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下設三個研究所,即農林經濟管理研究所、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所和農村金融與財政研究所。主要有三個研究方向:一是農林經濟管理研究方向。該方向將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套用於農林和農村領域,形成了農林和農村領域的重要特色。通過對農林和農村領域內社會經濟活動規律的探討,對於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農村產業結構合理調整,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實現人口、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產生了重要的政策效應。二是農村區域與發展研究方向。改革開放以來,該研究方向借鑑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等其它學科的理論,在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理論與政策、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社會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農業布局與項目評估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對區域合理規劃與布局,區域環保,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等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三是農村金融與財政研究方向。該方向具有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直接服務於經濟建設的特點。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為指導,以入世對我國金融業及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為背景,深入研究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對經濟進行干預和協調,以保證我國國民經濟健康、快速、持續發展。
中心現有專兼職科研人員34人,其中教授18人,占53%;副教授10人,占30%,在讀具有博士學位或在讀博士30人,占88%;博士生導師9人,占26%,碩士生導師25人,占74%;50歲以上的科研人員10人,占29%,50歲以下的科研人員24人,占71%;有國外留學或進修經歷的11人。科研隊伍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科研實力雄厚。
中心自成立以來,共承擔了各類科研課題200餘項,科研經費達到2400餘萬元。其中申請主持國家科技部“十五”攻關重大專項課題1項,科研經費達1800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社科基金20項,重慶市政府重大諮詢項目5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30餘部,在《經濟研究》、《中國農村經濟》、《管理世界》、《改革》、《農業經濟問題》等重要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250餘篇。獲得各類科研獎項60餘項,其中,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等國家級獎5項,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等省部級獎20餘項。通過承擔以上重大科研項目,中心特有的研究特色和優勢,特別是在三峽庫區生態重建、西部地區的金融生態建設、中國城鄉發展過程中的空間結構演化及制度變遷和區域管理政策的調整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同學科領域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形成了大量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中心歷來十分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在主要學術骨幹兼職人員中,就聘請了中國農業大學王秀清教授、浙江大學黃祖輝教授、華中農業大學雷海章教授等全國農林經濟學科知名學者專家參與中心重要課題研究和指導,這在提高中青年學術骨幹科研水平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中心積極接收和培養國內外訪問學者,先後接收了華中師範大學王春超博士、華中農業大學王丹博士等同志為訪問學者,他們訪學期間積極參與中心科研工作,與中心科研人員合作攻關科研課題,這對促進學術交融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此外,中心還積極面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培訓本研究領域相關行業高級管理人員,先後組織了“重慶市國稅系統青年業務骨幹會計專業高級研修班”(已辦三期)、“重慶地稅系統稅政科長培訓班”、“北碚區工商行政管理局青年骨幹培訓班”、“貴州銅仁青年幹部培訓班”等培訓項目,為促進地方經濟建設培訓了大量的業務骨幹人才。在全日制研究生培養方面,5年內共培養博士生70名,碩士生51名,部分研究生畢業後已成為本領域的科研骨幹力量。
在諮詢服務方面,中心積極承擔各級政府、工商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委託研究課題、合作研究項目等100餘項,先後主持了重慶市重大決策諮詢項目:“重慶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後農業現代化建設問題研究”(契約編號:2008ZB09),經費為10萬元;重慶市建委重點項目:“城鄉統籌視角下重慶市小城鎮建設投融資體制創新研究”,經費10萬元;國家移民局課題:“三峽水庫消落區利用規劃”,經費為55萬元;重慶市人民政府課題:“重慶北部新城旅遊觀光農業規劃研究”,經費為60萬元;國家電力公司項目:“瀑布溝水電站外遷移民規劃研究”,經費為90萬等。此外,戴思銳教授兼任了重慶市人民政府顧問,王釗教授兼任了重慶市政府科技顧問和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市分行財務顧問專家,張孝友教授兼任上市公司渝開發獨立董事、民豐農化獨立董事、重慶燃氣有限責任公司財務顧問等,主動參與重大問題和社會企事業單位的重大決策與諮詢,充分發揮了中心的決策諮詢服務功能。
在學術交流和資料信息建設方面,中心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學術報告和會議參與等形式,開拓中心研究人員視野,對本領域前沿問題的準確把握和新的研究方法的掌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分別邀請了北京大學副校長海聞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博導吳易風教授,富布萊特專家Waldron博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程國強教授,美國衛生部經濟研究員陳舉富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同時,中心先後派出50餘人次參加2005年留美經濟年會、全國農業經濟學會年會暨紀念農村改革30周年學術研討會、農林經濟管理高層論壇暨“農村改革與發展:面對21世紀新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技術經濟年會、中國青年農經學者年會等國內外重要會議,並參與主持會議和作主題報告,在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中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心還組織召開了“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農林經濟管理)”、“2008年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高層論壇和學科建設諮詢會”、“西部大開發與農業發展研討會”和“農業技術經濟學會學術研討會”等國際性、國內學術會議。先後還派出進修和攻讀學位的科研人員30多人次,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德國、俄羅斯等國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近年來,中心還先後投入30餘萬元購買了中宏資料庫、國道數據庫、Eviews軟體、DEA數據包絡分析軟體等圖書資料、資料庫和軟體等。同時通過網站建設,建立信息化圖書資料查詢系統,大大提高了中心知名度,給科研人員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詢系統。
中心將繼續堅持科學研究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方向,切實圍繞西部大開發戰略開展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堅持面向世界、緊跟世界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研究的動態,引進新思想、新理論來拓展研究及領域,提高研究水平。將通過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加大投入,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狠抓人才培養與建設,積極引進各類人才,加強區域合作和國際合作,力爭將農村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建設成為全市一流、西部領先、國內外有影響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相關詞條
-
西南大學[中國重慶市境內教育部直屬高校]
西南大學(Southwest University)簡稱西大,坐落於重慶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校,由教育部、農業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是“雙...
辦學歷史 學術研究 辦學條件 合作交流 文化傳統 -
重慶市農村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
基本情況中心下設三個研究所,即農林經濟管理研究所、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所和農村金融與財政研究所。 中心還組織召開了“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農林經...
基本情況 學科建設 主任風采 -
西南大學
西南大學始建於1906年,是2005年7月經中國教育部批准,由原西南師範大學、原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組建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中國211工程建設學校...
辦學歷史 學術研究 辦學條件 合作交流 文化傳統 -
西南大學區域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西南大學區域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英文簡稱為CREDS,The Region 1.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與規劃
中心簡介 研究方向 組織機構 -
溫濤[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溫濤,生於1975年5月。博士,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
個人簡介 教育工作 人物介紹 個人經歷 -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是西南大學下屬的30餘個二級學院之一。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溯源於1952年由四川大學、貴州大學和川北大學等經濟管理學科以及美國哈佛...
歷史沿革 辦學條件 學術研究 文化傳統 學院領導 -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SWUFE)位於四川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
歷史沿革 辦學條件 學術研究 文化傳統 現任領導 -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即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建立於2000年5月。2013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轉設為獨立設定的普通本科高校,成為重慶市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獲得批...
學院概況 董事成員 現任領導 機構分布 院系設定 -
吳江[西南大學教授]
吳江,男,漢族,1965年7月出生,重慶市武隆縣人,中共黨員,管理學博士。現任西南大學檔案館館長,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行政管理專業與公共政策專業碩士...
人物介紹 編著著作 科研項目 發表論文 獲獎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