔案館、美國國家檔案館、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圖書館等館所,尋找到一些西南聯大珍貴的影像和照片。
該片對史料的蒐集和口述歷史的記錄堪稱‘搶救式’的,片中出現的300多張珍貴的歷史圖片為首次面世,接受採訪的49位西南聯大學子,最年輕的已年滿90歲,節目還沒播出,他們當中已有3位去世了。
主創團隊
出品人 | 趙金、金越 | |
總策劃 | 羅傑、饒衛 | |
總監製 | 郭夲敏 | |
策劃 | 許秋芳 | |
監製 | 張力、李裔群 | |
製片人 | 余立軍 | |
執行製片人 | 徐蓓 | |
總導演 | 徐蓓 | |
導演組 | 楊芸、周卉、吳鏑 | |
製作總監 | 郭剛 | |
主攝影 | 吳旭 | |
音樂總監 | 范宗沛(中國台灣) | |
插畫創作 | 曹途 | |
分集導演 | 《八音合奏》 | 徐蓓 |
《剛毅堅卓》 | 徐蓓 | |
《大學之大》 | 吳鏑 | |
《火的洗禮》 | 周卉 | |
《嘉蔭長留》 | 楊芸 | |
分集剪輯 | 《八音合奏》 | 肖沛松 |
《剛毅堅卓》 | 張幫貴 | |
《大學之大》 | 吳鏑 | |
《火的洗禮》 | 周卉、唐曉露 | |
《嘉蔭長留》 | 楊芸 | |
攝影 | 王昱然、郭剛、李侗、付鵬 | |
航拍攝影 | 張幫貴 | |
攝影助理 | 扶驍瀟、周平、徐廷飛、鄧邦清 | |
燈光 | 周平 | |
動畫特效 | 銳智盛揚文化傳播 | |
視覺設計 | 蘇順傾 | |
片頭製作 | 吳鏑 | |
片名題寫 | 吳德建 | |
分集字幕 | 《八音合奏》 | 肖沛松、張翅鵬 |
《剛毅堅卓》 | 張幫貴、張翅鵬 | |
《大學之大》 | 肖沛松、袁銘澤 | |
《火的洗禮》 | 唐曉露、吳曉東 | |
《嘉蔭長留》 | 程文理、袁銘澤、張幫貴 | |
分集調色 | 《八音合奏》 | 張幫貴 |
《剛毅堅卓》 | 王濤 | |
《大學之大》 | 張幫貴 | |
《火的洗禮》 | 張幫貴 | |
《嘉蔭長留》 | 王濤 | |
特效 | 胥曉鑫 | |
圖片處理 | 吳曉東、劉榮熙 | |
包裝合成 | 文汐文化傳播 | |
預告片製作 | 吳鏑 | |
播音指導 | 李立宏 | |
解說 | 李龍濱 | |
男生旁白 | 李立宏、龍凌雲 | |
女生旁白 | 張麗敏 | |
作曲/演奏/編曲 | 范宗沛、彭彥凱、林海、李思慧、蘇子茵、楊萬得 | |
《日月西東》音樂提供 | 李壽全 | |
錄音合成 | 瞿衛軍、劉芳 | |
製片 | 林雨佳、扶驍瀟、黃珂兮、王琰 | |
前期調研 | 彭然、金夢、劉靖瑩 | |
資料 | 彭然、Jeff Howard Krulik、張翅鵬 | |
場記 | 孫榮芳、林雨佳、王琰 | |
翻譯 | 王瓊、鄒蜜、彭然 | |
特別鳴謝 | 西南聯大北京校友會秘書 | 胡康健 |
《清華名師風采》編委 | 周文業、史際平、陶中源、周廣業、胡康健 | |
沈叔平先生攝影作品提供者 | 沈頤 | |
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 | ||
鳴謝 | 陳君天、金飛豹、章東磐、丁雯靜、張鳴、鄧康延、黃彩良、譚徐鋒、王子蘭、錢鷗、張漫、劉媛、巫一毛、劉士永、胡曉真、查重傳、吳俊松、楊海冬、張秋梅、鄭克揚、路樹強、龍美光、楊立德、戴美政、鄧志平 註:片中所注年嶺為2017年至2018年拍攝期間受訪者年嶺 | |
影像提供 | 西南聯大校址復原動畫 | 百度 |
星空延時 | 北京way電影工作室 | |
雲南彩色歷史照片 | 格瑞葛·米勒特 | |
攝影 | 柯林頓·米勒特 | |
長沙臨時大學圖片 | 許正本 | |
部分圖片攝影 | 西德尼·甘博、小川一真、方蘇雅、意姆斯·利卡爾頓 | |
協助拍攝 | 雲南師範大學、雲南師範大學西南聯大博物館、昆明市委宣傳部、昆明市盤龍區文管所、昆明市呈貢區文管所、昆明市五華區文管所、昆明市宜良區文管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宣傳部、蒙自市委宣傳部、昆明市盤龍區拓東第一國小、雲南大學宣傳部、清華大學宣傳部、北京大學宣傳部、南開大學宣傳部、南開大學幼稚園、天津南開中學、重慶銳昂拳擊俱樂部、重慶兩江國際影視城、浙江餘姚市委宣傳部、山東威海市委宣傳部、英國劍橋大學“康河計畫”、台灣“中央研究院”胡適故居、台北錢穆故居管理處、文汐文化傳播 | |
