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 jū
襟裾
詞語解釋
1.衣的前襟或後襟。亦借指衣裳。 宋 歐陽修 《答梅聖俞大雨見寄》詩:“豈知下土人,水潦沒襟裾。” 宋 張九成 《秋興》詩:“清風拂襟裾,片月墮籬落。” 清 孫枝蔚 《送王築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詩:“誦詩感《無衣》,涕淚濕襟裾。”
2.引申為胸前。 清 尤侗 《游靈岩記》:“歷階而望,則 太湖 也。山色有無,水光上下,漁舟一葉,落霞千點,氣象茫茫,集於襟裾。”
3.詈詞。謂禽獸而穿著人的衣服。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元 劉致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爭奈何人心不古,出落著馬牛襟裾。” 明 袁宗道 《讀<孟子>》:“百姓行矣而不著,習矣而不察,則為襟裾之禽獸。”
用例
1,韓愈《符讀書城南》詩:“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今古,馬牛如襟裾。”襟、裾:泛指人的衣服。全句說:人如果不通曉古今,就如馬、牛穿著人的衣服(即衣冠禽獸)。
2,學而不尚實行,馬牛而襟裾。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