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
影片名稱:《裸體切割》類別:故事片
地區:澳大利亞
語言:英語
主要演員:梅格.瑞安 ,凱文.培根
片源格式:rmvb
碼流速率:400
播放時長:120分鐘
劇情簡介
弗蘭妮是紐約一名大學教師,她孤零零地棲居於曼哈頓一間狹窄凌亂的公寓裡,她的生活單調得只剩工作和她的妹妹寶琳娜。她正在為一本研究紐約青年俚語的書蒐集資料。
在酒吧的盥洗室里弗蘭妮無意中發現一對男女正在進行口交,她不聲不響地在一旁偷窺,雖然沒有看清男人的臉,但這個手腕上帶紋身的男人卻強烈地激起了她的欲望。
不久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在弗蘭妮的花園裡,竟然找到了一具被肢解的女屍,偵探馬龍前來調查,弗蘭妮在馬龍的手腕上發現了和酒吧洗手間裡的男人一樣的紋身,心裡產生了一股隱隱的不安感,但同時這個冷漠外表下散發著熱情的男人具有難以令人抗拒的魅力,他平淡地講述著案件的殘忍細節,隨後邀請弗蘭妮去喝一杯。
仿佛被一股巨大的力量驅使,他們迅速為對方所吸引,捲入激情的漩渦中。瘋狂的性愛讓弗蘭妮令人驚訝地重新煥發活力,她無法自拔地沉醉其中。但一系列相似的女性被害案不斷發生,而且每位被殺者都與弗蘭妮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種種蛛絲馬跡使她懷疑馬龍就是那位連環殺手。她甚至開始感到周圍的人似乎都逃不了嫌疑。
弗蘭妮陷入痛苦的矛盾掙扎中,愛欲與驚懼相交織令她身不由己地一點點墜入黑暗深淵……
本片系根據蘇珊娜・摩爾1995年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1996年就開始籌備,當時定下由妮可・基德曼主演,結果後來妮可推掉了,據說是因為她與湯姆・克魯斯的離婚令她感到情緒上難以投入到角色中。於是就由梅格・瑞安接替,不過妮可仍然擔任了影片的執行製片人。但原來的角色其實就是給妮可打造的,所以不少人認為瑞安在片中的形象和她有幾分相似。
導演簡・康平說瑞安的確令她大吃一驚,最初是沒想到她會如此熱切地期望扮演這個角色,後來則對她表現出來的那些從未被人正視過、好好發掘過的能力所震動。康平認為人們看完這部電影后會重新認識梅格・瑞安,她甚至建議瑞安去舞台上一展身手。
雖然很多人稱影片是新版的《本能》,但康平自己卻指出她是受《Klute》和《出租汽車司機》的影響。康平稱“很多驚悚片都只是關於恐懼本身,但這部電影首先是表現人物和他們的關係。這是一個嚴肅的現代愛情故事,其中的一位角色應付一系列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性,羞恥,欲望,就是那些不以秩序化方式發生的事情。”
“當我讀這本書時,我感到恐懼。”而促使她改編這部小說的是因為原著對於人類境遇的探討複雜而迷人,“它就像一個冥想的容器,又像一首邀請你進行沉思的詩歌。”
當然這部電影被討論得最多的還是其中的限制級場景。梅格・瑞安說康平採取了各種措施使演員們放鬆下來,甚至威脅說她自己也會脫掉衣服。而馬克・魯法洛則老老實實地承認他至始至終非常緊張,“我很害怕,我真的很害怕。梅格・瑞安是和羅素・克洛在一起的,我所能想到的就是和和羅素・克洛相比我會是什麼樣。”
康平宣布她已經給影片剪出了兩個版本,在美國上映的版本肯定會刪減部分大膽場面,但仍有謠言說這將是迄今為止最火辣的一部R級電影,超過了她的前作《鋼琴課》。
簡・康平的所有電影都在表現那些游離於或被拋棄到社會主流之外的女性。她細膩地刻劃她們與眾不同以及拒絕或不能順從的原因。於是她常常被貼上女性主義者的標籤,而這個簡單的分類是無法完整概括她的角色所面臨的困境和其作品的深度。
康平出生於紐西蘭一個戲劇之家,母親是劇作家和演員,父親則是劇場導演。成長於這樣的家庭,康平很自然地也投向藝術的懷抱。她在70年代完成了從建築藝術、視覺藝術向電影的轉行,並最終憑藉一部出色的短片進入澳大利亞電影電視學校學習。畢業後她活躍於短片拍攝,贏得坎城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1985年,康平給電視台導演了劇情片《兩個朋友》以倒敘方式展開一對好友的經歷和他們之間友誼的變化。四年後,她推出《甜姐妹》,極端強烈的黑色喜劇風格引起了兩極化的反應。而《我桌邊的天使》則獲得了一致好評,原本是給紐西蘭電視台拍的迷你劇集,濃縮成電影,敘述一位被誤診斷為精神病的女作家的成長道路。康平沒有落入“天才在逆境中奮發”的俗套,她採取了一種簡單但並不過分單純化的方式,以毫不煽情的誠懇把悲劇、喜劇、自然主義與超現實主義混合起來,鋪開一位女性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開發的心路歷程。影片贏得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1993年的《鋼琴課》更把康平推至一個高峰,但此後的《貴婦的肖像》和《聖煙》都未能超越《鋼琴課》,儘管這兩部影片仍然是高度風格化,集中於探討女性如何處理她與周圍社會的關係問題。