資料提供 | 雲南省檔案館、雲南師範大學西南聯大博物館、清華大學檔案館、北京大學檔案館、南開大學檔案館、北京市檔案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美國國家檔案館、美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圖書館、法國羅歇一維奧萊圖片社、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台灣“中央研究院”、吳大猷學術基金會 | |
出品單位 | 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 |
音樂原聲
序號 | 歌曲標題 | 作詞 | 作曲、編曲 | ||
01 | 西南聯大(主題) | / | 范宗沛/鄭雅雲 | ||
02 | 西南聯大(主題悠揚版) | / | 范宗沛/鄭雅雲 | ||
03 | 西南聯大校歌——弦樂 | / | 范宗沛/蘇子茵 | ||
04 | 西南聯大校歌——鋼琴 | / | 范宗沛/蘇子茵 | ||
05 | 轟炸校園 | / | 范宗沛/蘇子茵 | ||
06 | 旅途5首 | / | 范宗沛/蘇子茵 | ||
07 | 山歌 | / | 范宗沛 | ||
序號 | 歌曲標題 | 作詞 | 作曲 | 編曲 | 演唱 |
08 | 迢迢長路聯合大學 | 趙元任 | 原曲:《迢迢長路到蒂珀雷里》 (It' s a long way toTipperary ) 作曲:Jack Juge | 范宗沛 | 張蜀之 |
09 | 也許 | 聞一多 | 張蜀之 | 范宗沛 | 張蜀之 |
發行時間:2019-01-05 發行公司: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文藝創作中心 專輯介紹:2018年11月,紀錄片《西南聯大》在中央九套與觀眾見面。片中音樂是由台灣音樂人范宗沛先生和團隊創作。片中大提琴、小提琴、鋼琴等各種樂器演奏出來的旋律,刻畫出聯大師生的青春過往和赤子之心。 |
資料參考於
獲獎記錄
時間 | 頒獎方 | 獲獎名稱 | 獲獎者 | 提名/獲獎 | 參考資料 |
2018年 | 第八屆“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 | 最佳系列紀錄片獎 | 《西南聯大》 | 獲獎 |
發行信息
宣傳信息
2017年12月,該片作為2017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開幕影片在廣州圖書館舉行首映禮。
2018年11月7日至11日,該片在中央電視台紀錄片頻道首播。11月16日,由雲南省委宣傳部、光明日報文藝部主辦的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2019年1月,該片文稿基礎上的同名圖書《西南聯大》由雲南人民出版社推出發行。
播出信息
播出日期 | 播出頻道 | 時間段 | 播出地區 | 網路平台 |
2018年11月7日―11日 |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 | 每天20.00 | 中國大陸 | 騰訊視頻 |
2018年11月16日―20日 | 雲南衛視 | 每天21.25 |
作品評價
該片跳出紀錄片慣用的時間線結構,以個體生命體驗為主要的敘事線索,用五組關係串聯主題,勾勒出抗戰時期中國教育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體畫卷。。(《人民日報》評)
該片黑白影像資料的使用占據全片的百分之七十。通過對於當事人的回憶、描述以及資料畫面的運用,再現了西南聯大的發展歷史。導演對於大量歷史影像資料的選用,運用流暢的剪輯將歷史和現實緊密交織在一起。黑白和彩色代表兩個不同的時代,黑白畫面重現了當年西南聯大在選取校區時所經歷了戰亂、種種困難和教學工作,彩色畫面則是對於主要人物的採訪以及現代人們生活的描繪。黑白影像資料的使用大大加強了紀錄片的真實性,從而輔佐紀錄片的故事敘述。(《影視製作》潘夢歌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