從《我桌邊的天使》到《鋼琴課》再到她的這部新片,簡・康平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講述著女人的成長與蛻變,由欲望覺醒引起的重生,她不斷思考女性如何在男權社會中表達自我。而她的這一系列作品也成了女性書寫的重要部分。
在多倫多電影節舉行的首映式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影片大量的裸露鏡頭上,確切的說是梅格・瑞安的“一脫到底”。瑞安借這種方式來尋求轉型,用心良苦中可見其企盼改變之迫切。不僅是她的年齡讓她到了必須轉型的邊緣,也是她自己實在煩膩了再扮“甜心”。
梅格・瑞安不止一次地表示無法忍受那種千篇一律的浪漫喜劇中的鄰家女孩傻大姐角色,她甚至討厭“美國甜心”的稱謂。處在40歲關口的她,早已風華不再,裝可愛怎么也扮不過瑞茜・薇瑟斯龐這樣青春無敵的小字輩。可那些製片人們還把她的形象死死固定化,怎么也不願她做出別樣的嘗試。如何打破這個愚蠢的人為框架,無疑是梅格・瑞安的當務之急。事實上,此前她也曾以《當男人愛上女人》中的酗酒母親和《火線下的勇氣》中的女軍官試圖有所改變,但皆告失敗。選擇《裸體切割》,足夠爭議,足夠挑戰,和“甜心”角色拉開了足夠的距離,幾乎是一次180度的大轉變。
談起她在片中的激情戲,瑞安非常坦然地說自己很喜歡,因為它們極其真實,沒有經過刻意的修飾,絲毫不帶賣弄風情的淫蕩色彩,表現出異常誠實的態度。儘管所有的話題都衝著性場景展開,瑞安還是建議人們別過分誇大這個元素,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影片,“這是一部關於親密,關於憂傷,悲哀,靈魂關係,以及愛對羅曼司的電影”。“弗蘭妮無意取悅於任何人。她不在乎別人怎么看她,能夠在一段時間內棲身於這樣一個角色中間是一種解放。”或許《裸體切割》之於梅格・瑞安,就如同《大開眼戒》之於妮可・基德曼,能幫助她從一個模式化的明星蛻變為真正的實力派演員。
相比之下,與梅格・瑞安演對手戲的馬克・魯法洛幾乎是無人關注。魯法洛是劇場出身的演員,他自己組建劇團,一手包辦編、導、演乃至燈光、舞台設計等所有工作。雖然他在戲劇舞台上頗受好評,但在電影電視裡長期是跑龍套。就在他打算放棄表演時,劇作家肯尼斯・朗尼甘給他帶來轉機。倫弗洛在朗尼甘的戲劇《這就是我們的青春》中表現出色,得到主演其電影《心心相印》的機會。這部獨立電影在2000年轟動一時,倫弗洛也終於大器晚成地迎來了事業的春天,有評論甚至稱他有早年馬龍・白蘭度的風範。如今他一邊演出《風語者》等大片,一邊仍然兢兢業業地維持自己的劇團,算是好萊塢相當有個性的演員。
相關評論
如果從懸疑片的角度來衡量,影片並不算出色。無論懸念的設定亦或緊張氣氛的渲染,都稱不上到位,缺乏扣人心弦的吸引力,甚至情節上還存在大大小小的漏洞。但簡・康平顯然本意不在此,她只是靈活借用了懸疑片的框架,通過從女性的角度進行敘述她改寫了電影的陳舊範式,從各個層次挑戰我們關於性,暴力,女性主義,男子氣概的世俗觀念。色情,驚悚,偵探,連環殺手,種種元素都令人聯想到《本能》,不過這一次故事的敘述主體是女人,影片完全透過她的眼睛去觀察這個色慾情狂的異態世界。
影片帶有濃郁的黑色電影風格,在驚悚氛圍中潛入女人的欲望深處,毫不避諱的直面被抑制的原始衝動,正視或許讓人不安的性的本質。康平調動了視聽元素和節奏技巧來強化女人內心潛滋暗長的孤寂和悄悄涌動的渴望,這是對感官肉慾坦率而純粹的呈現,情慾流瀉在每一幕中,在黑色夢魘式的氣氛中、在污穢的曼哈頓下層張揚勃發,從紐約夏日潮濕沉悶的空氣中成功地擠榨出性熱力,整部影片中都蒸騰著焦灼的性渴求,幾乎令人窒息,又無比挑逗。
梅格・瑞安以前所未有的全情投入與角色融為一體,真正呈現了一個此前我們幾乎無法想像的形象,遠離了那個我們熟悉的“美國甜心”。對於她來說,這場值得驕傲的表演是對過去的激進告別,也是一段新征途的開始。